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鳥類科普143】紅脅藍尾鴝

2021-03-01 泰山景區

形態特徵 體型較小的鴝類,體長13~15釐米。腳較歌鴝類短,但尾較歌鴝類長。雄鳥上體藍色,頭部藍灰色,具短粗白色眉紋,翼上小覆羽及尾上覆羽亮藍色;頦、喉及胸部棕白色,兩脅棕紅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雌鳥整體呈黃褐色,具白色眼圈;喉白,胸沾褐色,兩脅橙紅色,其餘下體白色;尾羽藍色。嘴黑色,腳黑褐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區和平原的林地、灌叢及城市園林等,非繁殖期常在海拔較低處活動。在矮樹、林下灌木枝間覓食,停歇時尾常上下擺動。主要食物為昆蟲,也吃其他無脊椎動物,偶爾吃植物性食物。較常見的旅鳥或冬候鳥。分布於泰山低山帶、城區園林至城郊。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 椋鳥科——八哥

▶ 椋鳥科——灰椋鳥

▶ 椋鳥科——絲光椋鳥

▶ 椋鳥科——北椋鳥

▶ 椋鳥科——紫翅椋鳥

▶  柳鶯科——褐柳鶯

▶  柳鶯科——巨嘴柳鶯

▶  柳鶯科——黃眉柳鶯

▶  柳鶯科——雲南柳鶯

▶  柳鶯科——極北柳鶯

▶  柳鶯科——黃腰柳鶯

▶  柳鶯科——雙斑綠柳鶯

▶  柳鶯科——淡腳柳鶯

▶  柳鶯科——冕柳鶯

▶  柳鶯科——冠紋柳鶯

▶  柳鶯科——淡尾鶲鶯

▶  長尾山雀科——銀喉長尾山雀

▶  長尾山雀科——紅頭長尾山雀

▶ 鶇科——虎斑地鶇

▶ 鶇科——灰背鶇

▶ 鶇科——白眉地鶇

▶ 鶇科——橙頭地鶇

▶ 鶇科——烏鶇

▶ 鶇科——褐頭鶇

▶ 鶇科——白眉鶇

▶ 鶇科——白腹鶇

▶ 鶇科——赤頸鶇

▶ 鶇科——紅尾斑鶇

▶ 鶇科——斑鶇

資料提供:泰山森防站

編輯:劉蓓

*版權聲明:圖片及文字為攝影師和本平臺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青島候鳥傳⑫|紅脅藍尾鴝:它是美麗的藍精靈 但是懂得低調
    給紅脅藍尾鴝哥哥來個特寫。這種鳥,外形很像麻雀,但比麻雀苗條、挺拔,麻雀跟它比就是小胖墩兒。紅脅藍尾鴝,是一種體型略小而喉白的鴝,特點是橘黃色兩脅與白色腹部及臀成對比。紅脅藍尾鴝,有的地方又叫它藍尾傑,這個「傑」字大概指其帥氣、英氣;名字中的「脅」,以前我簡單理解成「肋」,後來讀了北京大學綠協的文章,方知兩者區別。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寫道:「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他便兩脅生翅,也飛去不得」,這個脅講的就是從腋下到肋骨的部分,對於鳥來說,大概的位置就是翅膀下面靠前,接近連接處的地方,紅脅藍尾鴝紅的地方就在那裡,類似的還有紅脅繡眼鳥等。
  • 北京的過境旅鳥1:紅脅藍尾鴝
    雀形目>鶲科英文名:Orange-flanked Bluetail學名:Tarsiger cyanurus紅脅藍尾鴝
  • "吉祥鳥"大拜年——紅脅藍尾鴝
    Hi,大家好,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紅脅藍尾鴝。他看上去很和善,為了避免驚擾我們鳥類,特意穿了顏色比較暗淡的衣服。他向我藏身的方向張望,但並不靠近,他只是站在原地靜靜地等候我的再次出場。這不就是把我們鳥類當作好朋友的小田嗎?我再次跳出蘆葦叢,陽光照在我的身上,無比溫暖。我變換各種姿勢,展現我迷人的羽毛和姿態,小田開心地注視和觀察著我,把我的特徵記錄了下來:
  • 南京綠博園現美麗紅脅藍尾鴝鳥
    揚子晚報網1月22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紅脅藍尾鴝,有著五顏六色的羽毛,非常美麗漂亮,是食蟲鳥,所吃食物多是一些重要森林害蟲,在森林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這不,最近幾天來,在南京綠博園就發現了十幾隻,真是難得一見,也吸引了許多愛鳥護鳥人士前來拍攝。
