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抱團股次年表現如何?

2021-01-09 東方財富快訊

近年來,伴隨資本市場一系列頂層制度設計、市場微觀結構的演變,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與上市公司不同板塊間企業盈利強弱對比的變化,機構持股的一致性日益提升,從而導致機構抱團現象顯著。我們構建了一個指標,用于衡量機構抱團程度,即對各個主動管理權益型公募基金每期財報披露的重倉股取併集,然後用當時全部A股的數量去除以取併集後的機構重倉股數量,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公募基金重倉持有的個股重合度越高,從而一定程度可以說明機構抱團程度越高。

可以發現,自2017年以來,機構抱團度呈現逐步抬升的趨勢,2020年3季度末,該指標值為2.43,其含義為機構重倉個股的數量佔當時全部A股的約41%(即對2.43求倒數),而最高時,佔比曾超過65%(2016年3季度末)。

為什麼當下會呈現較強的機構抱團現象?這可能跟當下的海內外宏觀經濟環境有關,確定性溢價的提升,導致機構投資者紛紛持有盈利前景明確、政策明朗的板塊,同時註冊制推動資本市場的擴容,小盤殼價值下降,大量個股被邊緣化,也間接導致機構抱團程度的提升。

歲末年初,是機構布局來年行情的重要時點。此時,投資者往往對機構抱團類個股格外關注。因為機構抱團股往往是上一年度的熱點板塊,人氣爆棚,行情漲幅較大,恐高心理下,投資者難免會擔心機構可能對熱門股進行倉位調整,從而引發下一年度這類個股的跑輸大盤。那麼真實的歷史情況如何?機構抱團股來年是否一定走弱?本期我們對此進行研究。

我們基於公募基金季報重倉股數據,首先對機構抱團個股進行定義。一是要求參與的基金數量不能過少,我們設定為5隻以上;二是要求最近1個年度有顯著的資金湧入,因為有些大市值類個股,機構出於控制行業偏離需求,可能一直會有很多家機構持有,但並見得說明機構對這類個股十分看好,如銀行板塊,而機構抱團的行為,實際上體現出的是機構集中對某類個股看好的主觀意圖,故我們要求過去一年(四期)機構持倉在個股中的佔比均值超過之前兩年(八期)佔比均值的50%,且當前機構對該股的持倉市值佔比要在5%以上,也即,既要求當前持倉佔比高,同時佔比相對於過去有所提升。

我們於每年末進行統計,重點考察機構抱團個股,和非機構抱團個股來年的收益差異,我們通過這兩類個股中,各自跑贏下一年wind全A指數的個股佔比(簡稱勝率)來進行比較。

從統計結果來看,大部分年份機構抱團個股相對於萬得全A勝率均高於非機構抱團個股,平均勝率為42%,而剩餘個股歷年平均勝率僅為25%,也即多數年份下,次年機構抱團個股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反轉現象,反而具有一定的延續性。但也有例外,典型如2014年,年內行情發生劇烈的大小盤風格切換,導致2013年末機構抱團個股該年表現不佳。

根據2020年的機構持倉情況,機構抱團持股主要分布在商用車、其他軍工Ⅱ、半導體、生物醫藥Ⅱ板塊等板塊。展望2021年,市場對宏觀經濟及流動性的預期較為一致,只要年內市場風格不出現十分劇烈的切換,我們認為機構抱團類個股的行情演繹,可能仍將延續,機構抱團龍頭股仍然具有一定的關注價值。

相關報導:

富達國際2021年最新研判:「抱團品種」風險較大 看好順周期

國盛證券:春季躁動有望繼續進行 但需警惕抱團鬆動給市場帶來衝擊

中原證券:A股結構性行情的特徵依然較為顯著 機構抱團取暖仍在繼續演繹

(文章來源:華寶證券)

