-
中國今年7月將在北極建立首個科學考察站
中新網北京6月5日消息:首個由中國科學家自己建立的北極科學考察站將於今年7月在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首府郎伊爾賓建立。 這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學家、中國伊力特·沫林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高登義高登義說,這個科考站具有臨時性質,將在今明兩年為中國科學家在北極的科考活動提供方便。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在這個所覆蓋的巨型冰蓋下面南極洲約有140個以上的冰下水體(包括冰下湖泊),其中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冰下湖泊是位於南極洲東部的東方湖,此湖長約250公裡,最寬處約50公裡,面積約8000平方公裡,此湖的位置接近俄羅斯南極科考站東方站的下方,因此得名東方湖(沃斯託克湖),湖面上方是厚約4000米的冰蓋。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在這個所覆蓋的巨型冰蓋下面南極洲約有140個以上的冰下水體(包括冰下湖泊),其中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冰下湖泊是位於南極洲東部的東方湖,此湖長約250公裡,最寬處約50公裡,面積約8000平方公裡,此湖的位置接近俄羅斯南極科考站東方站的下方,因此得名東方湖(沃斯託克湖),湖面上方是厚約4000米的冰蓋。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
我國建北極科考站 武大版地圖為科考導航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記者趙飛通訊員張文燕報導:記者昨從武漢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已於近日啟程前往北極建立我國首個科學考察站,武大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共有兩位專家參與,而由武大製作的兩種北極地圖,將為整個科考行動導航。據介紹,我國首個北極考察站將建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上的西斯匹卑爾根島新奧爾松地區。
-
中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成立 北極北京同升五星紅旗
本報北極朗伊爾賓30日專電 北極朗伊爾賓鎮接近零度的低溫,擋不住中國人北極建立科考站的熱情。當地時間7月29日23時11分,即北京時間7月30日5時11分,一個令無數中國人激動振奮的時刻,出現在這個北緯78度13分、夏季太陽不落的世界最北端邊陲小鎮上:與祖國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同步,一面五星紅旗在莊嚴、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樂曲聲中,在北極冉冉升起!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也正式建立!
-
北極科考隊抵達斯瓦爾巴群島
北極科考隊抵達斯瓦爾巴群島 >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組織的北極科考隊於當地時間19日凌晨3時15分抵達挪屬斯瓦爾巴德群島首府。中國科學家將在這個群島建設中國首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並以此為基地,進行為期3年的多學科、綜合性科學考察。 考察隊由中國科學院專家及記者17人組成。他們於16日從北京啟程,於當地時間17日凌晨進入北極地區。他們是從挪威的特羅姆瑟前往斯瓦爾巴群島開展科考工作的。
-
中國首部北極紀錄電影《光語者》 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開機
作為中國首部關於北極的紀錄電影,《光語者》講述了人與自然、未知與探索的故事,展示了以中國科學家為代表的「極地人」們,在極夜的惡劣環境中,以各自的方式尋找光、傳遞希望的故事。影片的拍攝得到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 要知道我們在南極大陸就有五個科考站,而我們在北極地區則只有一個科考站——黃河站,建在在北極圈內的斯瓦巴爾群島當中最大的西斯劈刺卑爾根島上。 根據1925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和其他28國籤署的《斯瓦爾巴條約》,中國在斯瓦巴爾群島上也擁有同其他籤約國一樣的科研、通行、經濟開發等權利,也就是這裡相當於中國的一塊北極「飛地」。
-
「奇駿SUV技術之王」徵服北極科考隊員
8月14日,北極黃河科考站,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向南都記者介紹起這款踏足過地球兩極的智酷全能城市SUV車型奇駿。 距離由東風日產、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海洋局共同主辦的「一路向北登峰造極」———東風日產奇駿北極之旅活動啟動15天之後,奇駿作為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活動的後勤保障用車,在科考期間到達了北極核心地帶,為科考隊員提供後勤保障,甚至有科考隊員表示「回國之後考慮買一輛奇駿」。
-
《光語者》首部北極紀錄電影
