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鳥"大拜年——紅脅藍尾鴝

2021-03-01 小田觀鳥

      今天是大年初一,從今天開始到大年初五,小田將每天攜一種「吉祥鳥」來給大家拜年!今日主角:紅脅藍尾鴝。

拜年了,拜年了 

      Hi,大家好,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紅脅藍尾鴝。

學名:Tarsigercyanurus

英文名:Orange-flankedBluetail

      我是雀形目鶲科的小型鳥類,體長13-15釐米。

      我和小田的相識是在北京植物園,我一下子跳出葦叢,站在一根顯眼的枝子上。我昂首挺胸,整理我的毛髮,我左右環視,我看到一個小男孩正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我。看得出他見到如此驚豔的我感到異常地興奮。他拿起相機對著我開始拍照,我有點緊張,趕忙飛到葦叢中藏了起來。我從蘆葦的縫隙中開始觀察這個小男孩。他看上去很和善,為了避免驚擾我們鳥類,特意穿了顏色比較暗淡的衣服。他向我藏身的方向張望,但並不靠近,他只是站在原地靜靜地等候我的再次出場。這不就是把我們鳥類當作好朋友的小田嗎?我再次跳出蘆葦叢,陽光照在我的身上,無比溫暖。我變換各種姿勢,展現我迷人的羽毛和姿態,小田開心地注視和觀察著我,把我的特徵記錄了下來:

       紅脅藍尾鴝雄鳥上體灰藍色,下體白色,兩脅呈燦爛的橘黃色。它最閃亮的部分是頭頂兩側、翅上小覆羽和尾上覆羽,呈現出特別鮮亮的藍色。尾中央為灰褐色,每根尾羽的外緣都有藍色的羽緣,越向外側藍色越淡,呈現出非常完美的過渡色。白色眉紋自前額向後延伸至眼上方的前部轉為藍色。嘴和腳為黑色。

      我的妻子如同大多數雌鳥一樣,顏色比起雄鳥要暗淡許多。

      雌鳥上體橄欖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藍色,尾黑褐色,外緣呈灰藍色。下體白色,兩脅橙紅色。眼周有「白色眼影」,突顯我溫柔的大眼睛。

      紅脅藍尾鴝常在樹枝間和地面上跳來跳去,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種子和果實。

 

     在此,小田和「吉祥鳥」給大家拜大年。祝小朋友們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祝大朋友們工作順利,年年有餘。

 

