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小型鳴禽,體長12~14釐米。體形瘦長,翼摺疊在體側時較顯長,尾較短。眼較大,褐色。嘴較短,主要為黑色,嘴端尖,基部較寬闊,嘴角有須。上體呈褐灰色,眼周白色,眼先色淺。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外側具白色羽緣,大覆羽末端白色,形成翼斑。下體淡灰白色,胸和兩脅沾有灰色。腳較短,黑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地至平原的林地、疏林,多活動於樹冠中。遷徙時結小群活動,常呈直立的姿勢棲於樹枝上,飛起在空中捕食飛蟲,又落回棲處。主要食物為昆蟲和蜘蛛。較常見的旅鳥。春季和秋季見於泰山低山、城區園林至城郊的林地。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 椋鳥科——八哥
▶ 椋鳥科——灰椋鳥
▶ 椋鳥科——絲光椋鳥
▶ 椋鳥科——北椋鳥
▶ 椋鳥科——紫翅椋鳥
▶ 柳鶯科——褐柳鶯
▶ 柳鶯科——巨嘴柳鶯
▶ 柳鶯科——黃眉柳鶯
▶ 柳鶯科——雲南柳鶯
▶ 柳鶯科——極北柳鶯
▶ 柳鶯科——黃腰柳鶯
▶ 柳鶯科——雙斑綠柳鶯
▶ 柳鶯科——淡腳柳鶯
▶ 柳鶯科——冕柳鶯
▶ 柳鶯科——冠紋柳鶯
▶ 柳鶯科——淡尾鶲鶯
▶ 長尾山雀科——銀喉長尾山雀
▶ 長尾山雀科——紅頭長尾山雀
▶ 鶇科——虎斑地鶇
▶ 鶇科——灰背鶇
▶ 鶇科——白眉地鶇
▶ 鶇科——橙頭地鶇
▶ 鶇科——烏鶇
▶ 鶇科——褐頭鶇
▶ 鶇科——白眉鶇
▶ 鶇科——白腹鶇
▶ 鶇科——赤頸鶇
▶ 鶇科——紅尾斑鶇
▶ 鶇科——斑鶇
資料提供:泰山森防站
編輯:劉蓓
*版權聲明:圖片及文字為攝影師和本平臺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