  • 綠博園發現美麗紅脅藍尾鴝鳥
    紅脅藍尾鴝有著五顏六色的羽毛,非常美麗漂亮,所吃食物多是一些森林害蟲,對森林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在南京綠博園發現十幾隻紅脅藍尾鴝,吸引了許多愛鳥護鳥人士來拍攝。
  • 【泰山鳥類科普174】紅喉鷚
    外側尾羽具大型白斑。繁殖羽頦、喉、上胸和眉紋棕紅色,雌鳥較雄鳥色淺;其餘下體黃褐色,脅部具縱紋。非繁殖羽的紅色區域為近白色,胸前具深色縱紋。眼和腳黑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黃色。生活習性 棲息於草地、沼澤、灌叢、次生林、農田等地,偏好開闊的溼地,在地上覓食昆蟲。旅鳥。春季和秋季見於城郊、汶河流域。
  • 北紅尾鴝|鳥界平頭哥
    北紅尾鴝雀形目鶲科紅尾鴝屬北紅尾鴝國內分布(藍色表示冬候鳥,黃色表示過境鳥,橙色表示夏候鳥,綠色表示留鳥)圖片來源於鳥類網別看它小,它也是候鳥,在南方屬於冬候鳥,春暖後又飛回北方繁殖(名字裡的「北」大概來源於此),當然也有留戀江南的待著不走了。
  • 【泰山鳥類科普192】白眉鵐
    雄鳥繁殖羽頭主要為黑色,具顯著的白色頂紋、眉紋和髭紋;上體棕褐色,背具黑色縱紋;喉黑色,胸及兩脅淺棕褐色並具有較細、較疏的深色縱紋;翼主要為黑褐色,具兩道狹窄的近白色翼斑,飛羽羽緣棕慄色;尾主要為黑褐色,中央尾羽具棕慄色羽緣,最外側尾羽具大型白斑。雄鳥非繁殖羽及雌鳥色彩較為暗淡,頭部黑色區域為黑褐色,眼先皮黃色,喉近白色,胸和兩脅偏灰褐色。上嘴灰色,下嘴偏粉色。腳肉粉色。
  • 【泰山鳥類科普171】山鶺鴒
    胸前具兩道黑色橫紋,下方的一橫紋往往不連續,兩脅淡棕色,其餘下體白色。中央尾羽褐色,最外側尾羽白色,其餘尾羽褐黑色。眼深棕色;上嘴紅褐色,下嘴肉紅色略偏黃;腳肉紅色。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區林地,常在樹上活動,以昆蟲為食,喜左右擺尾,而非其他鶺鴒類的上下擺尾。會站在樹枝上鳴叫,叫聲較為尖銳響亮,兩音節一組,連續成串。
  • 【泰山鳥類科普163】領巖鷚
    腰和尾上覆羽棕慄色。翼上覆羽黑色,端部具白色點斑,形成兩道翼斑。飛羽黑褐色,具灰白色羽緣。兩脅棕慄色,具白色縱斑;腹部中央黃褐色。尾下覆羽灰白相雜。尾羽黑褐色,具棕色緣。腳紅褐色。1生活習性 棲息於中、高山地帶的具有苔蘚或地衣的裸巖、灌叢和草地上。除繁殖期外,多成群活動,常在灌草叢或巖石之間跳躍,會站在巖石上鳴唱,聲音細碎婉轉。
  • 【泰山鳥類科普144】北紅尾鴝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的鴝類,體長13~16釐米。嘴尖,尾略長。
  • 【泰山鳥類科普188】鐵爪鵐
    整體體形較矮且緊湊,尾較短。腳為黑色,後趾及爪甚長。雄鳥繁殖羽嘴黃色,嘴尖黑色;頭部至上胸主要為黑色,頸背棕慄色;眉紋向耳羽後方延伸並彎折至頸側,呈「之」字形,主要為白色,有時在眼後方沾黃色;上體慄褐色,具皮黃色羽緣和顯著黑色縱紋;下體主要為白色,兩脅具黑色縱紋;飛羽黑褐色,羽緣白色;尾羽主要為黑褐色,最外側尾羽幾乎全為白色。
  • 【泰山鳥類科普165】麻 雀
    尾黑褐色,具褐色羽緣。腳粉褐色。幼鳥似成鳥但色彩較暗淡,嘴基黃色。1生活習性 喜歡棲息在有人類生活的各種生境,適應力強,十分常見。性活潑,常集群活動,一般在地面、草叢及灌叢中覓食,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較為嘈雜。在地面行進時為齊足跳動,而非邁步走動。食性較雜,主要以穀粒、草籽、果實為食,繁殖期間也吃大量昆蟲。
  • 【泰山鳥類科普184】黑頭蠟嘴雀
    體形似黑尾蠟嘴雀而個體更大;嘴更為粗大,為蠟黃色。額、頭頂、眼周、嘴基和頦為黑色,形成黑色「頭罩」。體羽主要為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初級飛羽中下部具白色小型翼斑,內側的三級飛羽灰色而沾棕色。雌鳥頭部黑色面積略小於雄鳥。與黑尾蠟嘴雀雄鳥的區別在於其體型大,整體偏灰色,嘴全黃,頭部黑色面積小,兩脅灰色而非棕色,初級飛羽端部為黑色而非白色。腳肉褐色。
  • 北紅鳥,又名北紅尾鴝,小型鳥類
