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決勝點在哪?不是埃及的開羅,而是地中海的馬爾他島

2020-12-06 騰訊網

如果提起北非戰役,就不得不說起隆美爾和他的北非軍團。在北非軍團初到北非時,隆美爾僅用很少的兵力就擊敗了韋維爾,迫使英軍大幅度的後退。但從此之後,戰線就在反覆的搖擺。因為隆美爾始終匱乏用來進攻埃及的補給,原本應該送給隆美爾的補給,也都被英國人一個一個擊沉到了海裡。其中導致隆美爾補給嚴重不足的關鍵,就是馬爾他島。那麼這麼一個小島,對於北非軍團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竟然能讓隆美爾兵敗北非?

一、馬爾他島

馬爾他島位於地中海,處在利比亞和西西里島之間,面積算不上巨大,僅有264平方公裡。公元前700年,希臘人就在這裡進行殖民。一個世紀後,腓尼基人和羅馬人也接踵而至。從這之後,馬爾他就成了一個戰略上的要衝,無數的人試圖控制這裡,進而控制整個地中海。羅馬人、阿拉伯帝國等勢力對馬爾他進行了無數的爭奪戰。原因就在於,馬爾他位於地中海中央,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無論誰控制了這裡,都等於控制了地中海。

歷史上馬爾他島因為是個戰略要衝,所以曾經多次爆發戰爭。而控制這裡的人,也會將這裡打造成一個超級要塞。期間馬爾他騎士團曾經依靠自身的武力,擊敗了奧斯曼帝國,成功控制了馬爾他。此後風帆上印有八角十字旗的馬爾他騎士團在地中海上橫行兩百餘年,直至1798年,拿破崙按照法國大革命後成立的法國共和國政府的命令,遠徵埃及以幹擾英國與海外最大殖民地印度的連繫。此時法國遠徵軍出發前往埃及途中,途經馬爾他附近,為了確保海路的暢通,拿破崙下令奪取戰略地位重要的馬爾他。

當時拿破崙假意派人要求進港進行補給,並宣稱不會對馬爾他發動攻擊。不知實際的馬爾他騎士團同意了法軍船隻進入,可當船隻安全進入瓦萊塔港後,拿破崙立刻命令戰艦將炮口轉向馬爾他騎士團,要求馬爾他騎士團投降。

馬爾他騎士團無力對抗法軍,只能向拿破崙投降,最後騎士團撤走往俄羅斯。拿破崙在馬爾他只停留數日,這段時間中他劫掠了島上很多財富,並建立起傀儡政權統治。然後拿破崙留下部分駐軍後,大軍就繼續埃及遠徵。

顯然法軍的舉動讓馬爾他島的居民十分厭惡法軍,於是他們起來反抗法軍,並逼使他們撤離要塞。當時與法國敵對的英國、西西里王國及那不勒斯王國也紛紛支援島上反抗者,英國亦派出皇家海軍封鎖馬爾他。1800年,駐馬爾他的法軍向英軍投降。此後馬爾他島的居民為了自身的安全,於是成了英國的一個自治領。有這等好事,英國自然不會錯過,於是英國人在同意了馬爾他的請求後,擁有了這座地中海上的堡壘。

二、地中海戰役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爾他島就成了地中海上的熱點地帶。傳統上來說,在地中海上有兩個對手,分別是法國和義大利。因為法國早已戰敗,所以義大利就成了英國的主要對手。在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英法宣戰後,義大利空軍就對馬爾他進行了轟炸,英國方面也迅速展開還擊,地中海的戰火也就此點燃。雙方在隨後幾個月裡一直在進行小規模的衝突。

