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黃順江:霧霾成因及治理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霧霾成因及治理

自2013年1月份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顯著增多,成為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特別是今年2月20-26日的霧霾天氣,持續了整整一周時間,波及中東部大部分地區,覆蓋面積143萬平方公裡,其中重霾地區81萬平方公裡,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鄭州、西安等城市都在其籠罩之下,成為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霧霾過程。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不僅使交通運輸受到很大影響,也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正確認識霧霾,並採取有效行動來應對霧霾,成為當前擺在每一個人面前最緊迫的任務。

霧霾是大氣環境嚴重惡化的標誌

霧霾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來有之。所謂霧,就是指瀰漫有大量懸浮細小水滴或冰晶的混沌氣團,其本質是水汽。霾,則是瀰漫有大量懸浮細小塵粒的混濁氣團,其本質是粉塵。霧和霾有時候混在一起,既是霧又是霾,故稱霧霾。自然狀態下的霧霾主要影響到交通,對人們的身體沒有什麼明顯危害。然而,今天的霧霾就不同了,除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水汽和粉塵之外,還混有人為產生的汙染物質。正是由於汙染物的存在,一方面使霧霾出現的頻率升高,容易成霧,而且常常有霧就有霾(自然狀態下霧多霾少),另一方面也使霧霾的危害性大大增強,汙染物在霧氣中吸收水分形成酸性氣溶膠,毒性增強,可以腐蝕地面建築物,侵害樹木、花草、動物及人體,尤其對人的呼吸系統損害很大。

霧霾頻發固然與氣象條件及地形特徵有關,但主因還是大氣中汙染物持續增多的結果。事實上,霧霾是區域性大氣生態持續惡化的反映,也是我國環境問題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誌。

霧霾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和鍋爐燃煤

霧霾中的汙染物成分很複雜,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粉塵等。這些汙染物的源頭很多,如電廠、工廠、商場、賓館、辦公室、家庭等,以及施工工地、行駛中的車輛、空中的飛機等,甚至包括人和動物的呼吸及活動,都會產生汙染物。以北京市2013年1月11-18日霧霾天氣過程為例,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分析,在其PM2.5化學成分來源中,機動車尾氣佔21.5%,燃煤佔18.7%,餐飲油煙佔8.3%,土壤塵佔2.8%,其他(包括工業、建築等粉塵)佔21.2%,另外還有27.6%是外地輸入的。可以看出,在北京本地汙染源中,汽車的貢獻最大。汽車燃燒的是汽油或柴油,排出的尾氣有油性,容易形成氣溶膠微粒,可以長時間瀰漫在大氣中。事實上,正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小汽車大量進入居民家庭以及區域性高速公路網的迅速擴張,才使得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一年比一年增多。所以,汽車應是霧霾頻發的主要推手。當然,燃煤對大氣汙染物積累的貢獻也很高,尤其是在華北等北方地區。所以,控制好以汽車(燃油)為代表的交通汙染和以鍋爐(燃煤)為代表的工業汙染,是防治霧霾的關鍵。

霧霾根源於粗放的發展方式

不論汙染物具體來自哪裡,都是人為活動產生的。尤其是快速的工業化和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活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並產生大量的煙氣、粉塵等汙染物排放到大氣環境中,為霧霾的形成提供了汙染物基礎。

事實上,大規模的社會經濟活動只是霧霾產生的基礎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對現代霧霾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粗放的發展方式。一方面,由於技術水平偏低,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設施和用具等性能欠佳,消耗的能源和物資多,再加上利用率低,使得大量的能源和物資轉化成為汙染物,而且對這些汙染物也不加或很少利用及處理就排放到環境中。另一方面,由於管理水平低,計劃不周密,組織不科學,使得許多活動與建設是重複、多餘或低效的,也增加了能源和物資消耗,同時增加了汙染物排放量。汙染物的排放強度,實際上就是發展方式粗放程度的衡量指標。正是大規模粗放的社會經濟活動,才產生了大量的汙染物。所以,治理霧霾的根本是轉變發展方式。