劉楊是85後,是一名由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空室聯合培養的博士。作為負責北極空間環境監測的極地科考隊員,劉楊獨自駐守在中國北極黃河站,度過120個極夜。 北極黃河站位於北緯78°55'、東經11°56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爾松。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6年8月22日北鬥北極黃河站開通運行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6年8月22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北極黃河站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正式開通運行,將為我國實現自主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和北極北鬥測繪基準體系建立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持,為我國北極科學考察提供精準有效的空間導航定位服務。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1908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在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的那岌島,即今天挪威的埃季島,記錄下了特殊的極晝景象。 這首題為《攜同璧(其女兒)遊挪威北冰洋那岌島顛,夜半觀日將下沒而忽升》的長詩,成為中國人到達北極的最早記錄。 100多年過去了,康有為筆下「萬載寒冰冷我軀」的北極,因為全球變暖和冰川逐漸消融,其經濟和戰略地位逐漸顯現,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熱土」。
-
斯瓦爾巴德群島已成為世界北極研究中心
新華網斯瓦爾巴德群島10月26日電(記者裴劍容張繼民)挪威極地研究所斯瓦爾巴德群島分所所長揚·愛爾林·豪格蘭德今天在這裡說,斯瓦爾巴德群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研究北極的基地,目前有來自18個國家的100多名研究人員在這裡工作。
-
第四次"北極科考"考什麼?鎖定兩大科學目標(圖)
北極通常指北極地區,即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北冰洋及其中的島嶼,中心點是北極點,陸地面積800萬km2,北冰洋面面積1400萬 km2,周邊有8個國家:俄羅斯、挪威、丹麥、冰島、加拿大、美國、瑞典和芬蘭。 將新聞進行到底7月1日,我國極地考察船「雪龍號」從廈門國際遊輪碼頭起航遠赴北極,開始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
-
北極國家挪威為何對南極領土情有獨鍾?
萬島之國-挪威北歐,斯堪地那維亞西北部,山巒林立、景色宜人,這裡便是「北極國家」挪威的所在地了。為什麼要稱挪威為「北極國家」呢?因為挪威距離北極點真的是只有咫尺之遙,並且其還有部分島嶼就位於北極圈內。挪威領土南北狹長,三面環海,海岸線異常曲折,沿海共擁有大小島嶼15萬餘個,所以其又被稱為「萬島之國」。優越的地理位置讓挪威擁有了豐富的海洋資源,使其漁業得以迅猛發展,截止到目前,挪威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魚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海產品出口國之一。
-
中國電工高中學歷卻被高薪聘請 在北極賺340萬
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中國普通電工,竟然把事業做到了北極,成為眾多科考站爭相高薪聘請的對象,並靠此賺到了大錢,改變了命運。 被挪威科考隊看上,中國小電工要闖北極 今年26歲的張友斌是河南省商丘市人。從商丘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他成了一名電工,並在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後,取得了高級工人技師資格證書。
-
美國建立在南極點的科考站,為什麼以挪威人和英國人的名字命名?
今天的地球兩極是各國熱衷於科考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冷、人最晚踏足的大陸。在各國科考站中,最南的當屬美國在南極點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了。阿蒙森斯科特站由何得名?為何美國要把科考站修在南極點呢?率先實現這一夢想的是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他是一個冒險家,在人類探索的歷史上取得了兩個第一;完成了從北冰洋穿過北極群島到太平洋的最早航行,並踏上了南極。鮮為人知的是,此前,他曾想首先到達北極點,為此準備了4年,不想這個願望被一位美國人捷足先登了,否則他還有可能徵服北極點。
-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新華社「雪龍」號9月16日電 綜述: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新華社記者伍嶽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日前完成全部科考任務,搭乘「雪龍」船啟程返航。 從7月18日抵達第一個作業站位起,考察隊在54天內共完成84個海洋綜合站位作業,其中在北冰洋區域完成59個站位作業,最北到達北緯82度53分。
-
中國北極科學探險隊今天奔赴北極
(央視國際記者王卉陳琦北京報導)今天上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組織的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離開北京飛赴北極圈內的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他們將在那裡建設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並開始對北極地區進行為期3年的綜合科學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