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西醫還沒有流傳至我國時,古人出現大病小痛都是依靠了「中醫」治療。而縱觀歷史,更是出現了無數的名醫,如扁鵲、華佗、張仲景等。而中醫發展至現在幾千年之間,更是發現了多類型的中藥材,很多植物的根莖、果實都可入藥,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芸香科植物是最為常見的植物類型,它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根據植物愛好者統計表明,芸香科有150屬、1700多種類型!其中的枳屬就是中國特殊的種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橘生淮北為枳!枳屬雖然酸澀不夠味美,但是卻可以入藥!
和枳屬有關的中藥材有很多,以下三種就是最為常見的類型:
1、枳實
枳實就是芸香科植物的代表,其為算局以及其栽培變種的有過,在我國四川、福建以及江蘇等,都是盛產枳實的地區。枳實的個頭看起來,有點像又小且偏綠的檸檬。在其曬乾或用麩皮炒黃之後,就可以入藥治病了,在古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對枳實的記載!
從中醫角度來看,枳實和砂仁功能相似,通常用來治療胃部疾病。因為枳實味苦性寒、歸於大腸經、脾經和胃經,能起到消食化痰、通利腹氣效果,對於胃部脹滿、消化不良等有一定調理作用。到了現在,有很多治療胃功能障礙的中成藥物中,也能看到枳實的影子。
2、枳殼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而中醫更是將這種神奇運用的爐火純青。看起來枳實和枳殼相差了一個字,但實際上二者其實就是同一植物的果實,在最初的神農本草經中,並沒有單獨記載枳殼的名稱,到了唐代之後才正式將枳殼和枳實分開而論;
不過,枳殼和枳實採取的時間並不同,但二者性味相同,枳殼同樣能用於理氣寬中、消脹除滿的治療!而且,到了現代臨床醫學研究中發現,枳殼在心腦血管疾病方面也能起到改善效果,現如今很多治療心血管的中成藥物中,也能看到枳殼的參與。
3、青皮
青皮中並沒有「枳」字,這回和上兩種藥材扯不上關係了吧?錯,實際上,青皮、枳實、枳殼都是同一類植物的產物,只不過是果實、幼果、以及未成熟的果實果皮而已。
從科學角度來看,青皮就是枳實和枳殼的外皮。不過,它和這兩者的功效可不相同,中醫認為青皮味苦性溫,能入肝經,起到疏肝膽、散結止痛的效果。臨床上對青皮的使用,多用來治療肝氣鬱結問題,比如肝氣鬱結造成的乳房脹痛、胸脅等。
這三種藥物都來自於同一種植物,但是由於其採摘時間不同、部位不同,藥性和使用上也差了十萬八千裡!從藥性上來分析,枳實攻堅、枳殼其次、青皮則再次之。而從使用上來說,枳實適用於胸腹各處的氣滯,而枳殼則更適合胸中,青皮則適用於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