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紅尾鴝,拉丁文學名是Phoenicurus schisticeps,英文名White-throated Redstart,屬於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命名時間在1846年,命名人為Gray。
此物種雄鳥夏羽前額、頭頂至枕鈷藍色,額基、頭側、背、肩黑寬的慄棕色端斑,腰和尾上覆羽慄棕色。尾黑色,基部慄棕色。兩翅黑褐色,內側覆羽白色,內側次級飛羽外翈具寬闊的白色羽緣,二者構成翅上大型白色翅斑。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頭部鈷藍色較暗,頭和背部黑色部分均具棕色羽緣,胸亦具暗黃色或灰色狹緣。其餘同夏羽鳥。雌鳥頭頂、背、肩等上體橄欖褐色沾棕,腰和尾上覆羽慄棕色,尾暗褐色,基部慄棕色,端部外翈具淡棕色羽緣,兩翅暗褐色,翅上白斑較雄鳥小。下體褐灰色,喉具白斑,胸、腹和兩脅沾棕。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腳黑色。
白喉紅尾鴝是一種高山森林和高原灌叢鳥類。繁殖期間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4000m的高山針葉林以及林線以上的疏林灌叢和溝谷灌叢中,冬季常下到中低山和山腳地帶活動。
此物種分布於青海東北部和南部,甘肅西部蘭州、西北部、南部、西南部、東南部,陝西南部秦嶺,四川北部松潘、若爾蓋、平武、阿壩、西北部德格、甘孜、西部巴塘、道孚、理塘、西南部稻城、木裡、涼山、中部天全、寶興、康定,雲南西北部麗江、瀾滄江、怒江、西部騰衝、漾濞、永平、南部蒙自,西藏南部拉薩、芒康、林芝、江達、左貢、然烏、嘎宗、魯霞、沠區和昌都地區。此物種分布於尼泊爾、錫金、印度阿薩姆、孟加拉國和緬甸北部。
白喉紅尾鴝主要以金龜子、鞘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此物種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林緣與溪流沿岸灌叢中。性活潑,頻繁地在灌叢間跳躍或飛上飛下。
白喉紅尾鴝是中國特產鳥類,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少數冬季也出現於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錫金、印度阿薩姆和孟加拉國及緬甸北部一帶。種群數量較豐富。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2年瀕危物種er 3.1——低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