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為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支撐

2021-01-13 中國政府網

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為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支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7 19:3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華春雨)記者從科技部了解到,隨著我國進一步加強對大氣汙染和霧霾治理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開發工作的統籌與支持,有關科技成果得到轉化應用推廣,為霧霾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撐。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介紹,近年來,973計劃支持取得的研究結果表明,京津冀地區霧霾主要成因是由內外因素疊加而成。內因是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持續增加,大氣汙染負荷常年在高位變化,外因是不利的氣象條件頻繁出現。

    馬燕合表示,近年來,科技部支持研製了一批在線與現場大氣環境監測設備,監測預警技術實現業務化運行。目前,工業煙氣排放在線監測儀器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單顆粒氣溶膠飛行時間質譜儀產業化應用並出口到美國。城市空氣品質監測預報系統普遍應用於國家環境監測網絡,支撐了環境保護系統日常的城市空氣品質監測預報工作。我國自主開發的中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實現了72小時區域霧霾預警預報,2012年初開展業務化預報。該系統對華北地區霧霾天氣預報情況表明,有關霧霾形成機理及主要成因的研究基本符合環境汙染和氣象條件的實際情況。

    馬燕合介紹,在技術進步助力汙染源減排方面,針對燃煤、機動車、揚塵、餐廚等排放源及分散源控制,除塵、脫硫、脫硝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有力推進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升級,減少了汙染源排放。

    他表示,在除塵技術方面,我國研發生產的布袋和電除塵器不僅滿足國內燃煤電站、冶金行業的需求,還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脫硫脫硝技術方面,國產化溼法脫硫技術已在全國火電廠推廣普及,工業鍋爐(爐窯)脫硫技術全部實現國產化。在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方面,近年來,我國尾氣處理技術已滿足第三、四階段機動車控制標準,啟動了第五階段控制標準機動車尾氣淨化技術研發。在燃油質量升級改造方面,我國主要石油和煉化企業掌握了國五標準的汽、柴油生產技術工藝和相應裝備。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控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在工業廢氣排放控制技術方面,我國組織開展了節能減排技術、循環經濟技術、低碳技術等研發,2012年以來,科技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信息化部、財政部等面向全國主要行業推廣了600餘項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和40餘項循環經濟技術模式。

    此外,馬燕合表示,在區域性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以及大氣汙染與健康影響研究等方面,我國的科技創新在加快推進。我國組織開展了城市群大氣汙染防治技術研究,在珠三角建立了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技術示範區。在973計劃中,我國部署了環境因素引發呼吸道損傷病理生理學機理與幹預研究,在今年的研究項目申報指南中,還作了進一步安排。