相關焦點

  • 目前機構抱團到什麼程度了?一圖看懂機構抱團股次年表現
    近年來,機構持股的一致性日益提升,從而導致機構抱團現象顯著。  目前機構抱團到什麼程度了?為此華寶證券構建了一個指標,用于衡量機構抱團程度,即對各個主動管理權益型公募基金每期財報披露的重倉股取併集,然後用當時全部A股的數量去除以取併集後的機構重倉股數量,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公募基金重倉持有的個股重合度越高,從而一定程度可以說明機構抱團程度越高。
  • 機構抱團股會出現泡沫嗎?
    對於後市,機構認為,從中長期角度看,A股仍然是特別值得投資的市場,消費、科技、醫藥行業是未來重要的投資方向。 機構抱團,這是這一兩年國內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
  • 機構抱團股瓦解?多個指數估值堪比2015年,全球流動性拐點來了?
    1月11日,伴隨著A股多個機構抱團板塊和個股大幅調整,A股也迎來2021開年以來的首次「規模化」下跌,兩市超過600隻個股跌幅超5%。「抱團」之下 滬深300、上證50創近13年新高在近期機構抱團股的連續上漲之下,A股市場多個重要指數已悄然突破2015年槓桿牛市的高點,創出2008年以來的最近13年新高。 這裡面最為突出的是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
  • 低位股掀起漲停潮,機構抱團股大面積...
    低位股掀起漲停潮,機構抱團股大面積熄火 2021-01-15 0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機構調研136股 電子、計算機等最受關注
    來源:投資快報新年開門紅過後,機構抱團股出現分化,機構加緊「摸底」上市公司。2021年以來機構已經調研了136家公司,平均每個工作日有15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從行業上看,電子、計算機兩行業較受機構關注。 「機構抱團股」出現分化 2021年以來,市場結構性行情越發突出;與此同進,「開門紅」過後機構抱團股也出現了分化。
  • 秦洪看盤|抱團股退潮,低位股補漲
    秦洪看盤|抱團股退潮,低位股補漲 金百臨諮詢 秦洪 2021-01-08 18:49 來源:澎湃新聞
  • 資金抱團股高位回落,晶片半導體強勢崛起,是機會還是超跌反彈?
    在晶片半導體板塊的帶動下,國產軟體、華為海思、高鐵、消費電子、亞運會、通訊設備等板塊漲幅居前;而前期強勢的資金抱團股今天跌幅居前,如:白酒、軍工、鋰電、光伏等。從個股跌幅看,白酒的巨力索具、酒鬼酒跌停,龍頭五糧液也大跌超4.5%;軍工板塊當中的航天電子、航發控制等跌停,龍頭中航西飛、中航沈飛大跌逼近跌停。
  • 8000億巨頭領銜 創業板等多個指數創5年新高 機構火線解讀
    8000億巨頭領銜 創業板等多個指數創5年新高 機構火線解讀】元旦節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A股再遇強勢上漲,多個主要市場指數創出最近5年新高!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創業板,不僅創業板指數創出5年新高,市值排前4的創業板權重股也全部創出歷史新高。面對市場突如其來的衝關上漲,有網友驚呼,牛市又回來了。
  • A股第四家千億市值光伏公司誕生背後:機構「抱團」,泡沫幾何?
    值得注意的是,龍頭光伏企業股價大幅上漲的背後,機構抱團成為主要驅動力。Wind統計數據顯示,以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持股情況為例,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中環股份等均呈現較為明顯的機構扎堆持股的特徵。機構抱團千億龍頭
  • 南極電商回應八大質疑 機構「寵兒」市值縮水過半 風波已過?
    報告中以XX電商為例,講解如何識別資金體外循環,其中引用客戶和供應商名稱顯示即為南極電商財報數據。(圖片來源:網絡)從這份研究報告所引用的數據來看,市場猜測這份研報舉例的對象就是南極電商。於是,2021年新年開市以來,南極電商股價加速下跌。從1月4日至1月12日,南極電商股價下跌近32.5%,。僅僅半年時間,南極電商股價相比去年高點跌幅超60%,總市值蒸發超370億元。
  • 機構看好這些晶片股(名單)
    機構看好這些晶片股(名單)】機構分析認為,在國產替代及產業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國內半導體製造、設計、材料、設備及封測等各個環節有望加速成長。從機構評級來看,北方華創、韋爾股份、中興通訊、晶盛機電、兆易創新、卓勝微等8股更受青睞,均有20家以上的機構給出了買入或增持的評級。
  • 早間機構策略:市場仍有慣性上攻動作 關注科技、消費和順周期三條...
    國盛證券指出,周二市場極度分化,雖指數漲幅可觀,量能連續破萬億,但個股跌多漲少,表現強勢的主要在主賽道的大消費和科技類龍頭公司。增量資金入場是主因,短期市場機構抱團,強者恆強的形勢能否持續主要看新入場資金的承接能力,成交量是關鍵。畢竟目前的龍頭公司的估值並不便宜,作為聰明資金的代表北向資金則呈現連續淨流出。抱團的鬆動和機構間的博弈成為市場的主要看點。
  • 機構「抱團」方向必然賺錢嗎?
    然而從歷史情況來看,「扎堆」推薦的行業並不意味著必然的高勝率或高收益率,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和利用機構的行業配置觀點呢?我們嘗試通過結合業績預測的準確度與次年的期望收益率表現來給出2021年機構集中推薦的組合中置信度更高的行業,供投資者參考。
  • 亞洲黑熊冬眠後會在次年的幾月出來活動
    今天的森林驛站每日一題的問題是亞洲黑熊冬眠後,會在次年的幾月出來活動?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帶來了這篇文章。一定還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亞洲黑熊的生活習性吧。下面就是森林驛站3月15日每日一題答案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就跟著小編我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 機構論市:市場抱團標的股出現鬆動 小盤股突然拉升暗藏玄機
    摘要 【機構論市:市場抱團標的股出現鬆動 小盤股突然拉升暗藏玄機】目前市場也的確出現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方面,今日市場抱團標的出現鬆動,而小盤股則出現異動,在很多抱團股連續拉升下,這個現象還是需要留意;另一方面,最強的白酒股出現分化,尤其是一二線白酒的分化逐步嚴重
  • 機構看好這些晶片股
    值得注意的是,新潔能近期迎來了機構的密集調研,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新潔能剛上市不久便迎來了74家機構調研,此外卓勝微、晶豐明源、芯原股份-U等晶片股近期都備受市場關注,成為晶片板塊的調研「抱團股」,數十家甚至上百家機構的集中調研這些個股,其中卓勝微近一個月共獲得132家機構扎推調研。
  • 中科院各研究機構在自然指數排名中表現優異
    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在12月17日最新發布的「2015中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5 China)中表現優異,在中國綜合排名前10位的研究機構中佔據三席。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自然指數針對中科院100多家研究機構單獨進行考量,而非將中科院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