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專業化輿情管理戰略 促進旅遊產業創新發展

2020-12-08 輿情頻道

人民網電  11月16日,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遊專業委員會、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共同主辦的「拓視野·破格局·展未來」首屆中國旅遊輿情研討(香山)峰會在北京香山隆重開幕。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李小磊,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副司長尚生龍,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祝壽臣,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嚴晗及業界專家、知名學者智囊、旅遊企業及媒體代表出席了峰會,共同分享旅遊產業發展新契機、旅遊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以及旅遊輿情的研究成果。

輿情素養的提升迫在眉睫 鞏固「全域旅遊」發展成果

本屆峰會上,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副司長尚生龍為大會致辭,充分肯定了舉行此次峰會的意義。他表示,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旅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升級和結構轉型的戰略型產業,同時負面輿論聲音也不斷產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旅遊目的地仍然存在輿情管理及宣傳戰略缺少大格局意識、輿情引導品牌塑造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旅遊目的地監管部門更應該認識到,旅遊輿情管理不僅是為危機、為問題把脈,還要在全域旅遊規劃和發展方面釋放積極效能,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發揮格局化調整作用。

打好「旅遊+文化」組合牌 釋放積極效能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李小磊致辭稱,輿情在文化和旅遊跨界跨領域融合發展中所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更大價值。他表示,旅遊輿情管理的危機處置與宣傳導向作用,文化的輸出和傳遞,對於推進旅遊產業升級轉型,塑造旅遊城市品牌形象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祝壽臣在致辭時表示,輿情工作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做好旅遊輿情工作對於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下,在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旅遊目的地、企業及相關機構管理人員的輿情管理能力還遠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需要,整體提升輿情管理素養迫在眉睫。

發揮人際傳播效應 旅遊目的地需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隨著中國出境遊客數和消費能力強勢增長,遊客與目的地的輿論需求與日俱增。旅遊產業在滿足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願望的同時,還進一步增強了國家的軟實力。對此,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嚴晗表示「旅遊讓我國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和推廣」。旅遊業本身就具有傳播作用,遊客在面臨新環境與新信息時,觸發思考,進而成為信息的產生者和傳播者,深度參與到旅遊品牌塑造的過程中。

當前,旅遊目的地需與外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即在日常工作獲取輿論,突發事件研判輿論,緊急情況引導輿論,事後處理影響輿論」。同時,旅遊目的地也希望在品牌推廣、營銷過程中與媒體深入合作,做到輿論預熱、熱點引爆、輿情收集、績效收益等深層次的複合性品牌管理效果。他認為,「旅遊目的地對內要建立渠道,對外要強有力地發聲」。

增強融媒體合力 塑造升級版旅遊品牌

峰會上,原中宣部輿情局副局長孫瑜以《打造中國旅遊輿情的融媒體合力》為題進行主題演講。他認為旅遊輿情可以理解為旅遊行業的「社情民意」;旅遊輿情應對得當將成為旅遊品牌塑造與維護的「後勁」,處理不善也能拖了旅遊目的地旅遊經濟發展的「後腿」。

孫瑜表示,在信息與科技不斷進步以及媒體融合不斷加深的今天,在「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不斷提升旅遊產業融合附加價值的過程中,積極順應和實施全域旅遊、「旅遊+」發展戰略,提升旅遊目的地品牌形象、拓展旅遊發展空間、推進旅遊發展升級和結構轉型,需要我們不斷打造中國旅遊輿情的融媒體合力。他以「美麗中國行」項目為案例進行剖析,並給出具體操作中兩點建議——即整合媒體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旅遊輿情正面導向價值;著手建立旅遊輿情匯集分析機制,增強旅遊輿情掌控和應對能力。

在旅遊業快速發展的當下,旅遊目的地的發展戰略中已不可忽視輿情的身影。從全域旅遊背景下的旅遊產業態勢來看,旅遊輿情涵蓋了旅遊資源、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文明素質、相關產業等領域,聚焦旅遊目的地「吃住行廁遊購娛」管理要素、旅遊行業熱門事件和話題等。因此,在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但要注重旅遊市場的深耕與鞏固,還要全方位建立體系化、專業化輿情管理戰略,提升輿論引導力、品牌美譽度,增強品牌競爭力。本次峰會的成功舉辦,為旅遊目的地、旅遊企業提供了管理的新思路,重新認識了旅遊輿情的能量,對於推動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旅遊業樹立全方位發展的大格局,為旅遊企業實現超越時間、空間的全新認知。

(責編:王曉華、朱明剛)

推薦閱讀

「快遞中國」 連「房子」都能寄回顧十餘年來中國快遞業發展,其在支撐網購成為「中國奇蹟」的同時,自身也成了另一種「中國奇蹟」——快遞量10年增長30倍,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今年前9個月平均每天達到1億件。【詳細】

網絡外賣管理辦法發布:訂單不得委託他人加工11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網絡外賣等的食品安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確「線上線下」一致,不得將訂單委託其他食品經營者加工製作。【詳細】