相關焦點

  • 北京的過境旅鳥1:紅脅藍尾鴝
    雀形目>鶲科英文名:Orange-flanked Bluetail學名:Tarsiger cyanurus紅脅藍尾鴝
  • 南京綠博園現美麗紅脅藍尾鴝鳥
    揚子晚報網1月22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紅脅藍尾鴝,有著五顏六色的羽毛,非常美麗漂亮,是食蟲鳥,所吃食物多是一些重要森林害蟲,在森林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這不,最近幾天來,在南京綠博園就發現了十幾隻,真是難得一見,也吸引了許多愛鳥護鳥人士前來拍攝。
  • 綠博園發現美麗紅脅藍尾鴝鳥
    紅脅藍尾鴝有著五顏六色的羽毛,非常美麗漂亮,所吃食物多是一些森林害蟲,對森林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在南京綠博園發現十幾隻紅脅藍尾鴝,吸引了許多愛鳥護鳥人士來拍攝。
  • 青島候鳥傳⑫|紅脅藍尾鴝:它是美麗的藍精靈 但是懂得低調
    給紅脅藍尾鴝哥哥來個特寫。這種鳥,外形很像麻雀,但比麻雀苗條、挺拔,麻雀跟它比就是小胖墩兒。紅脅藍尾鴝,是一種體型略小而喉白的鴝,特點是橘黃色兩脅與白色腹部及臀成對比。紅脅藍尾鴝,有的地方又叫它藍尾傑,這個「傑」字大概指其帥氣、英氣;名字中的「脅」,以前我簡單理解成「肋」,後來讀了北京大學綠協的文章,方知兩者區別。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寫道:「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他便兩脅生翅,也飛去不得」,這個脅講的就是從腋下到肋骨的部分,對於鳥來說,大概的位置就是翅膀下面靠前,接近連接處的地方,紅脅藍尾鴝紅的地方就在那裡,類似的還有紅脅繡眼鳥等。
  • 【泰山鳥類科普143】紅脅藍尾鴝
    形態特徵 體型較小的鴝類,體長13~15釐米。腳較歌鴝類短,但尾較歌鴝類長。
  • 北紅尾鴝|鳥界平頭哥
    北紅尾鴝雀形目鶲科紅尾鴝屬北紅尾鴝國內分布(藍色表示冬候鳥,黃色表示過境鳥,橙色表示夏候鳥,綠色表示留鳥)圖片來源於鳥類網別看它小,它也是候鳥,在南方屬於冬候鳥,春暖後又飛回北方繁殖(名字裡的「北」大概來源於此),當然也有留戀江南的待著不走了。
  • 國內那些紅尾鴝的辨別
    黑喉紅尾鴝P. hodgsoni:背部顏色與其雄鳥相似,因而與其他三種紅尾鴝(藍額紅尾鴝除外)相比青灰色較重,偏冷色調。下體喉部胸部顏色較灰,腹部及以下較白,尾羽整體呈紅褐色。紅腹紅尾鴝P.erythrogastrus:體型最大的紅尾鴝,15-16.5cm,其餘為13-14.5cm,顯得更為修長,飛羽也更長,下體磚紅色較多且較均一,在胸部及尾下覆羽稍多,整體呈暖色調。
  • 《山林秋鳥》之藍額紅尾鴝先蜂,由淄博的薛老闆拍攝
    本組展示的是藍額紅尾鴝。?周《山林秋鳥》之藍額紅尾鴝(先蜂【高清圖第1幅】相機品牌:佳能(Canon)/Canon相機型號:佳能70D(單機)/CanonEOS70D光圈:f/4.0曝光時間:1/640ISO:1250焦距:400.0拍攝時間:2020
  • 動物小百科:關於白喉紅尾鴝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白喉紅尾鴝,拉丁文學名是Phoenicurus schisticeps,英文名White-throated Redstart,屬於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命名時間在1846年,命名人為Gray。此物種雄鳥夏羽前額、頭頂至枕鈷藍色,額基、頭側、背、肩黑寬的慄棕色端斑,腰和尾上覆羽慄棕色。尾黑色,基部慄棕色。兩翅黑褐色,內側覆羽白色,內側次級飛羽外翈具寬闊的白色羽緣,二者構成翅上大型白色翅斑。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頭部鈷藍色較暗,頭和背部黑色部分均具棕色羽緣,胸亦具暗黃色或灰色狹緣。其餘同夏羽鳥。
  • 北紅尾鴝(qú)每年冬季「引吭高歌」 環頸鴴(héng)古靈精怪會玩...
    南京中山植物園是觀鳥的好地方之一,主要是以林鳥為主,常見的留鳥有翠鳥、紅嘴藍鵲、烏鶇、黑鵯、大山雀等,還有像北紅尾鴝(q)、紅脅藍尾鴝、斑鶇、灰背鶇等冬候鳥,這個季節都可以在植物園裡看到。如果想看鷸鴴(hng)類冬候鳥,沿江溼地是重要的過境點。
  • 國畫講堂|《海棠與紅尾鴝》
    第一步:紅尾鴝鳴叫聲優美,體態輕盈。用濃墨勾勒紅尾鴝的黑色羽毛輪廓,鳥的其餘部位用中等墨色勾勒,然後用淡墨輕染出體面,表現出體積感來。鐵桿海棠為朱紅色花,花、葉、竹子都採用中鋒以中等墨色勾勒,枝幹要依結構有明顯的提頓用筆變化。
  • CMG短音頻·《朋友圈》: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作者:楊亞 朗讀:文田北紅尾鴝北紅尾鴝,俗稱「石燕」。北紅尾鴝紅尾鴝主要棲息於山泉溪澗、川巖石間、池塘岸間。春夏以蟲為食,秋冬則以果為糧。北紅尾鴝多立停於水邊灌木,穿行跳躍於礁石叢林,常緊貼水面沿溪飛行。
  • 黑喉紅尾鴝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黑喉紅尾鴝
    黑喉紅尾鴝,拉丁學名(Phoenicurus hodgsoni),英文名Hodgson's Redstart,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Moore,命名時間在1854年。黑喉紅尾鴝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和高原灌叢、疏林、河谷、灌叢、草叢和針葉林中,秋冬季節多下到中低山和山腳地帶的疏林、林緣灌叢和居民點及農田附近的小樹叢中活動,有時甚至出現在果園、庭院綠籬和路邊行道樹上。
  • 拍鳥趣事之——北紅尾鴝篇
    每年春天拍鳥,最給面子的就是北紅尾鴝了,不管是北紅哥哥,還是北紅妹妹,都特別配合,站好位置,擺好姿勢,給你做模特,浪費你成百上千次的快門。這些是我拍的~北紅尾鴝雄鳥,看仔細了,以後可別認錯了,這就是北紅哥哥。雄鳥看上去顏色比較鮮豔,真的很漂亮。
  • 「憤怒小鳥」紅尾水鴝現身 揚州"鳥家族"增至241種
    記者了解到,紅尾水鴝已在揚州現身,揚州「鳥家族」成員增加到241種。   紅尾水鴝(雌)    鳥友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其實是一隻雌鳥,這種鳥,雄鳥和雌鳥是不一樣的,雄鳥通體暗藍灰色   鳥友小朱介紹,紅尾水鴝雄鳥的特徵與「憤怒的小鳥」中的小藍較為匹配,可以作為小藍的「替身」。紅尾水鴝喜歡單獨活動,堪稱「獨行俠」。雄鳥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它會佔據一個有利地形,如水邊石頭頂上,或電線上,用細碎的叫聲吸引雌鳥。當它停下來時,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尾巴不斷上下擺動,有時還把尾散開成扇形左右扇動。   「憤怒的小鳥」中,球形鳥兒的造型,讓人看著非常可愛。
  • 北紅鳥,又名北紅尾鴝,小型鳥類
    雄鳥頭頂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具明顯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對尾羽和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黑色。前額基部、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其餘下體橙棕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兩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體暗黃褐色。 相似種紅腹紅尾鴝頭頂至枕羽色較淡,多為灰白色,尾全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側一對尾羽外翈不為黑色。無生存危機的物種。體長13-15釐米。
  • 冬候鳥「先鋒軍」抵廈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  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泰山鳥類科普174】紅喉鷚
    外側尾羽具大型白斑。繁殖羽頦、喉、上胸和眉紋棕紅色,雌鳥較雄鳥色淺;其餘下體黃褐色,脅部具縱紋。非繁殖羽的紅色區域為近白色,胸前具深色縱紋。眼和腳黑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黃色。生活習性 棲息於草地、沼澤、灌叢、次生林、農田等地,偏好開闊的溼地,在地上覓食昆蟲。旅鳥。春季和秋季見於城郊、汶河流域。
  •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廈門正式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科普一下,了解歐亞紅尾鴝的請舉手
    歐亞紅尾鴝,拉丁學名是Phoenicurus phoenicurus,別名是普通紅尾鴝,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鶇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Common Redstart,Redstar,命名人是Linnaeus,命名時間是17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