國外治理霧霾的經驗值得借鑑

自近代以來,霧霾在很多西方工業化國家都出現過。英國是工業革命的創始地,最先實現了工業化,也最早遇到了環境汙染問題。1952年12月4-9日發生的倫敦煙霧事件,前後共造成12000多人死於呼吸道疾病。美國是後起的工業化大國,環境問題也很突出。1952年12月,洛杉磯發生了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的65歲以上老人就達400多人。1955年9月,洛杉磯再次出現光化學煙霧,兩天內又有400多名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倫敦和洛杉磯空氣汙染事件,使西方工業社會受到很大震驚,開始重視環境問題,並著手進行治理。從英美兩國的經驗看,治理霧霾的途徑主要有五條:一是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抑制低端製造業的擴張,淘汰重化工等高能耗產業;二是改善能源結構,鼓勵使用天然氣、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大規模壓減煤炭使用量;三是加強技術創新,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提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排放;四是加強環境管理,強化環境約束,規範環境行為;五是依靠社會力量,讓公眾來參與並監督重大環境行動。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努力,倫敦現已摘掉了「霧都」帽子,重見藍天白雲,城市經濟也成功轉型,恢復了發展活力。同時,洛杉磯也擺脫了煙霧的困擾,重現昔日海濱美景。

治理霧霾是一場攻堅戰

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中期,正是環境問題高發階段。所以,今後霧霾還會頻繁出現,甚至進一步惡化。同時,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國情沒有改變,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國家的路子來對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做過快的調整,只能循序漸進。所以,對付霧霾必須打持久戰。然而,日益嚴重的區域性霧霾天氣,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對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建設目標也構成極大挑戰。所以,面對霧霾又不能不急不躁,而必須立即行動。

根據我國經濟和能源結構特點,治理霧霾必須立足長遠,標本兼治。當前,重在大幅度壓減鋼鐵、水泥、電廠、化工廠等高耗能、重汙染企業,並加快淘汰老舊病殘交通運輸工具。從長遠看,重在走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城市,並積極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只有太陽能取代了化石能源,我國的霧霾才能夠徹底遏止。總之,只有走創新發展道路,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從現在做起,並持續努力,才能夠最終告別霧霾,還一片清朗天空。

