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77
按照時間線來說的話,《且聽鳳鳴》其實是傅菁拍攝的第三部戲,她的前兩部戲是現代劇《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和尚未播出的古裝劇《歲歲青蓮》。據她說,那又是一個跟《且聽鳳鳴》不一樣的類型。
提起傅菁,大家對她的第一印象多是美和颯。她有很多「出圈神圖」,演唱會間的隨手捕捉,大型節目裡不經意地抓取,又或是品牌活動上,選好角度後一按快門,張張都能讓人感嘆一聲「美豔女明星」。
cr.PuntoDiPartenza_傅菁圖博
這種印象延續到她的戲裡,好像連帶角色都有了些她本人的颯勁兒。《你是我的命中注定》裡的石安娜,美麗聰明、大氣灑脫,擁有絕對自信,活脫脫的一位女強人。《且聽鳳鳴》裡的左青鸞,君式一族名門貴女,傅菁形容她重情重義,果斷的同時又很敏感。只看外在,似乎和傅菁是同樣的人。
但無論是石安娜還是左青鸞,她們身上都有跟傅菁的明顯反差,就像左青鸞,她的性格包括方方面面,其實跟傅菁都不相像。她在《且聽鳳鳴》演員特輯中說過,左青鸞作為碧落宮的大師姐,「對待什麼事情都特別的冷靜,處事也非常的穩當。」但是她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特別神經大條的人。
傅菁的內心世界,並不能完全從她的美和颯中窺見,但是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認為,她更適合、或者只適合跟她形象、氣質相貼合的角色。
對此,傅菁有很清醒地認識。「我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當然不管適不適合,我們都會想要去嘗試,因為演戲就是在演別的人生,你得演什麼像什麼,這才是一個優秀的演員應該做到的。」而不是局限於外在。
傅菁不止一次地表示過,自己想把唱歌和演戲兩者同步進行,不想做一個偏科的人。但在大眾的認知裡,偶像一旦選擇去演戲,仿佛就是對自己唱跳生涯的一種妥協,妥協於市場狹窄,妥協於缺少舞臺。
說起這個,傅菁帶了一點不以為然。「我是覺得,歌手和演員為什麼不能同時兼顧?現在誰還不是個斜槓演員、斜槓青年。」
她很喜歡演戲,不覺得是妥協。同時她也知道,她離自己「演誰像誰」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1
拍到《且聽鳳鳴》,傅菁已經比拍前兩部時多了些經驗。第一次進組的時候,她連調度是什麼都不知道,跟那個時候相比,她不再那麼懵懂。
積攢經驗的過程也是磨練自己的過程,傅菁開玩笑說,自己能給劇組的老師們少惹點事了,能讓他們省心一點。
剛拿到《且聽鳳鳴》劇本的時候,傅菁覺得左青鸞這個角色「很冷很冷」,她不太愛說話,非常冷漠,有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同時她又有善良的一面,比如她的師妹朝歌,就擁有她獨一份的寵愛,這是她的反差所在。「就是有點矛盾體」。
這是一個至情至性、又很堅決果敢的角色,任何人或事,她都能以波瀾不驚的狀態應對。傅菁正相反,演繹這樣一個角色,難免需要她壓制一下自己的本性。作為新人,她對此已經習以為常。
「畢竟還是要吃這碗飯的,不會讓自己本身影響到塑造角色。拿到劇本的時候,我會仔細地去研讀,跟老師探討,去理解這個角色,讓她能夠成為傅菁,也讓我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她很好地詮釋出來。」
傅菁很感謝導演和劇組其他老師們對她的幫助,她笑稱因為自己是新人,所以老師會有點危機感,可能對她不是那麼的放心。「剛開始開機的時候,會跟老師們一起學習,在現場的時候,導演、老師也會指導你、影響你,偶爾會講講戲,讓你能更好地進入角色,把情緒拿捏得到位。」
再加上《且聽鳳鳴》劇組中多是她的熟人,有火箭少女101時期的隊友,還有同樣出身《創造101》的其他姐妹。相比之前兩個劇組,她會更加放鬆一點,良師、益友都在,劇組氛圍讓她覺得舒服。
傅菁承認,跟熟人一起拍戲,剛進組的時候確實容易笑場,「因為大家太熟了,所以多多少少會有點出戲。」但這種嘻嘻哈哈只是一時,本著不能耽誤劇組進度的原則,當進入到角色之後,她們還是能夠很快適應、迅速專業起來。
「其實我待過的劇組,好像整個氛圍都還蠻好的,也比較青春陽光,特別是還能夠遇到一些前輩、老師們,他們還蠻熱情的,會主動地去教我、引導我,這點還蠻好的。」
目前,《且聽鳳鳴》已經完結,傅菁自覺拍完之後,自己的臺詞功底有了進步,但要她回顧自己的表現,她也只給自己打了一個及格分。「我不太會去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我就覺得,新播出來的幾個作品,在我心裡能夠及格就已經很不錯了。」
02
拍到第三部戲,古裝、現代傅菁都已嘗試,相比拍第一部戲的時候,她對表演的概念已然產生變化。
「當時在劇組裡是一個很懵懂的狀態,什麼調度、鏡頭、機位、走位都不太懂,但是拍到第三部劇的時候,會比較知道劇組的一些流程,既給大家省一些時間,自己也會得心應手一點。其次就是會有時間去跟導演探討一下劇本,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學習,去精進自己。」
第一次面對鏡頭的時候,傅菁緊張到冒汗,還有點不知所措。那一場戲沒拍完,她心裡的石頭就沒法沉下來,總覺得懸著什麼東西,壓力和緊張是不自覺的。好在她是個按部就班的新人演員,通常是老師讓她怎麼做,她就怎麼做,力求不讓自己犯錯,所以並沒出過什麼糗。
