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支純民間性質探險隊離京飛向北極(圖)

2020-11-27 搜狐網

  本報訊(實習記者劉初陽)昨天,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民間北極探險隊飛往丹麥,臨行不忘帶上電子鞭炮。

  昨天,我國第一支純粹民間性質的北極探險隊離開北京飛向北極,他們要途經丹麥、挪威、瑞典北歐三國,進行一系列的探險和參觀活動。本報有一名記者隨行,將對探險活動做系列報導。隊伍將在除夕抵達北緯78�?3′的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朗伊爾城,並舉辦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極地春節聯歡晚會。

  昨天下午1:30,這支由中國探險協會北京馳野探險俱樂部組織的探險隊,在首都機場乘坐航班飛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北極之旅的第一個站點。今天,他們將在哥本哈根做短暫的停留和休整,計劃中還要參觀當地的嘉士伯啤酒廠。探險隊下一步將在破冰船的協助下,穿越大西洋的卡特加特海峽,抵達「萬島之國」挪威的首都奧斯陸,進一步展開北極探險活動。

  當這支身穿紅色或黃色探險隊服的12人隊伍昨日出現在首都機場時,不少旅客把目光投向了他們。隊員們興奮地談論著關於北極的話題。一些隊員由於還是初次見面,於是交談從交換名片開始。據了解,這支北極探險隊主要由企業家組成,另外還有隨行的記者和一位擔任隊醫的中醫教師。這位曹老師說:「能在北極過春節不容易,我專門準備了兩串電子鞭炮,這樣既有傳統春節的年味,還保持了咱北京禁放煙花爆竹的習慣。」另據介紹,此行有一個重要目的是表現中國企業家「崇尚科學,追求卓越,挑戰極限,走向世界」的創新精神。

  活動的組織者王建梧介紹,這次探險動用了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極地對講機等先進設備。他們還要參觀「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科學考察站」候選站址。記者在探險隊的計劃書上看到:「作為一次探險,這次活動最吸引人的安排就是在整整4天的極夜裡,隊員們將帶著頭燈,坐著狗拉雪橇穿越一億七千萬年前形成的冰川,穿越神秘的冰洞、尋找古生物化石。」據悉,探險隊將於2月17日回國。


