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型較大的鳴禽,體長28~35釐米。整體為紫藍黑色;全身體羽布有藍色水滴狀亮斑,頭頸處大而顯著;兩翼黑褐色,表面具藍紫色光澤。本地區分布的指名亞種嘴為黑色,腳黑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區溪流及其附近的林地、灌叢中,常單獨或成對在溪邊巖石或亂石間上下飛行,喜跳躍前進,停歇時常將尾羽散開並上下擺動或偶爾左右搖動。主要食物為昆蟲,偶食植物果實和種子。繁殖期4~7月,此時雄鳥鳴聲清亮而高亢,婉轉動聽。營巢於溪邊巖石處,有時也營巢於建築或樹枝上,巢由苔蘚、泥、枯草等構成。少見的夏候鳥。見於泰山山區溪谷附近。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 椋鳥科——八哥
▶ 椋鳥科——灰椋鳥
▶ 椋鳥科——絲光椋鳥
▶ 椋鳥科——北椋鳥
▶ 椋鳥科——紫翅椋鳥
▶ 柳鶯科——褐柳鶯
▶ 柳鶯科——巨嘴柳鶯
▶ 柳鶯科——黃眉柳鶯
▶ 柳鶯科——雲南柳鶯
▶ 柳鶯科——極北柳鶯
▶ 柳鶯科——黃腰柳鶯
▶ 柳鶯科——雙斑綠柳鶯
▶ 柳鶯科——淡腳柳鶯
▶ 柳鶯科——冕柳鶯
▶ 柳鶯科——冠紋柳鶯
▶ 柳鶯科——淡尾鶲鶯
▶ 長尾山雀科——銀喉長尾山雀
▶ 長尾山雀科——紅頭長尾山雀
▶ 鶇科——虎斑地鶇
▶ 鶇科——灰背鶇
▶ 鶇科——白眉地鶇
▶ 鶇科——橙頭地鶇
▶ 鶇科——烏鶇
▶ 鶇科——褐頭鶇
▶ 鶇科——白眉鶇
▶ 鶇科——白腹鶇
▶ 鶇科——赤頸鶇
▶ 鶇科——紅尾斑鶇
▶ 鶇科——斑鶇
資料提供:泰山森防站
編輯:劉蓓
*版權聲明:圖片及文字為攝影師和本平臺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