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的鵐類,體長14~17釐米。整體體形較矮且緊湊,尾較短。腳為黑色,後趾及爪甚長。雄鳥繁殖羽嘴黃色,嘴尖黑色;頭部至上胸主要為黑色,頸背棕慄色;眉紋向耳羽後方延伸並彎折至頸側,呈「之」字形,主要為白色,有時在眼後方沾黃色;上體慄褐色,具皮黃色羽緣和顯著黑色縱紋;下體主要為白色,兩脅具黑色縱紋;飛羽黑褐色,羽緣白色;尾羽主要為黑褐色,最外側尾羽幾乎全為白色。雄鳥非繁殖羽頭頂黃褐色而具黑色細縱紋,耳羽皮黃色而具黑褐色邊緣,「之」字形眉線為皮黃色;喉雜有灰白色,後頸雜有皮黃色,下體沾有皮黃色。雌鳥似雄鳥非繁殖羽,但後頸為皮黃色且雜有黑色縱紋,喉、上胸皮黃白色而雜有黑色細紋。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平原地帶水域附近的開闊荒原、草地。常結群活動,冬季會結成大群,有時與百靈科鳥類混群。習性較似百靈類。會群起飛行,飛行敏捷迅速。多在地面覓食,常棲於地面土堆、礫石上,主要食物為草籽、種子等,也會吃昆蟲。20世紀80年代記載泰安市廣布,為具有一定數量的旅鳥或冬候鳥,近年來暫無記錄。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 鶇科——虎斑地鶇
▶ 鶇科——灰背鶇
▶ 鶇科——白眉地鶇
▶ 鶇科——橙頭地鶇
▶ 鶇科——烏鶇
▶ 鶇科——褐頭鶇
▶ 鶇科——白眉鶇
▶ 鶇科——白腹鶇
▶ 鶇科——赤頸鶇
▶ 鶇科——紅尾斑鶇
▶ 鶇科——斑鶇
▶鶲科——紅尾歌鷗鴝
▶鶲科——藍歌鴝
▶鶲科——紅喉歌鴝
▶鶲科——藍喉歌鴝
▶鶲科——白腹短翅鴝
▶鶲科——紅脅藍尾鴝
▶鶲科——北紅尾鴝
▶鶲科——紅尾水鴝
▶鶲科——白頂溪鴝
▶鶲科——紫嘯鶇
▶鶲科——黑喉石䳭
▶鶲科——藍磯鶇
▶鶲科——白喉磯鶇
▶鶲科——北灰鶲
▶鶲科——灰紋鶲
▶鶲科——烏 鶲
▶鶲科——白眉姬鶲
▶鶲科——綠背姬鶲
▶鶲科——鴝姬鶲
▶鶲科——紅喉姬鶲
▶鶲科——白腹藍鶲
▶鶲科——銅藍鶲
資料提供:泰山森防站
編輯:劉蓓
*版權聲明:圖片及文字為攝影師和本平臺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