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極科學探險隊今天奔赴北極

2020-11-27 央視網
  (央視國際記者王卉陳琦北京報導)今天上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組織的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離開北京飛赴北極圈內的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他們將在那裡建設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並開始對北極地區進行為期3年的綜合科學考察。出發前全體科考隊成員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莊嚴的授旗儀式。

  組織這次建站和考察的科學探險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說,北極地區是影響全球、尤其是中國氣候環境變化的關鍵區和敏感區之一,出於對北極地區氣候、環境、資源、生物等方面長期考察的需要,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決定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建立中國伊力特·沫林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科考站建成後,將在連續監測、食宿、通訊等方面為中國科學家提供為期3年的科學考察和探險的支持。

  今天飛赴北極的科考隊由中國科學院的專家、新聞記者等17人組成,中央電視臺派出了五名記者隨隊採訪。他們將首先到達北極圈內的挪威小城特羅姆瑟,17日從那裡前往斯瓦爾巴德群島開展工作。這次考察預計歷時20天。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一支純民間性質探險隊離京飛向北極(圖)
    本報訊(實習記者劉初陽)昨天,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民間北極探險隊飛往丹麥,臨行不忘帶上電子鞭炮。  昨天,我國第一支純粹民間性質的北極探險隊離開北京飛向北極,他們要途經丹麥、挪威、瑞典北歐三國,進行一系列的探險和參觀活動。本報有一名記者隨行,將對探險活動做系列報導。隊伍將在除夕抵達北緯78�?
  • 女子探險隊徵服北極
    本報訊北極挑戰賽是一項最大限度考驗人類極限的運動,參賽隊伍歷來都是男性。如今三名英國女子卻打破了這個常規,她們所組成的探險隊不但成為世界第一支完成挑戰賽的女子隊伍,而且還把許多男子隊遠遠拋在了身後。
  • 中國首位獨自走北極的探險者昨從北京出發
    中國科學院的一名遙感專家昨天從北京出發飛往莫斯科,並準備從俄羅斯的北極角踏上為期兩個月的單人徒步北極探險旅行。    劉少創是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的研究員。如果探險成功,他將成為首位由亞洲大陸走到北極點的中國人。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考特雷爾兄弟決定從紐芬蘭繼續向北,希望找到一條通向中國的捷徑,卻一去不返。此後的幾百年裡,與考特雷爾兄弟抱有同樣夢想的航海家們前赴後繼地奔赴那時常瀰漫著大霧的白色冰原。他們對前方一無所知,卻都抱有極其堅定的信念:既然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已經證明地球是圓的,那麼在這片北方的凍海上,無論向西還是向東,都能以更短的路程到達東方。
  • 北極垂危!北極恐將夏季無冰,氣候變化重災區
    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德國北極科考隊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整個活動耗資1.4億歐元,是極地考察項目中最昂貴、最複雜的一次。
  • 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
    國際北極科學研究已有上百年歷史,幾乎涉及到全部的學科領域,在此過程中,我國已有少數科學家通過各種形式參予了部分考察研究項目,然而我國正式組隊的考察則始於1995年。1993年3月10日,由中國地理學會等七個全國性學會發起,經中國科協批准成立了「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籌備組」,6月24日,孫樞、周秀驥、馬宗晉、陳運泰等科學院院士和有關極地專家,全面論證了籌備組提出的《北極科學考察與全球變化斷面研究的計劃與設想》,並一致同意將其作為中國北極科考的長遠規劃,其宗旨是開展北極與全球變化研究,為我國二十一世紀生存環境的調整提供科學依據,1994年2月24日-26日,籌備組召開了首屆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研討會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010年8月24日,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北緯81度北冰洋乘坐「黃河」艇到浮冰上進行科學考察。本報記者張建松/攝作為地球上僅存的尚未開發的處女地之一,北極歷來是周邊國家的博弈之地。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遠期的航運利益,使得北極對中國的影響亦越來越大。2012年4月,中國與冰島籤署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兩個多月後,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活動即將啟航。看似遙遠的北極,與中國的距離正越來越近。
  • 中國冰島北極科學考察站開站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中國和冰島共同籌建的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已經建設完成,並於10月18日正式運行。該考察站位於冰島北部凱爾赫村,是由中冰聯合極光觀測臺升級而成,建成後將是我國在北極地區除黃河站之外的又一個北極綜合研究基地,首任站長為胡澤駿。2013年,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與冰島研究中心決定共同籌建中冰極光觀測臺。
  • 中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成立 北極北京同升五星紅旗
