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電 11月16日,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遊專業委員會、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共同主辦的「拓視野·破格局·展未來」首屆中國旅遊輿情研討(香山)峰會在北京香山隆重開幕。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李小磊,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副司長尚生龍,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祝壽臣,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嚴晗及業界專家、知名學者智囊、旅遊企業及媒體代表出席了峰會,共同分享旅遊產業發展新契機、旅遊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以及旅遊輿情的研究成果。
輿情素養的提升迫在眉睫 鞏固「全域旅遊」發展成果
本屆峰會上,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副司長尚生龍為大會致辭,充分肯定了舉行此次峰會的意義。他表示,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旅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升級和結構轉型的戰略型產業,同時負面輿論聲音也不斷產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旅遊目的地仍然存在輿情管理及宣傳戰略缺少大格局意識、輿情引導品牌塑造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旅遊目的地監管部門更應該認識到,旅遊輿情管理不僅是為危機、為問題把脈,還要在全域旅遊規劃和發展方面釋放積極效能,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發揮格局化調整作用。
打好「旅遊+文化」組合牌 釋放積極效能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李小磊致辭稱,輿情在文化和旅遊跨界跨領域融合發展中所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更大價值。他表示,旅遊輿情管理的危機處置與宣傳導向作用,文化的輸出和傳遞,對於推進旅遊產業升級轉型,塑造旅遊城市品牌形象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祝壽臣在致辭時表示,輿情工作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做好旅遊輿情工作對於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下,在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旅遊目的地、企業及相關機構管理人員的輿情管理能力還遠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需要,整體提升輿情管理素養迫在眉睫。
發揮人際傳播效應 旅遊目的地需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隨著中國出境遊客數和消費能力強勢增長,遊客與目的地的輿論需求與日俱增。旅遊產業在滿足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願望的同時,還進一步增強了國家的軟實力。對此,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嚴晗表示「旅遊讓我國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和推廣」。旅遊業本身就具有傳播作用,遊客在面臨新環境與新信息時,觸發思考,進而成為信息的產生者和傳播者,深度參與到旅遊品牌塑造的過程中。
當前,旅遊目的地需與外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即在日常工作獲取輿論,突發事件研判輿論,緊急情況引導輿論,事後處理影響輿論」。同時,旅遊目的地也希望在品牌推廣、營銷過程中與媒體深入合作,做到輿論預熱、熱點引爆、輿情收集、績效收益等深層次的複合性品牌管理效果。他認為,「旅遊目的地對內要建立渠道,對外要強有力地發聲」。
增強融媒體合力 塑造升級版旅遊品牌
峰會上,原中宣部輿情局副局長孫瑜以《打造中國旅遊輿情的融媒體合力》為題進行主題演講。他認為旅遊輿情可以理解為旅遊行業的「社情民意」;旅遊輿情應對得當將成為旅遊品牌塑造與維護的「後勁」,處理不善也能拖了旅遊目的地旅遊經濟發展的「後腿」。
孫瑜表示,在信息與科技不斷進步以及媒體融合不斷加深的今天,在「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不斷提升旅遊產業融合附加價值的過程中,積極順應和實施全域旅遊、「旅遊+」發展戰略,提升旅遊目的地品牌形象、拓展旅遊發展空間、推進旅遊發展升級和結構轉型,需要我們不斷打造中國旅遊輿情的融媒體合力。他以「美麗中國行」項目為案例進行剖析,並給出具體操作中兩點建議——即整合媒體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旅遊輿情正面導向價值;著手建立旅遊輿情匯集分析機制,增強旅遊輿情掌控和應對能力。
在旅遊業快速發展的當下,旅遊目的地的發展戰略中已不可忽視輿情的身影。從全域旅遊背景下的旅遊產業態勢來看,旅遊輿情涵蓋了旅遊資源、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文明素質、相關產業等領域,聚焦旅遊目的地「吃住行廁遊購娛」管理要素、旅遊行業熱門事件和話題等。因此,在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但要注重旅遊市場的深耕與鞏固,還要全方位建立體系化、專業化輿情管理戰略,提升輿論引導力、品牌美譽度,增強品牌競爭力。本次峰會的成功舉辦,為旅遊目的地、旅遊企業提供了管理的新思路,重新認識了旅遊輿情的能量,對於推動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旅遊業樹立全方位發展的大格局,為旅遊企業實現超越時間、空間的全新認知。
(責編:王曉華、朱明剛)
「快遞中國」 連「房子」都能寄回顧十餘年來中國快遞業發展,其在支撐網購成為「中國奇蹟」的同時,自身也成了另一種「中國奇蹟」——快遞量10年增長30倍,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今年前9個月平均每天達到1億件。【詳細】
網絡外賣管理辦法發布:訂單不得委託他人加工11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網絡外賣等的食品安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確「線上線下」一致,不得將訂單委託其他食品經營者加工製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