作者簡介:黃順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霧霾成因到底是什麼?看看別人家的霧霾
    相信大家看到這條預警的時候,心情又是一沉,為什麼霧霾遲遲散不去?為什麼偏偏就在我這個城市?那麼霧霾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呢?關於霧霾是怎麼來的,有關方面和專家竟莫衷一是。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霧霾為例,環保部門專家認為與採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汙染物密切相關。住建部門有關官員則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不是供暖。中國氣象局專家認為,主要是外來輸送。而北京市環保局不久前剛發布報告認為,霧霾成因中北京本地產生約佔七成。不知道各位看清楚相關部門的解釋了嗎?環保部說是供暖引起的,直指住建部責任;而住建部又說是汽車尾氣引起的。
  • 韓準備與NASA共同調查霧霾來源 非要甩鍋給中國?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李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偉】為「更加客觀」地查明朝鮮半島霧霾天氣產生的原因,韓國政府日前準備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展開共同調查。中國半島問題研究專家呂超17日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其不斷追究霧霾來源,不如東北亞地區國家共同治理,加強協作。
  • 中國霧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仍面臨六大挑戰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0》發布會9月29日在京舉行。
  • 北京霧霾成因 北京霧霾的源頭是什麼
    北京霧霾成因 北京霧霾的源頭是什麼  導語:霧霾什麼時節都會有,尤其冬春季節特別多,而北京是出了名的霧霾最嚴重的城市。每次一旦霧霾來襲,北京一定在其襲擊範圍內。那麼,為什麼北京霧霾那麼嚴重呢?北京霧霾是怎麼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一下北京霧霾的形成原因。
  • 專家呼籲霧霾治理應考慮地質因素
    「霧霾與地質關係密切。」11月29日,常年從事霧霾與地質關係研究的省地礦局二級教授盧予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地上空間的人類活動及汙染物排放易發現和治理,而地球深部的地質作用則不易發現和治理。「霧霾的形成是地質、人類活動和氣候氣象共同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 發布時間:2014年02月24日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專家詳解  霧霾天氣成因  新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各地就陸續出現大範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
  • 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為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支撐
    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為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支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7 19:3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華春雨)記者從科技部了解到,隨著我國進一步加強對大氣汙染和霧霾治理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開發工作的統籌與支持,有關科技成果得到轉化應用推廣,為霧霾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撐。
  • 推進「十四五」期間有效治霾,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座談會召開 | 綠會...
    為使未來五年的治理更加有效,中國綠髮會國際環境專項基金分析了近年來大氣汙染治理的得失,試圖找出大氣汙染治理的短板,並直面當前霧霾治理領域的爭議和分歧,希望在「十四五」大氣汙染治理時進行更系統的規劃和更有效的治理。基於這一目的,特別組織召開了「大氣汙染精準治理(第二次)座談會」。
  • 關中霧霾為何易聚難散? 解讀關中地區霧霾成因及對策
    近期,頻繁襲來的嚴重霧霾讓關中地區的群眾心中憂慮。在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在陝督察期間,霧霾問題也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短短30餘天,環保督察在大氣汙染監管上形成高壓態勢,讓全社會共同感受到「環保風暴」的壓力、責任和效果,有力提升了全民參與防治的信心。  「關中地區的霧霾成因是什麼?」「霧霾為何易聚難散?」「到底該怎麼治理?」「什麼時候能徹底根治?」
  • 專家解讀這次沙塵暴成因是啥?為何還伴隨霧霾天氣?
    來源:中國氣象臺   近兩年,霧霾天氣的關注熱度蓋過了沙塵天氣,顯然,它們密切相關為何同時會伴隨著霧霾天氣?沙塵天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會有哪些危害?又應當如何防禦呢?帶著這些疑問,騰訊科普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為治理大氣汙染問題,這些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為此,我們調研了這些城市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面的舉措和經驗,以期為解決我國的霧霾問題提供參考。 一、霧霾的成因以及公眾認識 霧霾並非科學術語,而是對於底層大氣中大量液滴和固體顆粒充斥狀態的一種描述。
  • 國外大城市都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霧霾再一次襲來,這幾天全國人民數次上演「等風來」,似乎天氣的好壞、霧霾的退散只能看老天的臉色?歷史上遭遇霧霾侵襲的不只中國北京,雖然空氣汙染的成因可能不同,但或許對於我國的霧霾治理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本期Dr.YOU關注國外都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 又把霧霾「甩鍋」中國?數據面前首爾市長仍這樣說
    「首爾市長樸元淳直接反駁中國政府的主張」,韓國各大媒體7日以此為題報導稱,首爾市長在公開採訪中稱當地超半數的霧霾受到中國影響,反駁此前中國生態環境部發言人的表態。但他同時承認,韓中兩國目前應聯手研究如何應對霧霾。
  •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霧霾治理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霧霾治理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產    二、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產量預測分析業    三、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市場銷量預測分析調    四、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需求預測分析研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再臨「秋冬霧霾季」:三年治霾積跬步 逆水行舟方至千裡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榮啟涵、劉紅霞  國慶假期以來
  • 張小曳: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新聞—科學網
    1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張小曳做客第三期氣象科普講堂,就霧霾汙染的主要成因、氣候變化對霾汙染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講解,並對我國未來如何防治霧霾獻計獻策
  • 光明網評「一帶一路藍」被刷屏:有助於找出霧霾成因
    光明網評「一帶一路藍」被刷屏:有助於找出霧霾成因 光明網評論員/光明網 2017-05-15 14:49
  • 爭議「溼法脫硫」:誰是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
    從三月到八月,五個月已經過去,總理關心的「霧霾成因」,答案是否找到?   8月10日,在以「霧霾成因與散煤控制」為主題的2017年第一期山東科技智庫論壇上,獨立調查人、山東科技發展戰略所副所長、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對外公布的三年來他持續跟蹤調查的結果回答了「總理之問」,他表示:「溼法脫硫是導致2013年霧霾大暴發的主因,也是2016年鐵腕治理下的霧霾天氣反彈的主因。」
  • ...的「地質因子」——河南在全國率先開展霧霾形成地質作用機理研究
    圖/王偉賓□本報記者譚勇本報通訊員周強霧霾成因眾說紛紜。霧霾「殲滅戰」,註定是一場持久戰。3月17日下午,李克強總理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工作加入一項新任務:設立專項資金,組織相關學科優秀科學家,集中攻關霧霾形成機理與治理。他強調,霧霾涉及人民群眾健康,人民群眾對此有很大期盼,可以說已經成為「民生之痛」、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