    雄鳥頭頂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具明顯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對尾羽和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黑色。前額基部、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其餘下體橙棕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兩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體暗黃褐色。 相似種紅腹紅尾鴝頭頂至枕羽色較淡,多為灰白色,尾全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側一對尾羽外翈不為黑色。無生存危機的物種。體長13-15釐米。
  • 動物小百科:關於白喉紅尾鴝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白喉紅尾鴝,拉丁文學名是Phoenicurus schisticeps,英文名White-throated Redstart,屬於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命名時間在1846年,命名人為Gray。此物種雄鳥夏羽前額、頭頂至枕鈷藍色,額基、頭側、背、肩黑寬的慄棕色端斑,腰和尾上覆羽慄棕色。尾黑色,基部慄棕色。兩翅黑褐色,內側覆羽白色,內側次級飛羽外翈具寬闊的白色羽緣,二者構成翅上大型白色翅斑。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頭部鈷藍色較暗,頭和背部黑色部分均具棕色羽緣,胸亦具暗黃色或灰色狹緣。其餘同夏羽鳥。
  • 黑喉紅尾鴝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黑喉紅尾鴝
    黑喉紅尾鴝,拉丁學名(Phoenicurus hodgsoni),英文名Hodgson's Redstart,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Moore,命名時間在1854年。黑喉紅尾鴝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和高原灌叢、疏林、河谷、灌叢、草叢和針葉林中,秋冬季節多下到中低山和山腳地帶的疏林、林緣灌叢和居民點及農田附近的小樹叢中活動,有時甚至出現在果園、庭院綠籬和路邊行道樹上。
  • 國內那些紅尾鴝的辨別
    黑喉紅尾鴝P. hodgsoni:背部顏色與其雄鳥相似,因而與其他三種紅尾鴝(藍額紅尾鴝除外)相比青灰色較重,偏冷色調。下體喉部胸部顏色較灰,腹部及以下較白,尾羽整體呈紅褐色。紅腹紅尾鴝P.erythrogastrus:體型最大的紅尾鴝,15-16.5cm,其餘為13-14.5cm,顯得更為修長,飛羽也更長,下體磚紅色較多且較均一,在胸部及尾下覆羽稍多,整體呈暖色調。
  • 紅尾水鴝,一種小型的鳥類,聲音很清脆
    紅尾水鴝(學名:Rhyacornis fuliginosus)是鶇科水鴝屬的小型鳥類。活動於山泉溪澗中或山區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邊的巖石間、溪流附近的建築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間。紅尾水鴝雄鳥通體暗藍灰色,兩翅黑褐色,尾紅色。它的分布範圍很廣,而且它的數量也是十分的穩定的。
  • 北紅尾鴝(qú)每年冬季「引吭高歌」 環頸鴴(héng)古靈精怪會玩...
    南京中山植物園是觀鳥的好地方之一,主要是以林鳥為主,常見的留鳥有翠鳥、紅嘴藍鵲、烏鶇、黑鵯、大山雀等,還有像北紅尾鴝(q)、紅脅藍尾鴝、斑鶇、灰背鶇等冬候鳥,這個季節都可以在植物園裡看到。如果想看鷸鴴(hng)類冬候鳥,沿江溼地是重要的過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