相關焦點

  • 女子探險隊徵服北極
    本報訊北極挑戰賽是一項最大限度考驗人類極限的運動,參賽隊伍歷來都是男性。如今三名英國女子卻打破了這個常規,她們所組成的探險隊不但成為世界第一支完成挑戰賽的女子隊伍,而且還把許多男子隊遠遠拋在了身後。
  • 中國北極科學探險隊今天奔赴北極
    (央視國際記者王卉陳琦北京報導)今天上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組織的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離開北京飛赴北極圈內的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他們將在那裡建設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並開始對北極地區進行為期3年的綜合科學考察。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兒時的阿蒙森)1897年(25歲),阿蒙森加入比利時號南極探險隊,擔任大副。這是第一支冬季前往南極探險的隊伍。結果探險隊被浮冰阻擋,在寒冷和飢餓中度過了一整個冬季後,被迫折返。雖然探險活動很不順利,但阿蒙森從船醫那裡學到了補充維生素C的方法——吃生肉!阿蒙森最關注的還是北極。
  • 南極探險隊的珍惜照片重現於世
    美國AMC電視臺播出的美劇《極地惡靈》,不知道大家都看了沒~講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幽冥號」和「驚恐號」,前往北極,探索西北航道的故事。要不怎麼說外國人心大,這要是中國船,怎麼也得起「成功號」、「東方紅號」這樣的名字吧,好歹圖個吉利。
  • 北極,一個對我們來說親近又遙遠的地方
    北極,我們一直在探索,幾百年過去了,我們對於他的認識確沒有很大的增漲,這個神秘又遙遠的地區,也許是地球上僅存的幾個沒有大規模入駐的地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約翰雷博士,蘇格蘭醫生及探險家。1848,他加入理察森的探險隊,尋找西北航道,第二年被派去尋找富蘭克林失蹤探險隊的失蹤船隻。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富蘭克林於1818年首次進入北極地區, 1819年至1822年間,他帶領20人在加拿大西北地區沿科珀曼河進行陸上探險,結果有11人中途喪生,當中大多數死於飢餓。圖片來源:高品圖像麥克林託克,愛爾蘭海軍軍官、探險家,他參加了約翰富蘭克林北極探險的搜尋工作。
  • 中國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航跡遍及五大洲三大洋(圖)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中國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航跡遍及世界五大洲三大洋  記者 陶社蘭  黃海某海域,波譎雲詭,電波橫飛。「發現水下可疑目標活動,立即起飛搜索!」一聲令下,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團長齊向龍駕機躍上海天。  懸停,搜索,水下目標頓時現形,被齊向龍機組牢牢鎖定。隨著一聲「攻擊」的命令,一道紅光離開機身飛入大海。
  • 在北極荒野求生有多難?探險隊被困孤島兩年,只有一女子奇蹟生還
    就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她聽說有一支探險隊正準備前往弗蘭格爾島,想尋找一位會說流利英語的當地女廚師和裁縫。艾達發誓要給兒子掙足夠的錢治病,於是她把兒子暫時留在了孤兒院,加入了探險隊。為此,他計劃先派一個探險隊到島上做準備工作。參加探險隊除了艾達,還有美國男子洛恩·奈特,米爾頓·加勒和弗雷德·毛勒,加拿大人艾倫·克勞福德。探險隊成員其它四個人或多或少也有荒野生存經驗,尤其是弗雷德·毛勒,在一次沉船事故中倖存,彷佛現實般的魯濱遜,在一座無人孤島獨自生存了8個月。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一旦同意北極理事會成員國的主權要求,北冰洋的國際海底將縮小為現在的九分之一左右,即從288 萬平方公裡縮小到34萬平方公裡  《望東方周刊》記者錢亞平 | 上海報導  「時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時
  • 「願有光,照見你」――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在京首映
    「願有光,照見你」――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在京首映 2020年12月19日 16: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歲末最是時光短」,不知不覺中
  • 無人機首次用於北極氣候測量
    搜狐無人機13日編譯報導 科學家Roberta Pirazzini設立了一隻北極探險隊,要做一件以前從未有人嘗試過的事情,在北極飛一架無人機。培訓結束後,科學家們踏上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北極考察,他們將乘坐破冰船Polarstern號,執行為期一年的任務。來自20個國家的數百名研究人員為了MOSAiC任務輪流在Polarstern上工作,MOSAiC任務是研究北極氣候的多學科漂流觀測站的首字母縮寫。它由德國Alfred Wegener極地和海洋研究所領導,是近代史上第一支接近北極度過一個完整冬季的探險隊。
  • 中國首位獨自走北極的探險者昨從北京出發
