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爸呢,繼續跟大申一起說物理題。
上周五,從原來的一道題,變成每天三道題。其實,事情一直在變化的。從7月11日開始,就已經改為大申自己選每天要講的題了。上周五,再改回來,申爸選題,大申講。
說說最新的感受和發現哈。
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已經習慣於「套解題思路」。這是一種固定的思維定式,需要變更過來。
是這樣的,其實呢,物理看起來很難,但是,物理這個學科,對於某些孩子來講,是整個高中,最簡單容易的一門學科。
就高中物理而言,其關鍵點有兩個。
一個是要有物理過程感,另一個是物理學科所獨有的對於研究對象的抽象方式。
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普通物理學科要想對於物質的運動進行研究,首先要對研究對象進行切割,把研究對象從複雜背景中孤立出來。這種孤立呢....被辯證思維斥為簡單機械的思維的....自有其價值。整個現代技術,都是建立在這種機械思維的基礎之上的。
物理的機械思維,並非一個人的頭腦的格式化,而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思維上的擴展和補充。
這個呢,孩子到了高中,在智力上,要能夠接受這種哲學上的思維方式的變動。這個閾值很低,大多數孩子,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確實有孩子的腦子不行,做不到。做不到,媽媽就不要勉強,不要學這個了。
另一個關鍵點呢,大約是每個孩子物理學習好壞的勝負手。這個申爸說過了。它不是天生的,是後天構建的,敏感期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那個時候沒弄好,就很難了。
大申的物理直覺,真的讓申爸感嘆。申爸的物理直覺,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面對很複雜的物理過程,申爸就無法「一眼看出是怎麼回事」了。申爸已經搞暈了,大申沒有;題目的複雜程度,還沒有超出大申的極限範圍,大申依然興致勃勃滔滔不絕地說,申爸的思維,已經跟不上了。
當然,題目如果再複雜,大申也開始轉向,思維變得混亂起來。這個時候,大申需要教育補齊的短板,就顯露出來了。
申爸搞暈了,不怕。只要按照申爸的思路,大申回答申爸幾個問題,申爸的思維就跟上來了;一旦大申也暈了,大申完全沒有一套方法論,讓自己能夠逐步有序地脫離混亂狀態。
他的唯一方式是「瞎撞」,把所有的可能,按照隨機的方式,一遍遍地反覆重複,直到某個時刻,自己「忽然在總體上」想明白了。當然,這個「忽然」也並不總是到來。很多時候,題目複雜到一定程度,反覆想也想不清,越想越亂乎,也就算了。
這就遇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申爸給到大申的一套方法論,細化到操作程式的程度,但大申接受起來,非常困難。這種接受上的困難,非常令申爸感到困惑。
爺兒倆是打6月19號開始講物理題的。在講的第一天,開始之前,申爸就跟大申說,要按照一個次序講物理題:
1、陳述題目,畫示意圖,用代數符號,把已知未知物理量,都標註到示意圖上;這第一步呢,其實就是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重新整理一遍,明確地用代數符號,紙面上表達出來罷了。沒有任何困難的地方;
2、在示意圖上陳述物理過程;
3、一邊陳述物理過程,一邊把遇到的物理量,按照已知和未知兩行,明確列寫下來;
4、就著物理過程,尋找上面列出來的已知和未知物理量之間的等量關係。
有多少找多少。寫下來的每一個等式,都是一個方程。有多少個未知量,就找多少個方程。「n個未知數,n個方程」,這道題,作為一道物理題,就解完了。剩下的步驟,是純粹的代數操作,把這組「n個未知數,n個方程」,在代數上,把需要的未知數解出來即可。
沒有經驗的媽媽,可能以為最後一步難。其實呢,最後一步,是最簡單。因為可以用來尋找等量關係的物理定律,統共加起來,就那麼八九個。你一個一個地把定律依次拿過來試錯,就可以找到完整的方程組了。這步非常簡單之至。
真正難的是第二步。而對於大申來講呢,第二步他「天生的」已經解決了。
這個感覺吧,申爸給麻麻們說,就跟英語是一樣的。事實上,小學自己啃完Harry的孩子,英語已經學會了,他所要做的,就是再學會怎麼答題,把已經會的題,都寫對,就可以了。你根本就不需要再去「學」英語。小學已經學完了。
小學就能「學完」的學科,只有兩門,一門是英語,另一門是物理。
化學看起來簡單,但化學跟物理的性質不一樣。化學是要到初中高中去認真「學」的學科,小學是不可能把它「學完」的。這一點呢,在大申七年級的時候,開物理課不久,申爸就注意到了。那個時候,申爸就開始規劃,怎麼讓每一個花果山的寶寶,在小學階段,就把物理「學完」。
十京-大申爸 0406B:
誒,眉豆媽,你的那個玩科學的項目,進展到啥程度了?
