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立在南極點的科考站,為什麼以挪威人和英國人的名字命名?

2020-08-28 科學鴿

今天的地球兩極是各國熱衷於科考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冷、人最晚踏足的大陸。在各國科考站中,最南的當屬美國在南極點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了。阿蒙森斯科特站由何得名?為何美國要把科考站修在南極點呢?

南極高原

南極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特殊的氣候環境,使這塊大陸對全球氣候研究有著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油田、礦產和佔地球72%的淡水資源外,南極大陸對於天文、材料和生物研究領域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天然實驗室。南極大陸上,最為特殊的位置當屬南極點了,在南極點上,沒有東、西、南之分,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指向&34;;這裡有半年全是白天,半年全是黑夜。

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到達南極點並不容易,南極洲全年有98%的面積被冰覆蓋,南極點平均氣溫為零下58.4攝氏度,夏天溫度也就達到零下20-30攝氏度,冬天最低溫達到負89度;特殊的地理位置,風通常達到10級,有時甚至達到15級,南極點被稱為&34;。

南極海岸的浮冰

長期以來,這種&34;一直吸引著接受挑戰探索的人們。特別是從1901年到1916年,南極洲成為了無數冒險戰士的競爭之地;在那個只有帆船和狗拉雪橇的時代,能夠到達這個&34;併到達這個冰雪覆蓋的大陸的制高點的挑戰者,無不富有勇氣與智慧,性格堅韌。率先實現這一夢想的是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他是一個冒險家,在人類探索的歷史上取得了兩個第一;完成了從北冰洋穿過北極群島到太平洋的最早航行,並踏上了南極。鮮為人知的是,此前,他曾想首先到達北極點,為此準備了4年,不想這個願望被一位美國人捷足先登了,否則他還有可能徵服北極點。

南極點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率領&34;船離開挪威,開始了尋找南極點的艱苦徵程。為了在冰天雪地上有足夠的補給,他於1911年1月首先在鯨魚灣建立了第一個營地&34;,然後在前往南極大陸的途中,建立了最遠的第7個補給站。一處距離鯨灣384公裡,當一切準備就緒時,他並不忙於出發。對於半年出來的太陽,他又等了半年。即使勝利即將來臨,仍然需要謹慎。像大多數探險家和航海家一樣,阿蒙森有寫日記的習慣,在南極洲時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39;幸運&39;成功&34;1911年10月9日,阿蒙森和4個夥伴一起,帶著52隻愛斯基摩犬,駕駛著雪橇向著南極點正式進發了。

阿蒙森

初始階段進軍神速,但越是接近南極高原,行程越是艱難。1911年10月19日,他們終於登上了南極高原頂部,但這並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要尋找的是南極點,這是個更為艱險的地方,為了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們不得不殺了24隻比較瘦小的愛斯基摩犬作為食物。1911年12月14日,他們終於成功地到達了南緯90度的南極點,在這裡,他們帶著勝利的喜悅,進行了4天的考察。離開南極點前,他們在挪威國旗下的帳篷裡留下了兩封信,一封給挪威國王,另一封委託與他們幾乎同期來到南極但尚未到達南極點的英國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以防萬一遇到不測,請求他將信轉送給挪威國王。這一舉措是出於慎重,因為儘管已經到達了南極點,回程同樣充滿了艱險。1912年1月25日,阿蒙森安全地回到鯨灣的&34;;在過去的99天裡,他們跋涉了2993千米的艱難歷程,取得了南極點探險成功。5天後,全體探險人員和11隻愛斯基摩犬,乘坐&34;踏上歸途,半年後回到挪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阿蒙森的成功為人類南極探險史上書寫了最為輝煌的一頁。

阿蒙森團隊的營地

與他們同期探險南極點的斯科特卻沒有這麼幸運,他所率領的探險隊於1912年1月18日也到達了南極點,但在歸途中,由於食物匱乏、天氣急劇地惡化,加上體力衰竭,斯科特和隊員們相繼倒下;8個月之後,人們發現了他們的遺體和斯科特留下的一本日記,他們取得了成功,卻帶著遺憾葬身冰原,為人類悲壯的探險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同樣成為英雄而受到人們的敬仰。