不過英國皇家海軍畢竟縱橫大洋數百年,為了解決義大利海軍,英國皇家海軍決定火中取慄。在1940年11月,英國皇家海軍空襲義大利海軍的塔蘭託軍港,以輕微的損失就癱瘓了義大利海軍主力艦數個月。遭受重創的義大利海軍不敢與英國皇家海軍正面抗衡,只能將自己的海軍艦隊撤往北部港口,以避免英國皇家海軍對他們造成更進一步的打擊。義大利人這一退,就造成了地中海幾乎完全被英國人支配,如此一來,地中海就徹底成了英國人的天下。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英國皇家海軍的行為其實是在以攻為守,確保在英國實力衰弱的1940年能夠讓他們在地中海的局勢不遭破壞。按照英國人的計劃,他們將守住直布羅陀,馬爾他和埃及。確保他們在地中海形成一種網格化的戰局。

然後利用位於地中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在地中海上對軸心國展開攻擊。不得不說,英國人這個時機抓的非常好,利用德國在地中海的力量空虛,英國人可以在地中海能以較小的力量,對軸心國發起不間斷的打擊,而且投入成本小,收益卻很高。

當然,這其中馬爾他就是他們的一個前哨站,如果失去馬爾他的話,那麼英國人的計劃也就不不復存在。不過考慮到德國人在地中海沒有力量,其自身的海軍也無法突破英國人控制下的直布羅陀。因此英國人只需要考慮面對義大利人,可以說只要他們成功的擊敗了義大利人,那麼英國在地中海就可以不間斷的對軸心國發起一次次打擊。尤其是馬爾他扼守著地中海的交通咽喉的時候,就更是如此。可以說,正是因為馬爾他的存在,英國人才得以如此優勢的發動攻擊。

三、馬爾他的意義

馬爾他對於英國人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任何對北非的大規模運輸行動都無法逃過馬爾他的監控。一旦馬爾他發現了軸心國的運輸船,那麼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就會展開行動。而且馬爾他島上本身也部署有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從馬爾他島的機場出發,英國皇家空軍的作戰半徑變得十分廣大。

馬爾他島上起飛的皇家空軍其作戰半徑,東可到希臘,南往利比亞,西至阿爾及利亞,北可抵達義大利中部的弗羅倫薩。可想而知,如此優勢的空襲半徑和巡航半徑,英國人幾乎是可以完全掌握地中海的天空與海洋,甚至於輻射到北非沿岸。

所以儘管說隆美爾率領非洲軍團抵達了北非,但是馬爾他依舊如鯁在喉。因為馬爾他的存在,不僅僅海上航道不安全,陸地運輸也成問題。就算物資僥倖到了北非,可是馬爾他的英國皇家空軍依舊敢於飛過來空襲利比亞等地,轟炸德國北非軍團和義大利軍隊的運輸隊至於海上的運輸船就更是倒黴,就算沒有被英國的艦隊打沉,也會被英國人的飛機炸沉。對於軸心國而言,這種代價是不可承受的,因為他們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本就不多,現在就更難取得優勢了。

軸心國的一切航線都落入了馬爾他的打擊範圍,在馬爾他最為活躍的時候,運輸船隊的損失率會飆升至百分之三十以上。軸心國派出一支一百艘各型船隻組成的運輸船隊,可能要損失三十艘。這個損失數字還不包括被迫返航的船隻,再加上遭到轟炸的陸地運輸線等,軸心國真正可以到手的物資遠遠低於他的所需。在1940年末至1941年6月,馬爾他遭到德國空軍壓制時,這個損失數字才有所下降。不過當1941年6月後,在義大利的德國空軍被調走後,馬爾他的英國空軍迅速恢復了回來。

伴隨著馬爾他的恢復,北非軍團的後勤損失就日漸增高。在戰爭之初隆美爾可以依靠機械化部隊的快速進攻和空中力量的配合予以英軍巨大的殺傷,迫使英軍不得不潰退。但因為惡劣的後勤,隆美爾無法將自己的攻勢變得持久。在攻擊託布魯克等要塞時,非洲軍團就難以取得勝利。而後勤線的不穩,也造成了非洲軍團和英國人的後勤對比是1:50,如此惡劣的後勤肯定無法讓隆美爾維持攻勢。最後的結果就是德國非洲軍團,最終在北非被盟軍擊敗。

