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儀器信息網(www.instrument.com.cn) 聯合面向工業催化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2020年工信部批建)主辦的首屆「催化劑表徵與評價」主題網絡研討會於昨日圓滿閉幕。此次會議邀請了業內著名催化研究學者、檢測分析專家以及業界企業代表,針對催化研究應用及檢測分析的前沿熱點和關鍵技術進行探討,為催化領域的研發應用與檢測分析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催化領域科研人員間的互動交流。本次會議報名參會人數近700人,觀眾反響強烈,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大會開始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處長李文軍為大會致辭,隨後6位專家奉獻了精彩的報告,並為現場提問的觀眾進行了耐心的解答。
浙江工業大學工業催化研究所 李瑛
報告題目:《表徵技術在工業催化劑開發中的重要性及工業催化劑宏觀物性表徵》
李瑛,浙江工業大學教授。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師從國際催化委員會主席李燦院士;2005.08-2007.08荷蘭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做博士後及訪問學者。合作導師: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Prof. Rutgers Van Santen。
目前擔任浙江省石油協會理事,浙江省科協九屆委員。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版)編委,近年來在國際知名期刊共發表SCI論文100餘篇,已獲得授權專利10餘項,其中多項技術已經實現產業化推廣。承擔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核心課程《現代催化劑表徵技術》、《催化學科前沿講座》、本科生《物理化學》上下冊等教學。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多孔碳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的調控合成及催化應用;納米金屬催化劑的調控合成及工業應用
安東帕(上海)商貿有限公司 陳婧瓊
報告題目:《表徵技術在工業催化劑開發中的重要性及工業催化劑宏觀物性表徵》
陳婧瓊,安東帕(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產品應用專家,畢業於天津科技大學。具有長達8年的粉體材料表徵經驗。
2012~2014從事甲醇制烯烴MTO催化劑的製備和表徵,包括催化劑原料SAPO-34的合成,催化劑噴霧乾燥製備、粒度測試、zeta電位測試,催化劑微反評價,酸性測試,比表面積和孔徑分析等;
2014~2015於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光催化產氫研究,以共沉澱法製備了摻雜石墨烯的光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產氫效應;
2015至今,任職於安東帕,從事粉體表徵產品氣體吸附儀等的技術支持。每年於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石油大學、大連理工等高校進行氣體吸附的技術交流和客戶培訓。
從業多年來,以豐富的職業經驗和深入淺出、活潑的手法編寫和翻譯氣體吸附相關行業技術文件50多篇,深受行業客戶的好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劉偉
報告題目:《電子顯微技術在催化劑表徵評價中的機會與挑戰》
劉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電子顯微中心副研究員,環境透射電鏡負責人,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大連市緊缺技術人才。
迄今,研製了國內首套專用於環境透射電鏡的mbar級負壓定量混氣自動控制系統;研製「透射電鏡可控氣氛轉移樣品臺」 ;解決敏感材料向電鏡轉移中的氧化相變問題;基於深度學習技術和數字濾波圖像識別,實現單原子催化劑的原子精度識別與萬級樣本空間的分散度統計;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近3年圍繞催化劑顯微結構分析與支撐發表Nature Catalysis(1篇),JACS 2篇、Nano Lett. 2篇、Nature Commn. 2篇、Adv. Mater. 1篇、Adv. Sci. 1篇、Chem. Mater.1篇、ACS Catal. 1篇、Appl. Catal. B 1篇。
南京大學 彭路明
報告題目:《氧化物納米催化材料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進展》
彭路明,博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Nature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入選2010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同年獲中國化學會催化專業委員會中國催化新秀獎。2016年起任中國物理學會波譜專業委員會委員和《波譜學雜誌》編委,同年獲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項目資助(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
西安交通大學 楊貴東
報告題目:《基於催化劑結構修飾的光催化反應過程強化》
楊貴東,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光催化反應過程強化及吸附新材料開發的研究工作。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Nano Energy等高質量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2篇,其中IF>10的論文17篇,累計被 SCI引用3000餘次,個人 H 因子27。開發了一系列具有高介孔含量、強疏水、高機械強度的三維分級通孔碳質吸附材料,實現了其工業化生產與應用。入選了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王寬誠青年學者」、「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兼任中國化工學會化工過程強化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工業催化聯盟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擔任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副主編、《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客座編輯、《Chinese Chemical Letter》青年編委和《工業催化》期刊編委。
大連理工大學 劉家旭
報告題目:《雙光束FT-IR光譜在多相催化反應中的應用與進展》
劉家旭,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分子篩催化在能源、環境及精細化學品清潔製備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原位分子光譜表徵技術開發。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金和大連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計劃等12項科研項目。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雙光束原位紅外光譜技術,並將其成功應用於多相催化反應的原位表徵,已在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發表30餘篇學術論文,申請10餘項國內專利,1項國際專利。作為項目負責人開發的精細化學品清潔製備催化劑,低碳烴芳構化催化劑已實現工業應用。
會後,李文軍處長介紹了面向工業催化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現階段的工作內容,並鼓勵催化領域學者間的溝通與交流。會議至此圓滿結束。
此次會議獲得了工業催化協會的幫助以及安東帕的大力支持。
安東帕(上海)商貿有限公司
安東帕(上海)商貿有限公司隸屬於奧地利安東帕公司旗下,是其全資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安東帕公司作為密度、濃度、二氧化碳和流變測量的技術引領者,依託儀器領域的百年經驗,為食品飲料、石油石化、製藥、高校科研、質檢、商檢、藥檢和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領域提供量身定製的檢測解決方案。安東帕的產品及服務涵蓋實驗室與過程應用中的密度、濃度和溫度測量技術、旋光及折光儀等高精密光學儀器、微波消解、萃取及合成等樣品前處理技術、黏度計及流變儀、閃點、餾程分析等石油石化產品測試儀器、以及研究材料特性及表面力學性能的測試儀器等。
專家視頻回放連結: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Video/Collection/1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