兩條不同路線

1928年6月16日,阿蒙森為了拯救在南極遇難的朋友諾比爾,遭遇飛機失事不幸遇難。為了紀念這兩位偉大的先驅者,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1956年在南極點開建,是地球長期有人居住的最南處,也是世界緯度最高的考察站。並自此一直有人居住於此,目前此站所在處距離地理上的南極點約100米,並以約每年十米的速度漂移遠離南極點。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海拔約2,835米,該站位置的冰蓋厚度約2,850米,雪約以每年60–80毫米的速度累積。南極大陸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有犬只的地區。

&34;出於保護南極環境考慮,1991年在西班牙馬德裡發布南極禁犬令:&34;遵照禁令,此後駐紮在南極的各國考察研究團隊再沒有任何犬只陪伴。

相關焦點

  • 那些在南極洲的知名科考站 我國數量位居第五
    根據數據統計,南極州現擁有42個國家的85個科考站,有1000餘人常年在此工作。命名源於在1911年12月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羅爾德·阿蒙森和1912年1月抵達的羅伯特·斯科特,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世界緯度最高的考察站。
  • 為什麼南極的人越來越少?
    為什麼南極的人越來越少?時間:2015-12-25 09:2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南極的人越來越少? 獵鯨灣位於斯瓦爾巴群島的西北部,這片海灣由法國南極探險家於1908~1910年命名。20世紀初,挪威人為了煉油而在此捕獵鯨,因此稱之為獵鯨灣。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現為英國海外屬地,位於南極洲附近)從1786年起開始到1966年,有來自英國、美國、挪威等地的捕獵海豹和鯨魚的人長期居住於這個群島,夏季時大約有1000多人,他們算是最早在生活於南極洲附近的半永久居住的人。根據有的資料的說法,直到1820年才有三個人看到了南極洲或者它的冰架。目前南極洲也沒有永久居民,也沒有政府和國籍,目前臨時居住於南極洲的主要是各國的捕鯨船隊和科考站的人。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現為英國海外屬地,位於南極洲附近)從1786年起開始到1966年,有來自英國、美國、挪威等地的捕獵海豹和鯨魚的人長期居住於這個群島,夏季時大約有1000多人,他們算是最早在生活於南極洲附近的半永久居住的人。根據有的資料的說法,直到1820年才有三個人看到了南極洲或者它的冰架。目前南極洲也沒有永久居民,也沒有政府和國籍,目前臨時居住於南極洲的主要是各國的捕鯨船隊和科考站的人。
  • 北極國家為什麼要聲索南極領土?
    這其中,不乏挪威、俄羅斯等北極國家的身影。那麼北極國家為什麼要聲索南極領土?南極領土到底屬於誰?一年後,美國船長約翰·戴維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人。自此以後,對於這片神秘大陸的探索從未停止。1890年,南極洲被蘇格蘭人約翰·喬治·巴塞洛繆正式命名為「Antarctica」,從此,南極洲有了專屬於自己的名字。
  • 南極為什麼不屬於任何國家?
    而這些最初造訪的勇士們踏上南極洲的後,他們的名字也往往被作為新發現地的名稱流傳至今。例如,美國的威爾克斯探險隊在1840年發現了一片陸地,這裡就被命名為「威爾克斯地」,一年後,探險家詹姆斯·克拉克·羅斯先後探索到後世以他為名的羅斯海、羅斯島與羅斯冰架。
  • 王文:站在南極點上,才覺得中國人來得太晚了
    如果按1772-1775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率兩艘獨桅帆船「果敢號」、「探驗號」三次穿過南極圈作為人類南極探險的起點,而1984年11月向陽紅10號遠洋考察船、J121號船兩艘科考船乘載近600位中國人,第一次對南極洲和南大洋的科學考察活動作為中國人南極探索起點的話,那麼,中國人晚了世界200多年!
  • 英國以女王名字命名南極領土 阿根廷智利不高興
    送給女王的賀禮  這片以「伊莉莎白女王」命名的南極洲土地面積約43.7萬平方公裡(差不多是四個浙江),位於英屬南極領地(並不被世界許多國家承認)的南部。黑格說:「英屬南極領地是英國十四塊海外領土中獨特而重要的一員。把這片土地和女王陛下永遠聯繫起來,是極大的榮耀。」英國外交部表示,這片土地將來會作為英國領土的一部分出現在英國的地圖上。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 如果當年不是蘇聯,或許我國就不能在南極建科考站了
    最早對南極提出主權要求的國家,英國英國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世界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更是如此,倘若世界上有大事那必然是能和英國人扯上關係。英國是最早對南極提出主權要求的國家,在1908年,英國決定把馬島的領海向南延伸到南極洲。
  • 挪威擁有哪些海外領土?
