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進展》:北極融冰使中國霧霾更惡化

2021-01-15 財新視聽


發表於《科學進展》的最新研究顯示,包括北極海冰融化、西伯利亞降雪增多在內的極地氣候變化與中國冬季霧霾天氣密切相關: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地區的氣候變化會造成中國區域內大範圍的靜穩天氣,這導致空氣汙染物更易積聚,霧霾天氣更高頻率地出現。



北極的冰雪融化、西伯利亞的降雪,看似遙遠的氣候變化正影響著中國的霧霾天氣。領導這項研究的喬治亞理工大學王育航教授表示「極地地區的冰雪融化,西伯利亞降雪增多使冷空氣無法進入中國東部地區吹走空氣汙染」。


研究發現,中國的靜穩天氣與這兩個因素密切相關。


2012年,北極海冰覆蓋率達到最低值,北西伯利亞雪蓋達到高記錄,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在2013年初遠高於前30年的嚴重空氣汙染。


2016年末,北極海冰覆蓋率達到第二低記錄,中國又迎來嚴重霧霾天氣。今年1月,中國氣象局曾通報,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不利氣象條件與津京冀地區霾天氣多發密切相關。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王育航教授表示,氣候變化持續使北極地區變暖,冬季極端霧霾天氣可能在中國以更高頻率發生。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說,他們找到了中國霧霾惡化的真正原因!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美國《科學進展》雜誌15日發表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報告稱,2013年1月,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東部持續近一個月的空氣汙染與2012年秋季北極海冰融化有關。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稱,中國近年來一直深受空氣汙染困擾,但2013年1月的霧霾持續時間之長更為引人注意。
  • 2013年中國「最嚴重」霧霾為何減排也沒散 BBC:答案或在北極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外媒稱,2013年籠罩中國東部近一個月的空氣汙染與前一個秋季北極海冰流失有關。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5日報導,一項研究結果稱,那場霧霾持續時間過長,是因為海冰融化和降雪增加改變了風環流模式。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探因 北極融冰導致北半球天氣反常今年3月席捲北半球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2012年3月的溫暖春天形成了強烈對比。至於原因,據英國《衛報》報導稱,美國氣候學家表示,這和歐洲、北美地區去年經歷的暴風雪一樣,都可能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美國羅格斯大學沿海和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北極海冰面積銳減導致了北半球反常天氣的出現。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的面積與體積均降至歷史低點。
  • 極地氣候變化可能是中國霧霾的「幫兇」
    新華社華盛頓3月15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5日說,極地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了中國近年來的冬季霧霾問題。  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地北冰洋海冰消融與西伯利亞降雪增加,這會影響中國冬季風的傳播路徑與強度,便於區域靜穩天氣形成,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讓中國東部平原人口與工業中心地區更易遭受嚴重空氣汙染侵襲。
  • 氣候惡化!北極剩餘「最大冰架」裂解 面積超過巴黎
    氣候惡化!北極剩餘「最大冰架」裂解 面積超過巴黎衛星畫面顯示,北極地區最大冰川「79N」裂解。BBC報導,衛星畫面顯示,北極剩餘的最大冰架、位於格陵蘭東北部的「79N」冰川有一大塊脫離,面積達110平方公裡,比法國巴黎還大。「79N」冰川大約有80公裡長,20公裡寬,前沿分成兩條冰川,其一為史帕特冰川。
  • 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到達北極點進行科學考察
    新華社「雪龍」號8月21日電(記者 張建松)北京時間8月20日15時38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到達北極點,並隨後進行了科學考察作業,創造了我國曆次北極考察隊到達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紀錄。    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到達北極點進行科學考察作業,使中國對北冰洋的考察範圍延伸到地球的最北端,說明中國的北極科學考察能力在不斷提升。
  • 科學網—北極融冰釋放致命海豹寄生蟲
    北極冰層融化使得灰海豹接觸到一種新型寄生蟲Sarcocystis pinniped(插圖),該病原體導致海豹肝功能衰竭並死亡。此外,他們還解釋了北極圈融冰是如何「幫助」這些寄生蟲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傳播。 這種寄生蟲屬於肉孢子蟲屬(Sarcocystis),它並不一定會殺死自己的宿主。然而,寄生蟲在灰海豹身上似乎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寄生模式。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的Michael Grigg說:「和低水平的感染相反,它徹底破壞了肝細胞的架構。」