相關焦點

  • 輿情管理作為企業意識形態工作促進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輿情管理作為企業意識形態工作促進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王伊迪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背景與意義  (一)課題意義通過有效的輿情管理了解企業員工思想動態,對企業文化體系的宣貫、適用性驗證等都起到保障性作用。做好輿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對於核電企業而言,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核電發展受到空前的關注。
  •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建設旅遊強市的...
    (2016年7月29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旅遊工作會議、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推進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雲南省旅遊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的通知》(雲發〔2016〕12號)精神,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昆明建設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戰略機遇,實現旅遊產業跨越發展
  • 盛朝迅: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處於發展初期,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但目前國內對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整體支持力度和針對性有待提高。第一,規劃引導不足。雖然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海洋產業相關規劃和政策文件中都有涉及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內容,但還沒有專門針對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劃和管理體制機制,缺少具體的落實政策和措施,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戰略定位等亟待明確。第二,經費投入不足。
  • 「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在蘇州成立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孫陽)12月1日,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相城經開區三方合作共建的「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以下簡稱「長三角分中心」)在蘇州相城區正式揭牌成立
  • 農業部長韓長賦:2020-2025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審議通過全國...
    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發展,把產業振興擺上突出位置,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多措並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新興產業,打造一批休閒旅遊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創新創業主體,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並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關於促進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文旅資源發〔2018〕98號)、《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2020年)》(發改綜合〔2018〕1465號),提出從突出鄉村旅遊文化特色、豐富鄉村旅遊產業類型等方面,引導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二是強化示範帶動。
  • 建立循環產業體系,適應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構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基於國內發展形勢、把握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重要戰略選擇,反映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致力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新型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是雙循環格局的核心和紐帶,也是推動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力量。
  • 以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促進社會組織創新發展
    社會組織雖然具有非政府性、非營利性和志願性等特徵,但不能因此而忽視從業人員的薪酬管理,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也要符合其發展需求。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社會治理創新必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進而推動社會組織為整個社會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服務,社會組織與政府、企業等其他組織一樣,在人力資源市場面臨著吸引人才的激烈競爭。
  • 正海生物:堅持「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同時,在傳統生物學活性材料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可引導組織再生的材料,創新性開發可誘導組織再生的信號因子類產品,成功進入基因工程領域。秉承「做再生醫學領域領導者」的願景,正海生物積極探索,布局幹細胞領域,目前已聯合中科院和南京鼓樓醫院,在膠原支架負載間充質幹細胞促進子宮內膜缺損修復項目上取得可喜進展。
  • 地方文化產業輿情周報(第27期)
    此外,作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的依託載體,大連高新園區也已經建立了涵蓋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創業孵化等各方面的政策體系。  據悉,大連被認定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後,科技、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等單位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加速技術、人才、資金、政策等要素集聚,促進文化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推進文化科技產業新興業態的形成和發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強文化科技產業集群建設,探索集群式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切實發揮示範基地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 關於加快補齊發展短板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從半成品向產成品轉化,從粗放低效向優質高效提升,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從短鏈向全鏈循環發展。實施「走出去」戰略,抓住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我省建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委省協同機制的有利機遇,加快推動我省優勢產業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開展產業合作。  (二)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壯大發展規模。
  • 國務院關於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
    、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相結合,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相結合,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推行綠色消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 2020年全國兩會能源輿情報告
    制定綜合能源服務發展規劃,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優先發展區域和重點城市發展布局。組建區域運營報價中心,建立適應現貨市場的運營管理體系。  三是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要加大三項制度改革推進力度,完善內部分配、業績考核、市場化招聘等配套制度,研究建立三項制度改革評估機制,真正把改革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 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助力昌平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近日,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世爾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設集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研發、中試、生產於一體的一站式產業化平臺,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生態,助力區域醫藥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②大力發展城市(城際)物流配送,促進城鄉物流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建立快捷、高效、便利的城鄉一體化分級物流配送體系。③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配套物流設施建設,促進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和高效聯運。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鼓勵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形成新的生產和流通交換模式。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分享經濟發展,建立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監管方式,促進交通、旅遊、養老、人力資源、日用品消費等領域共享平臺企業規範發展,營造分享經濟文化氛圍。
  • 創新生態體系與產業發展體系耦合關係
    這些特徵決定了創新生態體系與產業發展體系內部的要素關聯性很強,通過技術、資本、產業組織和政策制度等關聯要素的重新組合,可以建立相應的雙向耦合機制,形成相互的推動作用,促進二者之間良性互動,既有利於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又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 推進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基於以上思考,黃三角農高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導,以國家使命為遵循,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確立了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創新驅動為基本路徑,以鹽鹼地綜合利用為基本任務,著力打造以鹽鹼地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為引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農業創新高地,建設以特色種業、農業智能裝備製造、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農業高端服務業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 盤點: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年度十大熱點事件
    中國網1月12日訊 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旅遊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旅遊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對中國旅遊發展年度熱點事件進行梳理和評述,是「旅遊綠皮書」過去十餘年的慣例做法。
  • 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 中國稅務網
    而且中國新能源產業領域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我國已經掌握了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的關鍵技術,並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高,製造能力迅速擴大。光伏產業原材料自給率由幾乎為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數百億元級的產值規模。無論是裝備製造還是配套的輔料製造,國產化進程都在加速。
  • 緊盯主體責任 青島多措並舉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提高提高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制定了《關於加強生產環節食品安全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目的,以提高食品生產企業管理人員法律法規和業務素質為重點,以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和履職能力為著力點,以解決問題和推動工作為導向。增強實效,根據管理實際需求、崗位需求和個人成長需求,開展針對性精準培訓,著力解決實際問題。建立完善企業食品安全教育培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