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死後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人;一個影響了流水線生產方式產生的人;一個被社會主義偉大導師列寧推崇備至的人;一個影響了人類工業化進程的人一個由於視力被迫輟學的人;一個被工人稱為野普般殘忍的人;一個與工會水火不容,被迫在國會上作證的人;一個被現代管理學者不斷批判的人。這個人就是泰勒,管理思想發展史中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富有爭議的人。
弗雷德裡克溫斯絡泰勒,1856年生於美國費城一個律師家庭,1874年泰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但因眼疾未能入學,後來到一家機械廠當徒工。1878年泰勒進人費城一家鋼鐵廠工作,先後當過技工、工長、總機械師和總工程師。1898—1901年間,泰勒又受僱於伯利恆鋼鐵公司繼續從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後來,他取得了一種高速工具鋼的專利。1901年以後,他用大部分時間從事寫作、講演,宣傳他的一套企業管理理論「科學管理——泰勒制」。他的代表作是《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
泰勒創建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作業管理和組織管理兩方面。
(1)作業管理
①制定科學的作業方法,以代替過去的單憑工人經驗作業的方法。
②科學地挑選並培訓工人,使他們學會按最好的作業方法進行工作。管理人員的責任就在於為每項工作找到最合適的人選,並對他進行訓練,使他成為完成最高級、最有興趣、也最有利的那種工作的一流工人。
③實行刺激性的差別計件工資制度。
(2)組織管理
①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相分離。泰勒主張把計劃職能從工人的工作中分離出來,由專門的計劃部門去做,工人只負責按照計劃部門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令,使用規定的標準化工具進行作業。
②實行職能工長制。泰勒認為,為了使工長能夠有效地履行職責,必須把管理工作細分,使每個工長只承擔一種職能。
③在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即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去處理,自己只保留對例外事項的決定和監督權。
1911年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出版,標誌著管理理論的誕生。被譽為管理史上的裡程碑之作、古典科學管理運動的巔峰之作。這本書講述了應用科學方法確定從事一項工作的
「最佳方法」,使管理從經驗變為科學。泰羅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弗雷德裡克泰勒和他的《科學管理原理》是一個新的管理時代的標誌,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變革,使得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工廣管理實踐向科學管理近進了一大步。也在其後百年中激勵和啟示了無數和管理者,即使在今天人們也仍在感嘆,管理需要回歸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