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W博士,一名傲嬌海龜,騰訊醫典×WebMD欄目的主持人。
最近,W博士又有一個同事去拔智齒了,去之前瑟瑟發抖!期間還不停手機騷擾,什麼「現在不疼了,可以不拔嗎?」、什麼「我有個朋友拔智齒疼了一個星期,要不還是算了?」......
通通都是答了幾百遍的問題。9102年了,拔智齒幾乎成為了年輕人(咳咳典叔插播,也就是他們這代人)的標準成年禮。W博士就好好來和大家聊聊,智齒的問題。
一、智齒不痛就不用拔嗎?
W博士常常聽到有人說智齒只是偶爾會痛或根本不痛,沒多大影響。其實,在我們完全沒有任何感覺的時候,智齒可能已經在搞破壞了。
口腔像一列高鐵,本來預設的空間只有28~32座,空間有限,先到先得,所以成年後才萌發的智齒,當然容易因為空間不夠而長不出或長歪了。
其中有些萌發不出或長歪的智齒,並不會輕易向蒼天認輸,反而會開始「高鐵霸座」生涯,產生一系列威脅口腔穩定的問題。
1. 產生囊腫
埋在牙床裡的智齒,如果不能正常萌發,可能會產生囊腫,破壞相鄰牙齒的牙根或正常的骨頭。
還有的智齒沒有完全萌發,會被牙齦組織覆蓋部分齒面,形成一個類似口袋的牙周囊袋。在這裡,食物和殘渣只進不出,難以清潔,容易孕育大量細菌,給牙齒「種下」齲洞。「牙袋」也更容易導致牙周炎
來源:《智齒的真相》
2. 攻擊相鄰的智齒
斜著長的智齒可能會頂壞相鄰的牙齒齒面,導致被擠壓的牙齒變為蛀牙。
還有的智齒角度刁鑽,能橫著長,會頂著相鄰牙齒的牙根,導致牙根及它們之間的牙槽骨被吸收,更可怕的是這個傷害是不可挽回的。
如果發展嚴重,不但智齒要被拔掉,相鄰的牙齒也必須一起被請下車,變成「拔一送一」
3. 造成食物嵌塞
長歪的智齒容易和相鄰的牙齒形成間隙,造成食物卡在牙齒之間的情況,相鄰的牙齒往往會雙雙被蛀掉。
來源:騰訊醫典插畫
4. 造成齲齒(蛀牙)
有的智齒比較淡泊,志於遠離車馬喧,它們選擇長在口腔深部,深藏功與名。
因為長得後、長得深,容易形成衛生死角,這種智齒和它周圍都比較難刷乾淨,通常結局也是和鄰居一起被蛀掉。
5. 咬合紊亂
沒有對咬牙齒的智齒,容易形成錯位咬合。這些智齒容易萌發過長、咬到對側的牙床。
同時,智齒引起的咬合紊亂也是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原因之一。
另外還有些人鼻子痛、面部疼痛,拍片後發現居然也是智齒導致的。
這裡W博士也給大家提個醒,出現鼻竇疼痛或不明原因的面部疼痛,也要留個心,及時檢查。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裡的骨頭會變得更硬,這使拔牙更難。如果因為猶豫沒及時拔除智齒,以後可能會在手術後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大量出血、牙齒斷裂、重度麻木和下頜運動的輕微喪失。
二、當然,也有些智齒是不用拔的
1. 在正常位置完全萌出
有類智齒深諳投胎的藝術。它們在正常的位置萌發,有門當戶對的咬合牙齒,如果剛好不是蛀牙、周圍的牙齦沒有發炎、日常可以徹底清潔,那麼這就是ISO 90001認證的好智齒!
熱烈歡迎這些同志留下來參與我們的咀嚼大業中。當然如果以後變成蛀牙了,可能還是會被拔掉的。
2. 沒有萌出,且不影響到其他牙齒
這種智齒完全還在休眠,在沒有影響到其他牙齒的情況下,W博士建議可以定期進行牙科檢查,不一定需要拔掉。
來源:騰訊醫典醫學插畫
另外對於身體狀況吃不消的人,醫生會不建議拔除。在這裡也提醒一下大家,如果決定拔除智齒,一定要告訴醫生自己的一些基本情況,例如是不是有高血壓、高血糖、甲亢、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等情況。
W博士小八卦:典叔以前也很害怕看牙醫,但看多了因為不重視小問題最後花好幾萬種牙的例子後,典叔現在每年都約W博士跟騰姨一起做口腔檢查了,最近還偷偷在午休時刷牙。
希望大家也像典叔一樣,重視預防,有問題及時騷擾牙醫,一起吃遍舌尖上的中國。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