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我國的絕大部分都是位於北溫帶,我們這裡的大部分地區是四節分明,可以體會冬天的嚴寒,夏天的酷熱,春天的溫暖,秋天的涼爽,大自然才是人類真正的母親,它養育和滋潤著世間萬物。但是在地球最南北的兩端卻基本是是以寒冷為主,這裡的中心地區終年被冰蓋和風雪所覆蓋,這裡的顏色基本是單一的,那就是純潔的白色,這裡就是地球的南極和北極。
地球五帶
南極地區是指從南緯66.5°(南極圈)以南的這一塊廣大區域,南極洲大部分位於南極圈內。南極洲則有以下幾部分組成:南極大陸(約1239萬平方公裡)、南極大陸附近島嶼(約7.6萬平方公裡)、巨型冰架(總面積約158萬平方公裡)。南極洲位於地球的最南端,這裡是世界上最冷的一個大陸,在地球南半球冬季的時候,南極洲內陸的溫度可達零下80 °C,可謂相當的寒冷,南極洲比北極地區寒冷,在南半球夏天的時候,南極洲沿海地區的溫度約為5 °C至15 °C。南極洲98%的地方被平均厚度約1900米的巨型冰蓋所覆蓋,這裡的冰約佔世界的90%,淡水約佔世界的70%。在這個所覆蓋的巨型冰蓋下面南極洲約有140個以上的冰下水體(包括冰下湖泊),其中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冰下湖泊是位於南極洲東部的東方湖,此湖長約250公裡,最寬處約50公裡,面積約8000平方公裡,此湖的位置接近俄羅斯南極科考站東方站的下方,因此得名東方湖(沃斯託克湖),湖面上方是厚約4000米的冰蓋。
南極洲
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
企鵝
這樣的氣候的使得南極洲陸地上的植物無論從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極為稀少,零星分布的主要是苔蘚植物。南極地區的比較有一個代表性的動物就是企鵝:南極洲沿岸地區是企鵝數量最多的地方,企鵝(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可以說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鳥,能在零下60℃的環境中繁殖與生活。南極洲周邊海域也生活很多海洋動物,其中包括像海豹、海狗等很多水生哺乳動物。由於嚴酷的環境,歷史上南極洲並沒有人類居住。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現為英國海外屬地,位於南極洲附近)從1786年起開始到1966年,有來自英國、美國、挪威等地的捕獵海豹和鯨魚的人長期居住於這個群島,夏季時大約有1000多人,他們算是最早在生活於南極洲附近的半永久居住的人。根據有的資料的說法,直到1820年才有三個人看到了南極洲或者它的冰架。目前南極洲也沒有永久居民,也沒有政府和國籍,目前臨時居住於南極洲的主要是各國的捕鯨船隊和科考站的人。
南極洲
中國南極科考站
長城站
從1908到1943年,英國、紐西蘭、法國、澳大利亞、挪威、智利、阿根廷等國聲稱對南極洲的部分地區擁有主權,但是並不受國際上普遍承認。1959年,美國、英國、前蘇聯、澳大利亞、阿根廷、挪威等12國籤署了《南極條約》,該條約於1961年起生效,1983年中國加入該條約,目前約有50個成員國。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洲是指南緯60°以南的包括冰架在內的所有地區,總面積約5200萬平方公裡,並凍結了目前關於南極領土所有權的主張,可以說目前南極屬於全人類。南極洲是目前所知道的隕石最多的地方,同時南極洲這種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無論是在地質學、氣候學、以及對太陽系的研究等等很多領域使得南極洲極具科考價值,截止到2016年,在南極約有世界很多國家建立的135個科考站(分為夏季型和全年型兩種)。從1985年開始,中國在南極陸續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在2018年中國南極羅斯海新站也正式奠基。
北極地區
