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2020-09-03 十三叔看歷史

地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我國的絕大部分都是位於北溫帶,我們這裡的大部分地區是四節分明,可以體會冬天的嚴寒,夏天的酷熱,春天的溫暖,秋天的涼爽,大自然才是人類真正的母親,它養育和滋潤著世間萬物。但是在地球最南北的兩端卻基本是是以寒冷為主,這裡的中心地區終年被冰蓋和風雪所覆蓋,這裡的顏色基本是單一的,那就是純潔的白色,這裡就是地球的南極和北極。

地球五帶

南極地區是指從南緯66.5°(南極圈)以南的這一塊廣大區域,南極洲大部分位於南極圈內。南極洲則有以下幾部分組成:南極大陸(約1239萬平方公裡)、南極大陸附近島嶼(約7.6萬平方公裡)、巨型冰架(總面積約158萬平方公裡)。南極洲位於地球的最南端,這裡是世界上最冷的一個大陸,在地球南半球冬季的時候,南極洲內陸的溫度可達零下80 °C,可謂相當的寒冷,南極洲比北極地區寒冷,在南半球夏天的時候,南極洲沿海地區的溫度約為5 °C至15 °C。南極洲98%的地方被平均厚度約1900米的巨型冰蓋所覆蓋,這裡的冰約佔世界的90%,淡水約佔世界的70%。在這個所覆蓋的巨型冰蓋下面南極洲約有140個以上的冰下水體(包括冰下湖泊),其中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冰下湖泊是位於南極洲東部的東方湖,此湖長約250公裡,最寬處約50公裡,面積約8000平方公裡,此湖的位置接近俄羅斯南極科考站東方站的下方,因此得名東方湖(沃斯託克湖),湖面上方是厚約4000米的冰蓋。

南極洲

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

企鵝

這樣的氣候的使得南極洲陸地上的植物無論從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極為稀少,零星分布的主要是苔蘚植物。南極地區的比較有一個代表性的動物就是企鵝:南極洲沿岸地區是企鵝數量最多的地方,企鵝(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可以說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鳥,能在零下60℃的環境中繁殖與生活。南極洲周邊海域也生活很多海洋動物,其中包括像海豹、海狗等很多水生哺乳動物。由於嚴酷的環境,歷史上南極洲並沒有人類居住。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現為英國海外屬地,位於南極洲附近)從1786年起開始到1966年,有來自英國、美國、挪威等地的捕獵海豹和鯨魚的人長期居住於這個群島,夏季時大約有1000多人,他們算是最早在生活於南極洲附近的半永久居住的人。根據有的資料的說法,直到1820年才有三個人看到了南極洲或者它的冰架。目前南極洲也沒有永久居民,也沒有政府和國籍,目前臨時居住於南極洲的主要是各國的捕鯨船隊和科考站的人。

南極洲

中國南極科考站

長城站

從1908到1943年,英國、紐西蘭、法國、澳大利亞、挪威、智利、阿根廷等國聲稱對南極洲的部分地區擁有主權,但是並不受國際上普遍承認。1959年,美國、英國、前蘇聯、澳大利亞、阿根廷、挪威等12國籤署了《南極條約》,該條約於1961年起生效,1983年中國加入該條約,目前約有50個成員國。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洲是指南緯60°以南的包括冰架在內的所有地區,總面積約5200萬平方公裡,並凍結了目前關於南極領土所有權的主張,可以說目前南極屬於全人類。南極洲是目前所知道的隕石最多的地方,同時南極洲這種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無論是在地質學、氣候學、以及對太陽系的研究等等很多領域使得南極洲極具科考價值,截止到2016年,在南極約有世界很多國家建立的135個科考站(分為夏季型和全年型兩種)。從1985年開始,中國在南極陸續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在2018年中國南極羅斯海新站也正式奠基。

