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趾樹懶是獨行俠,四肢等長,前肢各有兩根彎曲的趾爪,後肢則有三根趾爪。壽命大約20-30年,主要生活在南美北部和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中。
樹懶是夜行動物,一天能睡15-20小時,半夜起來找吃的。樹懶的英語是sloth,意為「懶惰」。
樹懶大部分時間是倒掛在樹上的,因此它們也是哺乳動物中唯一毛髮從肚子向後背長的,這樣下雨時身上的水就能迅速流走。
保護色——二趾樹懶體表粗糙的被毛下面還有一層短短的細密的體毛。在這兩層體毛之間的縫隙中,生長著兩種藻類。在旱季,藻類呈現枯黃的顏色,雨季來臨時,藻類呈現出和周圍環境一樣的藍綠色。
二趾樹懶大部分時間都倒掛在樹上,包括吃、睡、交配,甚至是生寶寶。但在排便和更換棲息樹木的時候會下到地面。目前,北京動物園共有3隻二趾樹懶展出,它們是一家三口,分別是爸爸「西德」,媽媽「艾莉」,以及寶寶「蘭卡」。
它們通常3-5天下地排便一次,比起野外同類,排洩次數要更多(野外通常7-10天排便一次)。
食物丰容——主要提供萵筍、牛油果、西蘭花、豇豆、南瓜、玉米、紅薯葉、蘋果、桃子等食物,製作成食物串,增加取食難度。
社群丰容——模擬動物在野外的原生環境,將二趾樹懶與同樣來自南美洲的巴西夜猴、低地斑刺豚鼠、美洲牛蛙混養。不僅豐富了展區的動物展示,同時也有助於向公眾闡述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北京動物園保護教育》訂閱號不定期發送保護教育訊息,集合了保護教育理念、主題營日、項目動物、動物課堂、互動體驗等內容。其目的是讓更多的人關注動物園,引導公眾需求和行為,使更多的人投入到野生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