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是鳥類種群數量減少主因
新華網蘭州5月14日電(記者王志恆)在第25屆「全國愛鳥護鳥周」活動啟動之際,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劉迺發指出,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鳥類種群數量減少的最主要原因。 在長期跟蹤研究鳥類種群數量變化的過程中,劉迺發教授發現,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是造成鳥類種群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野保科的孫洪義說。
-
小米第三季度營收722億元 創歷史新高
小米第三季度營收722億元 創歷史新高 2020-11-24 19:25:08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溫婷
-
數知科技:融資淨償還5843.92萬元,創歷史新高(10-29)
摘要 2020年10月29日數知科技融資淨償還5843.92萬元,創歷史新高
-
2018年陝西省植被固碳釋氧量創歷史新高 價值達3992億元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卜亮 徐瑞華)陝西省氣象局近日發布了陝西省植被固碳釋氧量監測報告,報告顯示,隨著我省植被覆蓋情況的不斷改善,從2000年到2018年,全省植被固碳釋氧量逐年提高,生態保護和建設效益顯著。
-
鳥類回歸種群繁衍,漢江流域生態趨好
水鳥作為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見證了「陝西省漢江流域生態環境趨好」。珍鳥活躍漢江環境改善今年11月16日,記者在安康市漢濱區見到作者林俊禮。其中,由他拍攝的紅胸秋沙鴨、斑臉海番鴨、角鸊鷉、黑腹濱鷸、白額雁5種水鳥,給記載中的陝西鳥類增添了新種群。2016年12月8日安康市漢濱區漢江邊拍攝的黑腹濱鷸 林俊禮攝一時興趣催生生態保護調查想法。
-
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原標題: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肯定學思踐行全會精神泰安做法新華社日前播髮長篇通訊《贏向未來——來自齊魯大地上的學思踐行》,介紹新華社記者行走齊魯大地,觀察山東各界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
-
白洋澱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種類達214種
白洋澱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當地加大對白洋澱的生態保護力度,野生鳥類不斷增加,三年多來,新記錄到白眼潛鴨、烏雕、白腹鷂、黃腳三趾鶉、毛腿沙雞、紅嘴藍鵲等。
-
崇左: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多種珍稀鳥類集中來訪
白喉扇尾鶲屬「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見三五隻成群或與白眶雀鶥等其他鳥類混群。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徐文清 攝廣西新聞網崇左5月14日訊(通訊員 盧卓景)近年來,崇左市加大城鄉生態環境治理及珍稀鳥類保護力度,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有的「候鳥」變成了「留鳥」,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棲息安家。
-
2020年浦東新區衛生健康系統國自然基金立項數創歷史新高!
2020年浦東新區衛生健康系統國自然基金立項數創歷史新高!一、總體立項數持續增長今年立項項目數量相比2019年增加11項,這兩年來同比增長16.4%,15.5%,累計增長34.4%(2018年61項,2019年71項)。二、獲批項目類型更豐富今年獲批項目,較往年增加多種類型,具體包含11個類別。
-
一年新增13種,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2020年泰山新增野生鳥類13種,其中2種為山東省新紀錄,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泰山新增13種鳥類分別是白喉斑秧雞、酒紅朱雀、小濱鷸、大杓鷸、蒙古沙鴴、小嘴烏鴉、灰卷尾、北短翅蝗鶯、斑背大尾鶯、蘆鵐、灰斑鴴、紅腹紅尾鴝、禿鷲。
-
觀測報告:中國過半數鳥類及兩棲動物種群密度下降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日前發布了《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報告顯示,生境破壞、環境汙染、商業捕捉、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等人類活動,威脅動物生存。在報告觀測到的動物中,過半數的鳥類及兩棲動物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溼地生態系統中種群數量、密度下降趨勢突出,報告建議應加強溼地保護,嚴格執行圍填海總量控制。此外,保護區仍然存在保護成效低的問題,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不及保護區外周邊地區。
-
52隻黑臉琵鷺現身廣州南沙溼地 數量創歷史新高
據廣東省林業局8日消息,廣州南沙溼地12月5日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規模巨大,創下了南沙溼地歷史新紀錄。目前,這些黑臉琵鷺已在此處停留幾天,每天在灘涂上悠然散步和駐足捕食。據介紹,近年來,南沙溼地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 ——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引來眾多鳥類棲息
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質好、空氣好、食物豐富的優質環境,被世界環保組織稱為「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有它們在的地方,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通過加強河湖水環境管護、實施河道環境整治等多項措施,全面整治區域水環境,水庫、河流水質連續提升,溼地水環境水生態質量不斷提升,逐步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的美麗景觀藍圖,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栖息安家。
-
全國1/4野生鳥類青海有分布
我們看到,隨著林業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全省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各類野生鳥類的種群呈逐年增多的良好態勢。目前「愛鳥周」活動已成為我省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的品牌活動,成為弘揚生態保護意識、傳播生態文明的重要平臺。
-
這些研招院校公布2019考研報名人數 均創歷史新高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關於「這些研招院校公布2019考研報名人數 均創歷史新高」相關資訊文章,一起關注一下吧~中央民族大學:我校2019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創歷史新高日前,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報名結束,報考我校碩士研究生的報名人數為9557人,比2018年增加2631人,增幅38%,其中少數民族考生為2666,佔總報考人數的
-
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來康康國家電網怎樣保供電
1月7日,國家電網經營區最高負荷達到9.60億千瓦,日發受電量達到201.91億千瓦時,均創歷史新高。近日,華北、華中、東北、西北等4個區域電網,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安徽、江西、遼寧、吉林、黑龍江、陝西、寧夏等11個省級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