再說北極,除了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寒冷外,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還呈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北極地區通常被認為是北極圈以北的地區,這裡的的中間地帶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周邊則是陸地和島嶼,這些陸地和島嶼分別屬於八個國家:美國、加拿大、丹麥的格陵蘭、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俄羅斯。北極地區中間水體北冰洋那部分的面積約為1300萬平方公裡,北極圈以內的陸地和島嶼的總面積約800萬平方公裡。北冰洋的總面積約為1475萬平方公裡,主要分為兩部分北極海區和北歐海區。北冰洋的三分之二的洋面被厚度約為2到4米的終年不化的冰層所覆蓋,北極地區中心地帶的永久海冰大概已經持續了300萬年。北極圈以內的島嶼眾多,面積最大的是位於北美的格陵蘭島(屬於丹麥),格陵蘭島面積約為216萬平方公裡,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另外還有伊莉莎白女王群島(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世界第十大島,屬加拿大)、新西伯利亞群島(俄羅斯)、北地群島(俄羅斯)、新地島(俄羅斯)、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俄羅斯)、斯瓦爾巴群島(挪威)等等,這些北極圈的島嶼的總面積約為400萬平方公裡。
北極地區
北極熊
北極和北冰洋不屬於任何國家所有,像美國、挪威、加拿大、俄羅斯等北冰洋外圍的國家主要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享有其岸邊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漁業、礦產以及石油天然氣資源,北極地區一個代表性的動物就是北極熊,同時北極特殊的地理與氣候也使得其具有巨大的科考價值,近年來,北極沿岸的國家對北極的爭奪也是日趨激烈。大約在1萬年前北極地區就開始有人類定居和生活,目前北極地區大約有200多萬人,分屬20多個民族。人類對北極地區的探索大約在公元前325年就已經開始了,根據一個叫皮西亞斯的古代歐洲商人自己的記載,他很有可能航行到了北極圈極圈附近地區了。
挪威
由於北極地區中間是北冰洋的浮冰,四周的島嶼與陸地分屬於不同的國家所有,與南極地區相比,這就是給在北極地區建立科考站帶來了難度。2004年中國在挪威最北的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正式建成了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中國也成為了第八個在挪威這個最北的群島建立科考站的國家。那為啥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會在挪威的這個群島建立科考站呢?首先是這個群島本身就位於北極圈內,這個群島本身約60%的土地就被冰川所覆蓋,從這裡再往北就是北冰洋的終年不化的浮冰地區了,歷史上這裡就是人類進軍北極點的出發地之一。
斯瓦爾巴群島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這個面積約6.2萬平方公裡的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雖然屬於挪威,但是這個群島屬於特殊地位領土。這個群島在公元12世紀最早由挪威人發現,在公元17世紀開始這裡作為歐洲很多捕鯨船隊(丹麥、挪威、法國等)的站點使用,在20世紀初,挪威、俄國、英國、美國、瑞典、荷蘭等國的商人在這裡爭相開採煤礦,在當時北極地區的陸地和島嶼都基本有了歸屬的情況下,這個主權未定的群島隨後成為爭奪的焦點。在1920年,在當時的國際聯盟的主持下,當時的歐美外交家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智慧」,經過數輪的外交磋商,挪威、瑞典、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18國在法國巴黎籤訂了《斯瓦爾巴條約》,在1925年,前蘇聯、西班牙、中國等33國也參加了該條約,成為了締約國。根據這個條約,斯瓦爾巴群島是挪威擁有主權,是目前北極地區唯一個非軍事區,此地的礦權為籤約國平等享有。該條約締約國的公民與挪威公民在該群島擁有相同的逗留權,締約國公民不需要申請也不需要籤證可以無時限地在此島居住,可以從事正當的商業、生產以及科學考察活動,除非違反了挪威國的法律。中國正是根據這個條約,在這個挪威最北的群島在2004年中國北極黃河科考站建成。中國在南極地區以及北極地區科學考察站的建立,對於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與考察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