北極地區

再說北極,除了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寒冷外,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還呈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北極地區通常被認為是北極圈以北的地區,這裡的的中間地帶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周邊則是陸地和島嶼,這些陸地和島嶼分別屬於八個國家:美國、加拿大、丹麥的格陵蘭、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俄羅斯。北極地區中間水體北冰洋那部分的面積約為1300萬平方公裡,北極圈以內的陸地和島嶼的總面積約800萬平方公裡。北冰洋的總面積約為1475萬平方公裡,主要分為兩部分北極海區和北歐海區。北冰洋的三分之二的洋面被厚度約為2到4米的終年不化的冰層所覆蓋,北極地區中心地帶的永久海冰大概已經持續了300萬年。北極圈以內的島嶼眾多,面積最大的是位於北美的格陵蘭島(屬於丹麥),格陵蘭島面積約為216萬平方公裡,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另外還有伊莉莎白女王群島(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世界第十大島,屬加拿大)、新西伯利亞群島(俄羅斯)、北地群島(俄羅斯)、新地島(俄羅斯)、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俄羅斯)、斯瓦爾巴群島(挪威)等等,這些北極圈的島嶼的總面積約為400萬平方公裡。

北極地區

北極熊

北極和北冰洋不屬於任何國家所有,像美國、挪威、加拿大、俄羅斯等北冰洋外圍的國家主要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享有其岸邊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漁業、礦產以及石油天然氣資源,北極地區一個代表性的動物就是北極熊,同時北極特殊的地理與氣候也使得其具有巨大的科考價值,近年來,北極沿岸的國家對北極的爭奪也是日趨激烈。大約在1萬年前北極地區就開始有人類定居和生活,目前北極地區大約有200多萬人,分屬20多個民族。人類對北極地區的探索大約在公元前325年就已經開始了,根據一個叫皮西亞斯的古代歐洲商人自己的記載,他很有可能航行到了北極圈極圈附近地區了。

挪威

由於北極地區中間是北冰洋的浮冰,四周的島嶼與陸地分屬於不同的國家所有,與南極地區相比,這就是給在北極地區建立科考站帶來了難度。2004年中國在挪威最北的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正式建成了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中國也成為了第八個在挪威這個最北的群島建立科考站的國家。那為啥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會在挪威的這個群島建立科考站呢?首先是這個群島本身就位於北極圈內,這個群島本身約60%的土地就被冰川所覆蓋,從這裡再往北就是北冰洋的終年不化的浮冰地區了,歷史上這裡就是人類進軍北極點的出發地之一。