這是插話,申爸想起來,提一句。豆兒想著這件事,回頭,你準備好了,申爸好幫你「忽悠」哈。
八滬-眉豆媽0706G:
玩科學的事兒上周剛準備好啦
十京-大申爸 0406B:
好吧。回頭你們準備好,向花果山老的Q群體系,逐條直播,申爸就開講。
繼續說正經事兒哈。
申爸給大申說過講一道題的「流程」,要求大申講每一道物理題,都按照「流程」來走。
很快呢,申爸發現了問題。
大申只要是申爸不提醒,就不按流程走。即便是在開始之前,申爸跟大申反覆強調,要按「複述題目-物理過程-已知未知-尋找等量關係」這四步來走,大申也只是第一步,去複述題目。
複述完題目,他就把流程丟到九霄雲外,開始放飛自我。一個物理過程還沒說完,就著急忙慌地去列等量關係,全不管自己知不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物理量。
他放飛,申爸就冷眼看著...講啊講啊,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申爸冷丁地來一句:「這道題要你求什麼?」
大申一愣。想半天,想不出求什麼,趕緊拿書去看。你都不知道求什麼,你說什麼呢?已經跟你說了,把已知物理量,未知物理量,明確地用符號列寫下來,又不肯做。
申爸的火兒「騰楞」一下就上來了。不過,很快,申爸又把火壓下去了。
申爸想到,到底孩子頭腦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這種糟糕的局面呢?它總不至於沒有原因,對吧?況且,物理也好,數學也好,自己在那裡吭哧癟肚地解題了好長時間,你過去問「這道題求什麼」,回答不上的,也不是個別現象....事實上,這是普遍現象。
你們每一個看早課的媽媽,高中那會兒,都有這個問題在的。
申爸耐心地看著,觀察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一觀察,就觀察了一個月零八天。在這個過程中,申爸觀察到了很多有意義的現象。
首先,第一個,就是剛才說的那個。「我都告訴你具體怎麼做了,掰餑餑說餡兒,給你講得明明白白,你怎麼就不按著做?」
這是職場中每一個經理,都遇到過的情形。你說下屬不懂吧,說完,已經跟他確認過,他說「懂了」,結果,還是按照他自己的那套亂做。下一次,更加地細心,主管說完,又讓下屬重複一遍,說得都對。這回懂了,也記住了,可結果,還是不按照說好地做!氣死人。
我們以前,知覺,都感覺說,「我給你說明白了,你照著一步步去執行就完了」。這不需要任何智力,甚至不需要什麼能力麼:我說什麼,你做什麼,閉著眼睛做,白痴都可以!
怎麼就做不到!
事實上,這個啊,白痴不可以。
當孩子在時間軸上,把以前時間投影中堆疊在一起的圖像,展開來給我們看的時候,我們就清楚地看到,「按照說好地去做」這件事情,它既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也不是輕易就做得到的事情。在未來,成年之後,能夠輕鬆地做到這個,這需要孩子在敏感期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總體上來講,在敏感期中,孩子的頭腦要學會並且熟練地掌握一種技能,這種技能能夠讓控制具體活動的神經迴路,按照前額葉神經中樞的意志,按順序激活執行。
在此敏感期之前,那些控制具體活動的神經迴路,每一個都是山大王,想怎麼幹怎麼幹,誰的話也不聽。處於無政府狀態的大腦,要變得有序,服從意志的指揮。當認知和行為的操控,沒有在意志的調控下,各行其道,有序發生,就會出現豆兒的笑話裡出的事情:
八滬-眉豆媽0706G:
在等眉豆跳舞,有點困,來個笑話提提神。
給學神講題:酸湯麵的關鍵在於姜和蔥……
學神:懂了。
給學霸講題:要做好吃的酸湯麵,你要先用生薑和大蔥熗鍋,然後下面就好吃了。
學霸:懂了。
給一般學生講題:做酸湯麵,你們要先把油燒到8成熱,一小塊姜切片,和大蔥一段一起放入,烹至油香後倒入溫水,水開下面。下面的過程大家都熟悉我就不再羅嗦了,等到水差不多準備調味,鹽2g味精2g雞精2g醬油半勺醋三勺,嘗味道什麼不足就加什麼,然後起鍋。
學生:老師我做的不好吃怎麼辦?
老師:你多練習就可以了,要不你做個我看看哪裡有問題。
經過一番操作,絕大多數學生都懂了。
給學渣講題:做酸湯麵,要先把油燒到8成熱……
學渣:老師,什麼是八成熱?
老師:8成熱就是油沒有沸騰,但是比較熱的情況。
學渣:那我怎麼知道它比較熱呢?
老師:你把手背放在油麵上方五公分,感覺到溫度了麼?
學渣:我把手放上面燙到我怎麼辦?
老師:你放在5公分的地方不會燙到。
學渣:那油會嘣開啊。
老師:油裡只要沒有水,是不會嘣的。
學渣:那我怎麼保證油沒有水呢?
老師:三年級的時候教過,把鍋洗乾淨後燒熱,燒到鍋底的水都蒸發了不就沒有水了麼?
學渣:哦。
老師:然後你把手放在油麵上面。
學渣:什麼油?你剛剛不是讓我把鍋洗乾淨麼?
內什麼哈,這個事兒呢,申爸目前只是「識別出來」了,但還沒有方案解決。不止這個事兒,識別出來一大堆問題,需要解決。
回頭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