「因為經常犯錯就會經常挨批評,我心裡也會想要受到表揚。」
現在再拿到一個角色,傅菁有了一套適用於自己的準備流程。她第一時間會先看劇本,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其次就是去理解這個角色,理解她的重要性,和她在劇裡需要怎麼表演。然後再是去對其他對手演員的角色做一些更深入地掌握。」
演員這一行,不是傅菁的刻意選擇,她在嘗試過後慢慢喜歡上了表演這件事情,也會把它當成一份跟唱歌跳舞一樣的工作,整個過程順其自然。有的偶像在「轉行」的時候有過猶豫,這畢竟是一個新的領域,一腳踏進去,難免會有不安全感。
但她沒有過。
「因為我會覺得(演戲)是我確認過的我覺得自己能做,那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夠做到。」
涉足新的領域,傅菁一開始的確會有緊張,但是不至於說不安全感。在她看來,安全感是自己給的,不安全感是外在給的,不是靠自己得來的東西,她沒必要太過糾結。
她的不適應在其他方面。
「因為拍戲和在舞臺上其實是不一樣的,在舞臺上我們是去找鏡頭的,但是拍戲的時候你不能去找鏡頭,而是鏡頭來找你,所以剛開始進到這個領域的時候,會有點不習慣,這個過程其實還蠻微妙的。但是我是一個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蠻強的人,所以當這種不適應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我就能很好地吸收了。」
「其實你是一個內心還挺強大的人。」
「我是比較強大的。」傅菁想了一會兒,還是給出了一個肯定回答。
03
傅菁知道有很多人並不看好偶像歌手跨行演戲,他們的困惑在於,你一方面都還沒有做好,為什麼要去跨入新的領域?
「說實話,誰做任何一行,都是為了討口飯吃,都是為了要有個活路。」傅菁說得誠懇。而演戲於她而言,也是一個延展新的領域的選擇,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也是更多培養一點興趣愛好。漸漸地,這個興趣愛好也就成了她的工作。
「我很喜歡(演戲),」傅菁確定,「我不喜歡的事情,我不會說為了要幹嘛,或者要去討好誰而去做的。」
剛成團那會兒,她苦惱過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剛開始做練習生的時候,公司的人也都跟她說過,她的形象可能不是那麼討喜。「包括進入到比賽當中,其實節目是比較青春陽光、比較有活力的,像我這種臉型,可能不太貼合人家的審美,人家希望你的妝發、穿著都是比較可愛的。」
剛開始聽到別人這樣說的時候,傅菁有一點不知該如何認知自己,剛進節目的時候,她剪了一個劉海,就是為了符合老師們的眼光,和節目的可愛定位。當時她還沒有做好準備,也不知該怎樣拒絕這種要求。
「但是後面慢慢你會發現,其實也是馬上就意識到了,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而不是說別人覺得你適合什麼,我就一定要做什麼。(比賽)後面我也有展現自己的性格,也很直白地告訴大家我就是這樣,別人也不會強求。」
到了現在,很多人已經著迷於傅菁的明豔、冷峻和「不可愛」,她覺得自己好像「置之死地而後生」,種種原因反而推動著她一直往前走,不斷去打破所謂標準給予她的束縛。「我也在很努力地告訴大家,做不一樣的自己也很好。」
傅菁不止一次說過,她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偏科,爭取做到沒有短板,「在拓展其他領域的同時,也不能落下原先的優勢。」但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往往會有一個潛在隱患,那就是面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都不會太強,個人特色不夠鮮明。
針對這個問題,她搬出了自己的「泡腳桶理論」。「泡腳桶是由很多塊木板組成的,如果少了一塊木板它都不能裝滿水。一個泡腳桶,每一塊木板都是一樣的,那它可能只能泡到小腿位置,但是還有一種泡腳桶,每一塊木板都很長,那它就能夠泡到我的膝蓋,它們的作用是不一樣大的。」傅菁希望自己能當個這樣的全能偶像。
出道兩年多的時間,她由一開始的懵懂、緊張、害怕,慢慢變得自信起來,靠的其實是一份「自戀」,因為自己「自戀」的時候就覺得會變得自信。「如果沒有人誇你的話,你自己要學會誇自己。」
傅菁也不吝於表達自己的野心。她的野心體現在想讓自己變得好,也讓別人看到她的優秀。「不然自己在這白用力幹嘛?」她自覺自己還有很多可能性沒有被發掘,唱歌、跳舞、演戲、參加節目……每一樣都可能是未來激發她潛質的土壤。
6月末,傅菁跟火箭少女101正式作別,由團體作戰轉為單打獨鬥。她慢慢習慣了身邊不再有人能去鬥嘴,也習慣了舞臺上從此只有自己一個人。傅菁希望摘掉偶像組合標籤後的自己,能變得更加自信、獨立,她也期待過能夠顛覆大家對她的認知,但後來也就釋然。
「久而久之我會發現,沒必要去太刻意地改變自己的形象、性格,很多時候慢慢來就好。比如說什麼樣的活動你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或者是該怎麼去做,怎麼去展現,那就到時候再說,我覺得很多時候,突如其來的驚喜才是驚喜。」
她要悄悄拔尖,然後驚豔自己,驚豔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