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土撥鼠,拉丁學名為Cynomys ludovicianus,別名是黑尾草原犬鼠、亞利桑那州黑尾草原犬鼠、黑尾牧鼠,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齧齒目、松鼠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Arizona Black-tailed,命名時間是1815年,命名人為Ord。
其體長28—35釐米,尾長6—10釐米,體重500—1500克。身體長大而肥壯,頭部短而闊。頸部粗短,耳朵短小。體毛主要為灰褐色。腹部為灰黃色。尾巴末端為黑色。
黑尾土撥鼠白天活動,善於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為食。黑尾土撥鼠打洞時,用前肢將土挖掘,然後後肢將扒松的幹土踢出穴外。進口處四周有一圈堆高敲實的泥土,形成防洪堤。穴口下90釐米深處有個守衛室,是它們遇到危險時退避躲藏的地方。從這裡有幾條岔道通向居住室、貯藏室,主巢往往設在地穴的盡頭處,鋪有草墊。黑尾土撥鼠在洞穴外彼此相遇時,必須辨認一番。除了用眼來辨別,更常用的方式是整理皮毛、遊戲和「接吻」。所謂接吻,實際上是一種嗅覺和觸覺的交流,雙方嘴碰嘴,還齜牙咧嘴,仿佛準備打架似的。一旦入侵的黑尾土撥鼠在尖銳牙齒相向的時候,通常都會逃避退卻,而同屬一群的成員卻安然留下。
黑尾土撥鼠相鄰的集群雖然常有邊界之爭,它們都會利用大叫或者像狗那樣吠聲,來宣布它們的「領域權」。幼仔常常由於好奇心,跳出洞外去探望,侵入其他群體的領域,最初會被容忍,可是一旦它們發育成熟,再入侵別的群體領域時,就會被領主用恐嚇方式把它們趕走。在遇到危險時,接壤的黑尾土撥鼠群體卻「有難同當」,合作防範從天空撲來的鷹隼,以及在地上或地下潛近侵襲的獾、鼬、郊狼和貓科動物等。當一隻黑尾草原犬鼠發覺危險的跡象時,發出一連串像小狗般的叫聲。如果危險越大,叫聲越急促。這些信號傳遍「鼠城」,大家爭先恐後地躲進地道。鄰近的各個集群也都對此做出反應。
黑尾土撥鼠分布於加拿大,墨西哥,美國。這主要是一個大平原物種,通過北美洲的西部和中部大平原,從薩斯喀徹溫省南部至加拿大的蒙大拿州南部,德克薩斯州西部,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東南部,在美國沙漠草原和索諾拉州東北部,墨西哥北部。而從亞利桑那州東南部,新墨西哥州西南部,該物種在當地許多區域內的已滅絕。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ver3.1 2009年瀕危物種——低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