斯瓦爾巴群島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這個面積約6.2萬平方公裡的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雖然屬於挪威,但是這個群島屬於特殊地位領土。這個群島在公元12世紀最早由挪威人發現,在公元17世紀開始這裡作為歐洲很多捕鯨船隊(丹麥、挪威、法國等)的站點使用,在20世紀初,挪威、俄國、英國、美國、瑞典、荷蘭等國的商人在這裡爭相開採煤礦,在當時北極地區的陸地和島嶼都基本有了歸屬的情況下,這個主權未定的群島隨後成為爭奪的焦點。在1920年,在當時的國際聯盟的主持下,當時的歐美外交家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智慧」,經過數輪的外交磋商,挪威、瑞典、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18國在法國巴黎籤訂了《斯瓦爾巴條約》,在1925年,前蘇聯、西班牙、中國等33國也參加了該條約,成為了締約國。根據這個條約,斯瓦爾巴群島是挪威擁有主權,是目前北極地區唯一個非軍事區,此地的礦權為籤約國平等享有。該條約締約國的公民與挪威公民在該群島擁有相同的逗留權,締約國公民不需要申請也不需要籤證可以無時限地在此島居住,可以從事正當的商業、生產以及科學考察活動,除非違反了挪威國的法律。中國正是根據這個條約,在這個挪威最北的群島在2004年中國北極黃河科考站建成。中國在南極地區以及北極地區科學考察站的建立,對於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與考察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相關焦點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1959年,美國、英國、前蘇聯、澳大利亞、阿根廷、挪威等12國籤署了《南極條約》,該條約於1961年起生效,1983年中國加入該條約,目前約有50個成員國。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洲是指南緯60°以南的包括冰架在內的所有地區,總面積約5200萬平方公裡,並凍結了目前關於南極領土所有權的主張,可以說目前南極屬於全人類。
  • 我國建北極科考站 武大版地圖為科考導航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記者趙飛通訊員張文燕報導:記者昨從武漢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已於近日啟程前往北極建立我國首個科學考察站,武大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共有兩位專家參與,而由武大製作的兩種北極地圖,將為整個科考行動導航。據介紹,我國首個北極考察站將建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上的西斯匹卑爾根島新奧爾松地區。
  • 中國科學家在挪威確定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站址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消息:中國科學家昨天宣布,將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的站址確定在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首府朗伊爾賓。  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科學探險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在站址確定大會上宣布了上述消息。科考隊為此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 中國今年7月將在北極建立首個科學考察站
    中新網北京6月5日消息:首個由中國科學家自己建立的北極科學考察站將於今年7月在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首府郎伊爾賓建立。  這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學家、中國伊力特·沫林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高登義高登義說,這個科考站具有臨時性質,將在今明兩年為中國科學家在北極的科考活動提供方便。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  要知道我們在南極大陸就有五個科考站,而我們在北極地區則只有一個科考站——黃河站,建在在北極圈內的斯瓦巴爾群島當中最大的西斯劈刺卑爾根島上。  根據1925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和其他28國籤署的《斯瓦爾巴條約》,中國在斯瓦巴爾群島上也擁有同其他籤約國一樣的科研、通行、經濟開發等權利,也就是這裡相當於中國的一塊北極「飛地」。
  • 被稱為歐洲最不尋常的神聖之地的斯瓦爾巴群島
    斯瓦爾巴(挪威語:Svalbard)是位於北極地區的群島,亦是挪威最北界的國土範圍。它坐落在歐洲大陸北方,約佇立於挪威大陸與北極點兩者正中間。群島橫跨北緯74°到 81°、東經10°到35°。斯匹茲卑爾根島(或稱史匹茲卑爾根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接著是東北地島與厄齊島,故群島前稱為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挪威語:Spitsbergen)(或稱史匹茲卑爾根群島)。
  • 旅行:關於中國人可免籤踏上的歐洲土地——斯瓦爾巴群島
    2004年7月28日,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正式成立。中國成為第8個在這裡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黃河站也是中國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後的第三個極地科考站。
  • 「奇駿SUV技術之王」徵服北極科考隊員
    8月14日,北極黃河科考站,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向南都記者介紹起這款踏足過地球兩極的智酷全能城市SUV車型奇駿。  距離由東風日產、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海洋局共同主辦的「一路向北登峰造極」———東風日產奇駿北極之旅活動啟動15天之後,奇駿作為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活動的後勤保障用車,在科考期間到達了北極核心地帶,為科考隊員提供後勤保障,甚至有科考隊員表示「回國之後考慮買一輛奇駿」。
  • 中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成立 北極北京同升五星紅旗