  • NASA對夏季的北極融冰情況進行飛行測量
    來源: NASA/John Sonntag今年早些時候,北極海冰量已經連續第三年降到冬季的歷史記錄新低。目前,NASA正在安排一系列航空設備,觀測格陵蘭島北部在融冰季節對北極最古老、冰層最厚地帶的影響。
  • 中國將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記者許青青)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中國預計2022年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山大學官網 圖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12月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為什麼冬季霧霾天多?中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張小曳指出,其團隊人員長期研究發現,汙染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使氣象條件進一步惡化,這時會出現逆溫、低層增溼、地表輻射—湍流減弱等現象,由於湍流減弱,邊界層高度會壓縮到汙染初期的1/3,形成顯著的雙向反饋機制。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在他看來,這份白皮書實際上是中國參與北極合作的前提,即中國有了一份指導性的文件,在未來在國際上的交流有了更明確的大方向。趙隆認為,白皮書可以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息:中國不會去超越自己的身份,去替代北極國家來治理、管控北極。
  • 專家:冬季霧霾與北冰洋海冰消融、西伯利亞降雪增加也有關
    解決霧霾問題要靠科學施策,霧霾形成機理的研究成為治霾的關鍵。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系王育航教授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極地北冰洋海冰消融與西伯利亞降雪增加改變了區域大氣環流結構,可能加劇了中國近年來冬季空氣汙染嚴重的問題。該研究從氣候變化角度看待霧霾成因,為治霾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 北極的融冰
    看過很多文章關於北極的融冰情況。相同的觀點就是地球溫度升高,造成北極的冰雪融化。但是我更想知道北極融化後,出現的甲烷(注:是天然氣、沼氣等的主要成份,也叫瓦斯)或二氧化碳氣體,是冰雪中封凍了很久,現在融冰而出現的?還是剛剛才形成的,就是地球溫度升高才剛釋放出來的?
  • 外媒:亞洲「二手霧霾」惡化美國加州空氣品質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外媒稱,研究人員31日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在遭受從亞洲等地飄來的「二手霧霾」的困擾,同時該州持續已久的旱情讓空氣品質進一步惡化。據路透社3月31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大氣科學家伊恩·法盧納說,加州聖華金河谷地區霧霾的主要成分是臭氧,其中約10%的臭氧汙染來自以亞洲國家為主的其他地區。法盧納說:「上風向地區的空氣品質嚴重影響下風向地區。」
  • 中國北極科學探險隊今天奔赴北極
    (央視國際記者王卉陳琦北京報導)今天上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組織的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離開北京飛赴北極圈內的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他們將在那裡建設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並開始對北極地區進行為期3年的綜合科學考察。
  • 中國社科院黃順江:霧霾成因及治理
    霧霾是大氣環境嚴重惡化的標誌 霧霾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來有之。所謂霧,就是指瀰漫有大量懸浮細小水滴或冰晶的混沌氣團,其本質是水汽。霾,則是瀰漫有大量懸浮細小塵粒的混濁氣團,其本質是粉塵。霧和霾有時候混在一起,既是霧又是霾,故稱霧霾。自然狀態下的霧霾主要影響到交通,對人們的身體沒有什麼明顯危害。
  • 颶風、野火、洪水、乾旱、融冰……2020年全球氣候危機再度破表!
    2020年又是一個燙手山芋般的案例:多項氣候紀錄被打破,颶風、野火、熱浪、洪水、乾旱、融冰此起彼落爆發。換言之,2020年的氣候更極端了。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2日發表《全球氣候狀況報告》(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報告指出,今年的全球暖化狀況,從7項關鍵氣候指標來看都呈現惡化,讓全球無數民眾身受其害。
  • 中國首顆!中大將研製發射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實習生 杭瑩12月3日,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下稱「聯合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會上進行了聯合中心揭牌儀式,並宣布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中國霧霾最大元兇萬萬沒想到竟然是它氣候變暖
    相信都應該知道中國不少大城市經常受到霧霾困擾,而且情況在冬季更加嚴重。多年來一直有人將霧霾問題歸咎於中國工業發展造成嚴重煤炭排放,不過這或只是其中一個部份,因為最近有研究發現北極冰層融化可能才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