參考文獻:《北非戰場》

《第三帝國系列:非洲軍團》

《隆美爾戰時文件》

相關焦點

  • 歷史的思考:北非的決勝點在哪?不在埃及,而是馬爾他島
    北非戰場,二戰中在戰術最為精彩絕倫的戰場。軸心國和同盟國在這裡互有勝負,戰爭優勢幾經易手。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的援助和美軍援兵抵達,才讓同盟國在北非擊敗了軸心國。然而如果仔細觀察歷史,會發現北非的決勝點,並不是在北非的大地上,而是在地中海的馬爾他島。為什麼這座小島會成為二戰北非戰場的決勝點?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析一二。
  • 北非的決勝點是馬爾他島,可沙漠之狐為何卻放棄了進攻馬爾他?
    眾所周知,北非戰場的決勝點不在北非的沙漠上,而是在於雙方誰先能得到補給。這一點上德國的非洲軍團是先天吃虧,因為他們的補給十次有九次在海上被英國人送進了大海裡餵魚。也是因為補給的不暢通,所以隆美爾領導的非洲軍團老是無法取得戰略勝利。如果要解決這樣的情況,非洲軍團在一開始就應該奪取馬爾他。但為什麼直至非洲軍團陷入劣勢之前,隆美爾都不曾考慮這一點呢?
  • 位於地中海的「馬爾他島」是一個怎樣的島嶼,會有颱風影響嗎?
    馬爾他島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其經度位置大約為東經14°至東經15°之間,時區上屬於東一區,緯度位置大約為北緯36°左右,屬於中低緯度地區。馬爾他島位於地中海的中部地區,距離北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的距離大約為90千米,往西距離非洲的突尼西亞大約280千米,往南距離利比亞大約333千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地中海東西部,以及南北部地區海上交通的要衝之地,所以馬爾他島被稱為「地中海的心臟」。
  • 問答 |位於地中海的「馬爾他島」是一個怎樣的島嶼,會有颱風影響嗎?
    馬爾他島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其經度位置大約為東經14°至東經15°之間,時區上屬於東一區,緯度位置大約為北緯36°左右,屬於中低緯度地區
  • 英屬馬爾他:英國控制地中海的重要據點
    馬爾他群島是地中海中部的一個群島,面積僅有316平方公裡,處於歐非兩大洲之間,戰略地位重要。馬爾他群島距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不到100公裡,是二戰時英國控制地中海,對抗義大利的重要據點。那麼英國是如何殖民馬爾他群島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埃及
    埃及是中東北非最大的人口市場,潛在電商用戶多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11583美元。埃及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制定了埃及2015-2030年經濟發展規劃,致力於發展多樣化的市場經濟。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埃及現已擁有超1億的人口,是中東北非最大的人口市場之一。
  • 埃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地跨亞非兩洲扼守蘇伊士運河,來了解下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這個國家地跨亞非兩洲,隔著地中海與歐洲相望,埃及的面積超過了100萬平方公裡,這裡的人口比較多,有9800萬左右。
  • 埃及、賽普勒斯等五國在地中海舉行聯合軍演
    新華社開羅12月1日電(記者李碧念)埃及軍方1日發表聲明說,埃及、賽普勒斯、希臘、法國和阿聯等五國日前在地中海埃及海域開始舉行代號為「美杜莎10」的聯合海空軍演習。 聲明說,此次演習將持續數天。沙特、美國、巴林、義大利等國作為觀察員國參與演習。
  • 北非,『三國』志.
    非洲最北端,是一段關於撒哈拉、地中海、古文明的故事。有這麼三個國家,書寫著神秘北非『三國』志。在埃及看到的一切,總能讓人無比震撼。這裡的文明,不只是埃及的文明,而是全世界。走進埃及,揭開這些塵封的歷史的面紗,人類七千年,我們將一覽無餘。
  • 地圖看世界;埃及地跨北非和西亞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圖;尼羅河河谷與三角洲地帶,是整個埃及的核心區域,聚集了埃及99%的人口)埃及的南西奈省和北西奈省,位於亞洲的西奈半島上(西奈半島為人煙稀少的荒漠),埃及的首都開羅及其餘27個省位於非洲,傳統上,埃及是非洲國家。