    本報北極朗伊爾賓30日專電 北極朗伊爾賓鎮接近零度的低溫,擋不住中國人北極建立科考站的熱情。當地時間7月29日23時11分,即北京時間7月30日5時11分,一個令無數中國人激動振奮的時刻,出現在這個北緯78度13分、夏季太陽不落的世界最北端邊陲小鎮上:與祖國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同步,一面五星紅旗在莊嚴、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樂曲聲中,在北極冉冉升起!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也正式建立!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6年8月22日北鬥北極黃河站開通運行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6年8月22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北極黃河站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正式開通運行,將為我國實現自主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和北極北鬥測繪基準體系建立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持,為我國北極科學考察提供精準有效的空間導航定位服務。
  • 中國在南極洲建四個科考站,其中一個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站
    目前有30個國家在南極洲建立了科研考察站,中國建了4個: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1985年,中國建了第一個科考站長城站,緯度是南緯62°13′01″,在南極圈(南緯66°33′)之外。喬治王島不僅有中國的長城站,還有智利、俄羅斯、烏拉圭、韓國等國家建立的科考站。不過喬治王島距離南極大陸仍有約130公裡,在這裡建站還未登上南極大陸。1989年,中國第二個南極科考站中山站,緯度是南緯69°22′25″,這次進了南極圈,也登上了南極大陸,比長城站進了一步。中山站海拔也是10米,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氣候比長城站惡劣了許多。
  •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法國送給我們的,上面有個建築,作用很大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真的嗎?各位,其實這事兒一點都不奇怪。1840年,英國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人發現,原來世界那麼大。從此以後,高鼻梁、白皮膚的洋人走進我大中華,而國人呢?也紛紛走出國門,到海外去探索新世界。舉個例子吧,當年康有為變法失敗後,流亡歐洲。當走到瑞典時,他被那裡的美景折服了。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此時,中國才開始關注北極航道、資源、地緣政治等問題,有關北極的一些科研機構開始建立起來。  作為非北極國家,也非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相對處於劣勢。但中國與北極的淵源其實可以追溯到1925年。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等 18 個國家籤訂了《斯瓦爾巴德條約》。5年後,中國成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的成員國之一。
  • 中國首部北極紀錄電影《光語者》 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開機
    他說,國際上有很多反映各國科考隊員和科考站的紀錄片,但是我國卻沒有,這和我國正在從極地大國走向極地強國的國際地位嚴重不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我國的極地事業。本片的拍攝,踐行了以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宗旨,體現中國是北極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正在努力為北極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在遙遠的北極居然有我們的一片領地,中國人可自由的岀入。
    說起來大家可能感到驚訝,以為北極是域外之地,早是歐美列強的勢力範圍,中國從來沒有也不會指染那個陌生而遙遠的地域,但事實是中國在那裡建立了「黃河」科考站,並且只要你帶著是中國人的有效證明無須籤證,就可以到那裡去自由的渡假,休閒,旅遊,經商,但必須尊守當地的法律,那裡就是位於北極圈的「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作為國家層面的中國政府北極活動最早始於1925年,那一年,中國加入了《斯瓦爾巴條約》,為後來我國建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條件。1920年歐美14國籤署了《斯瓦爾巴條約》,將斯瓦爾巴群島主權劃歸於挪威,同時一些權利向締約國開放,兼顧不同要求。為了擴大國際力量,1925年中國政府(段祺瑞政府)加入。
  • 中國將建第五個南極科考站 這塊寶地有啥奧秘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北極寒流凍了個半死後,我們深信不疑——如果讓南極有哪怕一丁點可趁之機,這個地球上溫度最低、風最暴戾、地勢最高的大陸,一口吞掉我們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於是人類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裡,不斷解密地球的原始信息。  中國的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的選址考察工作,日前已經收官。
  • 籤訂生死協議、把五星紅旗帶到北極點,他是中國北極科考第一人
    齊魯網10月8日訊「中國極地科考第一人」「最早進入南極圈的中國人之一」 「中國首次北極科考隊的總領隊」 「在北極工作和生活時間最長的科學家」……這些標籤全部集成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位夢華,老家在青島平度,今年已經79歲。
  • 【亮吧書房】今天,我們一起進行極地科考之旅
    自1772年到1907年,是南極的探險時代。南極大陸發現以後,關於南極洲的領土主權問題,國際社會爭執了50年,先後有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挪威、智利、阿根廷等七個國家,對南極洲提出了領土主權要求。1959年籤訂的《南極條約》,把南極領土的爭議擱置了起來,把南極的資源問題開發凍結了起來,不允許南極有軍事活動,把南極作為科考的聖地。從此南極進入了科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