    中國科學院的一名遙感專家昨天從北京出發飛往莫斯科,並準備從俄羅斯的北極角踏上為期兩個月的單人徒步北極探險旅行。    劉少創是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的研究員。如果探險成功,他將成為首位由亞洲大陸走到北極點的中國人。
  • 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近10年北極夏季海冰物理性質劇烈變化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志軍教授團隊在北極海冰變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mmer sea ice in the Pacific sector of the Arctic during 2008−2018」發表在地球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 陶其敏離世 她在自己身上試驗我國第一支B肝疫苗
    她是打響中國B肝阻擊戰的第一人,她在自己身上試驗了中國第一支B肝疫苗,她為中國檢驗醫學事業、特別是肝病的實驗診斷作了突出的貢獻。謹以此文,深切緬懷陶其敏教授。1975年7月1日,我國第一代血源性「B肝疫苗」研製成功。但當時的中國不具備疫苗敏感性和安全性試驗的條件。為了「疫苗」早日應用於人體,陶其敏毅然伸出手臂,接種了第一支B肝疫苗進行試驗。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1594年,荷蘭人巴倫支開始了他的3次北極航行。他發現了挪威北部的斯匹次卑爾根島,深入至北緯79度49分,並成功在北極越冬,3年後病死在一塊浮冰上。1610年,英國人哈得孫駕駛著「發現號」直達加拿大東北部。22名探險隊員中有9人被凍死,5人被愛斯基摩人所殺,1人病死,最後只有7人活著回到了英格蘭。
  • 百人探險隊冰原失蹤,調查後發現恐怖線索,是什麼導致了食人肉求生...
    1812年,美國人做出大小適合鉛筆芯的木條,與筆芯粘合,製成了第一代鉛筆。,其中有6支隊伍從陸上進入美洲北極,34支隊伍從水路進入北極地區的各個島嶼之間,展開大面積搜索。特別有意思的是,她指示各個船長,按照一個剛剛在愛爾蘭死去不久的4歲女孩憑自己的靈感所畫出來的神秘的航海圖去進行搜索,而後來的結果卻表明,這個航海圖居然非常準確地指出了富蘭克林出事的地點,因而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謎。 起先,人們還抱著一絲希望,但幾年之後,事情已變得很清楚,任何救援活動都已毫無意義,此後的努力只不過是為了搜索富蘭克林遠徵隊全軍覆沒的證據罷了。
  • 歷史:因紐特人的民間傳說保留了富蘭克林遠徵西北通道的故事!
    歷史:因紐特人的民間傳說保留了富蘭克林遠徵西北通道的故事!9月6日,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宣布,在威廉王島西南部的帽島附近發現了約翰富蘭克林爵士遠徵的一艘傳說中的失落船隻。在1845年夏天從英國航行的HMS Erebus和Terror船隻的目的是繪製西北通道。他們消失在現在的加拿大北極地區。
  • 黎川京尚純陶瓷養生鍋新能源科技,成為主流!
    在如今這個追求環保的時代,幾乎每個比較成功企業都玩起了純天然環保安全健康,作為中國第二瓷都的黎川在這方面當然也不會落後,京尚純陶瓷養生鍋,中國藥膳研究會推薦品牌,中國藥膳製作技術大賽指定用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榮獲國家奧斯卡大獎實際名人堂大獎……這些都是因為京尚注重的就是就是健康、安全、純天然和環保、綠色無毒害!
  • 中土兩國探險隊宣稱99%發現諾亞方舟殘骸(圖)
    中土探險隊稱發現諾亞方舟殘骸  考古專家認為探險隊沒有提供任何有說服性的證據,所謂的宣稱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梁 杉 (中國日報特稿)  據英國媒體4月28日報導,日前來自中國香港和土耳其的探險隊員宣布他們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拉特山附近找著了傳說中的諾亞方舟殘骸
  • 利用無人機對北極氣候進行測量和預測海冰融化速度
    科學家Roberta Pirazzini設立了一隻北極探險隊,要做一件以前從未有人嘗試過的事情,在北極飛一架無人機。培訓結束後,科學家們踏上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北極考察,他們將乘坐破冰船Polarstern號,執行為期一年的任務。來自20個國家的數百名研究人員為了MOSAiC任務輪流在Polarstern上工作,MOSAiC任務是研究北極氣候的多學科漂流觀測站的首字母縮寫。它由德國Alfred Wegener極地和海洋研究所領導,是近代史上第一支接近北極度過一個完整冬季的探險隊。
  • 我國出版首部北極航行參考地圖集
    新華網天津11月24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24日在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首部全面反映北極航行相關知識的大型綜合性圖集《北極航海地圖集》出版發行。  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柴進柱介紹說,由天津海事測繪中心牽頭組織編制的《北極航海地圖集》分序圖組、北極概況圖組、北極航道圖組、北極港口圖組、北極海圖目錄圖組、北極助航資源圖組和附錄7個部分組成,系統地展示了北極地區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北極航道、北極港口、海圖覆蓋、助航與搜救服務資源、極地航行要點、法律體系、國際組織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