    1920年,在國際聯盟的主導下,1925年美國、英國、法國和挪威等33國籤訂了《斯瓦爾巴條約》,《斯瓦爾巴條約》規定挪威對該島擁有主權,所有籤約國公民在斯瓦爾巴擁有平等的經商權;同時該地區為永久非軍事區域和自由經濟區,該地區民眾安全由挪威政府負責。
  • 我國第37次南極科考起航,為什麼南極科考都選擇在冬半年前往?
    南極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淨土」,由於南極大陸基本上位於南緯66.5°以南的南寒帶地區,氣候極端寒冷,加上距離人類居住的其他大陸較遠,因此直到1820年至1821年才被美國、俄羅斯和英國探險家先後發現。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中國牆」包圍南極冰蓋最高點  1月12日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再度登頂南極「冰蓋之巔」,1月15日冰雷達探測小分隊因雪地車故障遇險,16日遇險隊員和救援人員安全返回大本營
  • 「雪龍」起航,中國和南極的那點事
    那時候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還處於人民公社時代,大約30年後中國才在船隻和設備均極其匱乏的情形下,做出了考察南極的決定,從此一舉將南極事務納入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工作視野中。 大躍進時期沒有幾個中國領導人關心南極,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用最短時間籤署並批准了南極條約。今天北京擁有的四個科考站,甚至比比澳大利亞人還多一個,中國人還在為建設新的科考站做準備。
  • 中國計量人首次建立南極中山站絕對重力校準點紀實
    建立了我國首個重力加速度校準點,並通過自主研發的遠程時空基準量傳實驗系統,實現北京-南極遠程時間頻率精準傳遞,為保障我國南極重力測量結果的溯源性和準確性奠定了基礎,也首次驗證了基於北鬥鏈路的遠程時間頻率傳遞系統在全球範圍內的可靠穩定覆蓋能力。
  • 南極百科:南極條約的籤訂 南極發現者是誰?
    發現南極   法國的杜蒙·杜維爾在1840年1月18日發現南極大陸,英國海軍上尉查爾斯·威爾克斯於晚一日發現南極大陸。但由於有「日界線」的關係,誰是發現南極第一人頗有爭議。   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人是羅爾德·阿蒙森,他的主要對手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未能實現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壯志。
  • 如果再不下雪,我就收拾行李和趙又廷去南極看雪談戀愛了!
    長城站是《南極之戀》劇組首先到達的地方,它建於1985年,是我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考站,能夠容納60多個人工作生活。電影裡趙又廷飾演的吳富春墜機後需要前往尋求救援的科考站把名字改成了極光站。長城站內建有科研棟、生活棟、綜合棟、體育館等功能各異的樓。
  • 我國建北極科考站 武大版地圖為科考導航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記者趙飛通訊員張文燕報導:記者昨從武漢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已於近日啟程前往北極建立我國首個科學考察站,武大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共有兩位專家參與,而由武大製作的兩種北極地圖,將為整個科考行動導航。據介紹,我國首個北極考察站將建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上的西斯匹卑爾根島新奧爾松地區。
  • 中國將建第五個南極科考站 這塊寶地有啥奧秘
    執行我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科考隊員們現在正乘坐雪龍號船,駛出南極洲,闖過咆哮的西風帶,趕在回家的路上。  我國現有南極科考站四個,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兩個常年科學考察站和崑崙站、泰山站兩個度夏科學考察站。其中崑崙站由於選址在南極內陸的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設計壽命只有10年。同樣,泰山站的設計使用壽命也只有15年。
  • 智利38人失聯軍機確認墜毀 這個時候智利軍隊跑去南極幹什麼?
    我們知道根據南極公約讓南極成為了國際領地,但在這個公約籤訂之前已經有包括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法國、挪威等國在南極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智利宣稱擁有南極洲多達12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主權,並為此不斷投入力量達到實質性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