    當地時間7月29日23時11分,即北京時間7月30日5時11分,一個令無數中國人激動振奮的時刻,出現在這個北緯78度13分、夏季太陽不落的世界最北端邊陲小鎮上:與祖國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同步,一面五星紅旗在莊嚴、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樂曲聲中,在北極冉冉升起!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也正式建立!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兒時的阿蒙森)1897年(25歲),阿蒙森加入比利時號南極探險隊,擔任大副。這是第一支冬季前往南極探險的隊伍。結果探險隊被浮冰阻擋,在寒冷和飢餓中度過了一整個冬季後,被迫折返。雖然探險活動很不順利,但阿蒙森從船醫那裡學到了補充維生素C的方法——吃生肉!阿蒙森最關注的還是北極。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出徵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7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船繼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據了解,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北極綜合環境調查和北極業務化觀監測體系構建等內容,在楚科奇海臺、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心區等北極公海海域,以走航觀測、斷面綜合調查及冰站考察等方式,重點開展北冰洋中心區綜合調查、北冰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調查、北冰洋海洋酸化監測與化學環境調查、新型汙染物監測和北冰洋海—冰—氣相互作用觀測等調查任務。
  • 在北極,人類有著怎樣的探險史?丨文化客廳
    北極星號是美國北極探險歷史上初嘗試。北極星號的船長叫查爾斯·弗朗西斯·霍爾。霍爾的第一次探險就以慘敗告終。霍爾是一位心事重重、性情古怪的空想家。他堅信遇難的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的一些探險隊員還活著,他們估計還跟著因紐特人一起生活。霍爾由此生出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覺得上帝在召喚他,讓他身赴北極去救助他們。為此,他拋妻棄子,到北極去尋找富蘭克林探險隊的隊員們。
  • 在北極荒野求生有多難?探險隊被困孤島兩年,只有一女子奇蹟生還
    就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她聽說有一支探險隊正準備前往弗蘭格爾島,想尋找一位會說流利英語的當地女廚師和裁縫。艾達發誓要給兒子掙足夠的錢治病,於是她把兒子暫時留在了孤兒院,加入了探險隊。為此,他計劃先派一個探險隊到島上做準備工作。參加探險隊除了艾達,還有美國男子洛恩·奈特,米爾頓·加勒和弗雷德·毛勒,加拿大人艾倫·克勞福德。探險隊成員其它四個人或多或少也有荒野生存經驗,尤其是弗雷德·毛勒,在一次沉船事故中倖存,彷佛現實般的魯濱遜,在一座無人孤島獨自生存了8個月。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1908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在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的那岌島,即今天挪威的埃季島,記錄下了特殊的極晝景象。  這首題為《攜同璧(其女兒)遊挪威北冰洋那岌島顛,夜半觀日將下沒而忽升》的長詩,成為中國人到達北極的最早記錄。  100多年過去了,康有為筆下「萬載寒冰冷我軀」的北極,因為全球變暖和冰川逐漸消融,其經濟和戰略地位逐漸顯現,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熱土」。
  • 《科學進展》:北極融冰使中國霧霾更惡化
    發表於《科學進展》的最新研究顯示,包括北極海冰融化、西伯利亞降雪增多在內的極地氣候變化與中國冬季霧霾天氣密切相關
  • 摩納哥親王徵服北極 成國家元首極地探險第一人
    成為國家元首極地探險第一人 摩納哥親王徵服北極  在乘坐雪橇艱苦跋涉4天後,隨探險隊遠徵北極的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4月16日成功抵達北極點。這一趟北極之旅,讓他領略了極地的風光,也看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 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科學家預測,北極或15年內夏季無冰!
    目前全球最大的極地研究探險隊、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Polarstern)剛結束探險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表示:「如果北極地區的變暖趨勢持續下去,在幾十年內,我們將在夏季擁有無冰的北極。」 而科考隊的科考結果得到了位於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衛星數據的支撐,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
  •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全球變暖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
  • 北極,一個對我們來說親近又遙遠的地方
    北極,我們一直在探索,幾百年過去了,我們對於他的認識確沒有很大的增漲,這個神秘又遙遠的地區,也許是地球上僅存的幾個沒有大規模入駐的地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約翰雷博士,蘇格蘭醫生及探險家。1848,他加入理察森的探險隊,尋找西北航道,第二年被派去尋找富蘭克林失蹤探險隊的失蹤船隻。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富蘭克林於1818年首次進入北極地區, 1819年至1822年間,他帶領20人在加拿大西北地區沿科珀曼河進行陸上探險,結果有11人中途喪生,當中大多數死於飢餓。圖片來源:高品圖像麥克林託克,愛爾蘭海軍軍官、探險家,他參加了約翰富蘭克林北極探險的搜尋工作。
  • 北極探險終點站——徵服北極點
    就在此刻,我們極之美探險隊經過重重冒險,終於順利抵達北極點,圓了我們徵服世界之巔的夢!為了和廣大網友分享這一刻,今天下午剛返回朗伊爾的酒店,我就趕緊迫不及待的來更新了。  有點遺憾的是,我們這次並不是徒步到北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