    馬燕合表示,按照《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部署及分工安排,今後科技部將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有關項目實施,為霧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我國鹽鹼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9月23日,中農煦豐鹽鹼地治理吉林省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治理鹽鹼地新技術——「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治理鹽鹼地新技術研究推廣提供科技支撐。公司以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依託,以首席科學家張世宏教授為核心,由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反覆試驗,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治理鹽鹼地新技術——「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為成功解決鹽鹼地改造過程中反覆出現的返鹽鹼和容易造成次生汙染難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支撐服務北京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建設
    北科院已成為城市安全與治理領域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科技服務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交流基地,一批優質成果在首都核心區和北京各區成功應用,並輻射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與一批國際高等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將國際先進安全管理理念和成果引入我國,有力推動了公共安全與治理領域的創新發展。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近年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高發的霧霾,引發社會公眾對空氣品質和環境汙染問題的高度關注。2013年1月底,全國霧霾面積就達到143萬平方公裡。2014年2月20日起,濃重的霧霾在北京及華北大部分地區持續7天不散。專家稱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 曹軍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地球環境科技支撐
    根據黃土高原地區的典型地貌形態和地理分區,結合微地貌特徵與財力資源,因地制宜採取協同發展措施,及時開展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總體科學規劃、遙感製圖和信息決策系統等的立項研究,為推廣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方略提供科技支撐,促進黃土高原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賽迪觀點: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提升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面對近年來全球生物安全風險和不安定因素抬頭的趨勢,賽迪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認為,我國必須提升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生物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物安全治理中的應用融合,強化科技創新對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支撐作用。
  • 祁陽站:60年定位研究為紅壤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在11月15日召開的「耕地質量監測與紅壤健康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我國四代科學家堅守祁陽紅壤實驗站60年定位監測和科學研究,始終聚焦我國南方14省區、200餘萬平方公裡紅壤大地農業農村發展重大科技需求,先後攻克南方紅壤地區水稻「坐秋」、水稻缺鋅「僵苗」、紅壤酸化防治等重大難題,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科技成果,為南方紅黃壤丘陵區土壤培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農業持續發展起到了決定作用。
  • 專家呼籲霧霾治理應考慮地質因素
    「霧霾與地質關係密切。」11月29日,常年從事霧霾與地質關係研究的省地礦局二級教授盧予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地上空間的人類活動及汙染物排放易發現和治理,而地球深部的地質作用則不易發現和治理。「霧霾的形成是地質、人類活動和氣候氣象共同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
  • 基因庫為抗疫提供基礎支撐
    記者從現場獲悉,深圳國家基因庫也為正在進行的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由基因庫等機構共同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分析平臺促進了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及相關演化分析結果的實時共享,為評估疫情風險、啟動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及制定醫療對策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數據支撐。
  • 中國社科院黃順江:霧霾成因及治理
    事實上,正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小汽車大量進入居民家庭以及區域性高速公路網的迅速擴張,才使得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一年比一年增多。所以,汽車應是霧霾頻發的主要推手。當然,燃煤對大氣汙染物積累的貢獻也很高,尤其是在華北等北方地區。所以,控制好以汽車(燃油)為代表的交通汙染和以鍋爐(燃煤)為代表的工業汙染,是防治霧霾的關鍵。
  • 溫州:溫州市科技支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文件精神,溫州市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抓住科技對土壤汙染防治的支撐引領作用,發揮科技優勢,為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科技保障。一、主要做法(一)加強土壤汙染防治研究。
  •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李克強總理指出,中科院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國家隊和思想庫,各位院士是我國科技創新的傑出代表。60年來,中科院學部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幾代院士胸懷強國富民之志,淡泊名利、刻苦鑽研,創造了一項又一項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為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做出了重大貢獻。
  • 【學點科學】科技支撐 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此次研討會圍繞「加強生物安全建設、助力新冠疫情防控」主題,探討如何提升陝西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為防控疫情提供智力保障。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腫瘤細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藥物專家、空軍軍醫大學教授陳志南,在線作了《COVID-19發病特點及防控趨勢》主旨報告。在報告中,他對新冠病毒的流行特點、突變趨勢、發病特點、疫苗研發、藥物研製等方面進行了簡要介紹。
  • 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支撐!「十三五」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支撐!↓↓↓「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力提升新時代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我國霧霾治理相關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行業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年,行業數量26510家,而到了**年,行業企業規模達到了28764家,增加了2254家。  **年**月,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江蘇、武漢、杭州、安徽、河北、長春、無錫等10個城市明確了**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總共推廣量達到18.5萬輛。
  • 立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
    我國作為第二大經濟實體的大國,無論是國內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還是應對當前深刻複雜變化國際形勢的需要,都要求我國科技走一條自立自強的道路。目前,我國在事關國民經濟、國防安全命脈的核心產業方面存在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因此,只有加大科技創新,才能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實現自主可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科技支撐。
  • 潤鋒科技集團,為我國VOC廢氣整治工程做貢獻
    原標題:潤鋒科技集團,為我國VOC廢氣整治工程做貢獻 VOC廢氣是形成臭氧和細顆粒物(PM2.5)汙染的重要前體物,在霧霾的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化工行業是VOC廢氣主要排放行業之一。
  • 通用股份:杜仲橡膠產業化應用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7月14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江蘇組織專家對通用股份(601500)的《合成型杜仲橡膠(TPI)在全鋼子午線輪胎中的產業化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一致同意該成果通過鑑定,認定該項目首次實現了TPI在全鋼子午線輪胎中的規模化應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也為我國杜仲橡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建議深化相關基礎研究,加大推廣力度。據了解,我國是天然橡膠消費大國,天然橡膠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對外依存度高。
  • 宇航食品航天應用科技成果推廣新聞發布會在濟南圓滿舉辦
    宇航食品航天應用科技成果推廣新聞發布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黨組織副書記趙鐵鎖先生致辭會上,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黨組織副書記、山東省保健行業養生委員會主任趙鐵鎖先生致歡迎詞,表達了對本次新聞發布會的熱烈祝賀,同時表達了作為健康行業內資深人士對宇航食品航天應用科技成果推廣的大力支持,相信宇航食品的推廣能夠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 我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
    儘管近年來我國通過一系列的科技攻關項目,取得了鹽鹼地資源多尺度評估、蒸發阻斷農藝高效抑鹽、工程-農藝結合增強土壤排鹽、節水灌溉優化灌排管理控鹽、重度鹽鹼地和鹽荒地鹽土農業直接利用等8 大體系40 多項實用技術,但是缺乏完善的分類治理技術體系、技術工程化程度低、長效後期管護不足、農田基本建設工程和產業政策間銜接不緊密等,造成推廣應用難度大、治理效果不穩定、後期投入不足、社會參與積極性不高等現實問題。
  • 中國霧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仍面臨六大挑戰
    《報告》以「大國治霾之城市責任」為主題,分專題討論了當前霧霾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對全國重點地區主要城市採取的治理措施進行總結,系統評價中國城市健康發展狀況,分析研究城市霧霾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強化霧霾治理、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發布的第三個年頭,霧霾治理攻堅戰依舊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