  • 「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今天我們把目光從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加納,往北移動穿過加納,經過非洲廣闊的熱帶草原地區,進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並穿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來到蔚藍的地中海海域,到地中海中部海域,來介紹第39個國家,「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 馬爾他島——巨人外星人墳墓之謎
    在地中海中心創造文明的史前「巨大的人類」,其真實面貌究竟是什麼?獨眼巨人建造的馬爾他島巨石建築群「古代宇宙飛行士說」辯論家喬治奧·齊奧卡洛斯對這次研究的舞臺——漂洋在地中海的馬爾他島,進行了徹底的調查。↑馬爾他遺蹟的地下發現的長頭頭骨。
  • 2017年中東和北非國際電力及能源展覽會
    2017年中東和北非國際電力及能源展覽會 舉辦時間:2017-12-03 ~ 2017-12-05 舉辦地區:國外 舉辦場館:開羅國際會展中心 主辦單位:Egytec Engineering
  • 數百萬蝗蟲襲擊埃及首都開羅 如雨點般落下(圖)
    新華網開羅11月17日電(記者 明金維辛儉強)當地時間17日上午,數以百萬計的蝗蟲出現在埃及首都開羅上空,引起開羅市民和政府的高度關注。據悉,這是開羅市中心地區首次遭遇如此大規模的蝗蟲入侵。  上午11時左右,新華社記者在開羅穆罕迪辛區看到天空中布滿了一個個的小點,仔細觀察後發現都是蝗蟲。
  • 埃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開羅病逝 享年94歲(圖)
    埃及諾獎得主病逝  據新華社電 埃及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吉布·馬赫福茲30日早晨在開羅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4歲。  馬赫福茲1911年12月出生於埃及首都開羅。1988年,馬赫福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從而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阿拉伯語作家。
  • 為了探訪真實的《刺客信條:起源》,我真的去了趟埃及!
    北京時間大概凌晨一點飛,十多個小時路程,減去時差六個小時,到埃及的時候大致是當地時間早上。生命中多出六個小時的感覺還是挺好的,所以到埃及後完全沒有困意,第一站果斷就是直奔金字塔了。現在的開羅是埃及的首都,古埃及的痕跡中離開羅最近的就是位于吉薩的吉薩大金字塔群。每一個去埃及的人都要在去之前打一針預防針,不是說防止傳染病的針,而是要有心理預期。
  • 杭州蕭山機場開通直飛開羅航線,浙江航線網絡覆蓋五大洲
    11月29日晚,從開羅起飛的埃及航空MS953航班降落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兩臺消防車噴出水柱,為該機場迎來的首個北非航班「洗塵」。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獲悉,該航班系「杭州-開羅」定期直飛航線首飛航班,填補了浙江省非洲航線的空白,使浙江航空網絡真正實現「五洲戰略」。今年以來,杭州機場已開通往緬甸曼德勒和仰光、義大利羅馬、俄羅斯聖彼得堡、菲律賓馬尼拉、寮國萬象等國際航線。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用3年告別缺電、將發電能力提升45%,埃及是如何做到的
    埃及是北非第一人口大國,GDP總量位居地區第一,但落後的電力基礎設施,常年的拉閘限電,困擾著整個埃及的經濟,以及埃及人的家庭生活。缺電的主要原因,正是膨脹的人口。埃及人口在2016年突破了9000萬大關,與中國的第二人口大省——山東大致相當。
  • 埃及在開羅城外發現了4400年前的古墓
    埃及古物部星期六表示,埃及考古學家在開羅城外吉薩高原發現了一座有4400年歷史的古墓,這是埃及官方希望能幫助恢復該國旅遊業的最新希望。該墓穴位于吉薩西部大墓地的一個更廣闊的區域,這是一個古老王國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