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中,社交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為了搶佔移動網際網路紅利,幾乎所有網際網路行業巨頭都前僕後繼參與社交領域的爭奪中。在這徵途中,有人慘敗退場後最終割捨掉這塊蛋糕;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停嘗試,只為圓最終的社交夢。不斷有新人踏入這片領域,但至目前而言,能向騰訊發起挑戰的人,還未能有跡可循。
新人進軍社交領域的方式多種多樣,近期出行app航旅縱橫因加入社交功能備受爭議。出行app能不能跨界社交?用戶為何不認可航旅縱橫所做的新嘗試?
1、網民爆料,網絡大V擔任關鍵傳播節點
9月21日,網民@喜樂喜囍 發文控訴航旅縱橫洩露用戶隱私,稱在航旅縱橫上選座之後,名字和頭像可以被陌生人看到,自己也能查詢到陌生人的名字和頭像,且自己因此受到騷擾。
app隱私安全一直是大眾比較關注的方面,且航旅縱橫app跨界社交自18年起就一直是用戶心生不滿的槽點。此次航旅縱橫被曝涉嫌洩露用戶隱私,無疑再次引爆用戶不滿情緒。
@喜樂喜囍 在微博爆料後,@開水族的生物男 @馬伯庸 @谷大白話 @M大王叫我來巡山 等大V成為後續發力的關鍵傳播節點,使得事件形成多層級傳播過程,影響不斷擴大。
2、輿情上升期官方及時給出解釋,網絡情緒仍以負面為主
事件曝光後迅速獲得@FATIII @吐槽鬼 等多名網絡大V的注意,經他們轉發後,輿情迅速到達次高峰。22日,在大V和網民的關注下,相關話題討論量迅速增加,輿情到達頂峰。
值得注意的是,在輿情到達次高峰期間,官方@航旅縱橫 及時給出解釋,稱該功能是默認關閉的,在本人沒有開通虛擬身份前,他人無法看到用戶的信息;用戶對該功能有航旅縱橫開啟關閉的自主權。但在22日,網民的關注點並未轉移到的官方給出的解釋上來,反而仍然聚集在航旅縱橫進軍社交領域上。
根據識微商情系統顯示,網上對於此事以負面情緒為主,佔比74.6%。外界的不滿主要是圍繞在一款出行類app為何要進軍社交領域及用戶隱私安全方面。
航旅縱橫或許也沒有想到,為何在原有功能基礎上新增社交功能,會造成如今這群起反抗、集體不滿的局面。
3、媒體呼籲app尊重用戶需求,請專注於原有領域
在輿情發展後期,看媒體是如何評論航旅縱橫新增社交功能這一事件,媒體的點評應該能為航旅縱橫這一類正在跨界社交或有類似想法的app們帶來一些思考。
檢察日報發布的《請尊重「我不需要社交」》一文認為,航旅縱橫新增的社交功能沒有尊重乘客不需要社交這一需求,且航旅縱橫的嘗試基於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使用、加工,存在未經個人授權即洩露、擴大使用信息的方式和範圍的嫌疑。
36氪發布的《航旅縱橫風波背後,是戒不掉的社交夢和繞不過的擦邊球》一文認為,航旅縱橫推出的陌生人社交被炮轟背後是安全問題。航旅縱橫的社交,是一種「線上到(未來的)線下,再到線上」模式,用戶在線上社交之後,過後卻必須要見面甚至鄰座,由此帶來的隱私及人身安全隱患顯而易見。另一方面,航旅縱橫這些工具型APP在非社交的場景強行推社交元素,成本最低可能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打性暗示的擦邊球。
專注於某一領域,安全便捷是用戶對於航旅縱橫這一類app的共同訴求和心聲。傾聽用戶心聲,了解用戶真實需求,才是這類app在維持現有用戶基礎上尋求突破的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