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決勝點是馬爾他島,可沙漠之狐為何卻放棄了進攻馬爾他?

2020-12-05 天川歷史

眾所周知,北非戰場的決勝點不在北非的沙漠上,而是在於雙方誰先能得到補給。這一點上德國的非洲軍團是先天吃虧,因為他們的補給十次有九次在海上被英國人送進了大海裡餵魚。也是因為補給的不暢通,所以隆美爾領導的非洲軍團老是無法取得戰略勝利。如果要解決這樣的情況,非洲軍團在一開始就應該奪取馬爾他。但為什麼直至非洲軍團陷入劣勢之前,隆美爾都不曾考慮這一點呢?

一、初到北非的非洲軍團

初到北非的隆美爾,所面臨的局面只能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因為義大利人輸的實在是太慘了點。彼時的義大利軍隊士氣全無,在經過了英國人的羅盤行動之後,義大利人輸的差不多是連褲衩都不剩下了,義大利的大軍已經灰飛煙滅,他們寶貴的「的黎波裡」也快被在阿蓋拉構築防線的英國人打下來了。如果英國人這個時候發動攻擊的話,那麼除非上帝戴著鋼盔親自來參戰,否則義大利人就只能被趕下大海了。

而初到北非的隆美爾手裡有什麼呢?基本上什麼都沒有,因為他的部隊還遠在德國本土和義大利呢,滿打滿算也沒幾個人被送到北非來。和他差不多一起到的部隊,就只有一個偵察營和一個戰防炮營。就靠這點兵力的話,估計連給英國人塞牙縫都不夠。但是沒有選擇的隆美爾只能盡力的將這些部隊部署到前線去,以期他們能夠在關鍵地點糊弄住英國人。至少這些部隊也要聯合義大利部隊,一起給他爭取更多時間,等待更多德國部隊的抵達。

幸運的是,隆美爾和義大利人提心弔膽,那邊遠在倫敦的邱吉爾卻送了一個神助攻,他要求韋維爾把部隊送到希臘去抵抗德國人,而補充給韋維爾的就都是一群水貨部隊了。面對這樣的局勢,韋維爾被迫放棄了後續的進攻計劃。

這樣一來的話,隆美爾的迴旋餘地就大了不少,可以等待自己援軍的抵達。1941年3月11日,德軍第五裝甲團的12輛坦克抵達的黎波裡港,如果再加上義大利艾略特裝甲師的80輛坦克,隆美爾已經湊出了200輛坦克可以用於進攻。

韋維爾此時根本不相信隆美爾能夠發動攻擊,因為韋維爾覺得隆美爾的兵力十分薄弱。但韋維爾絕對想不到的是,隆美爾也覺得韋維爾的兵力十分脆弱。於是隆美爾現在3月31日對英軍發動了攻擊,擊退了梅爾沙隘道的英軍,緊接著開始了4月的「昔蘭尼加」突擊,英軍被打的丟盔棄甲,仿佛重演了之前他們收拾義大利人的那一幕……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扮演了義大利人的位置。丟盔棄甲的英國人一路逃到託布魯克要塞,在這裡建立起了防禦,而對隆美爾的考驗也就此到來了。

二、難啃的託布魯克

此時英國人縮進了託布魯克構築防禦,隆美爾的大軍已經包圍了託布魯克要塞。但此時對於隆美爾而言,攻打託布魯克是個非常要命的問題。雖然說大部分的英國人都已經退回到昔蘭尼加,根本無法立刻支援託布魯克這個戰略孤點。可隆美爾的兵力也不夠強大,至少不足以攻克託布魯克要塞,更不足以消滅裡面的英國守軍。而且要命的是,託布魯克要塞本身十分堅固,這完全歸功於義大利人在把託布魯克丟給英國人之前,把這裡建設的太過結實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義大利人就把託布魯克建設成了一個要塞,不僅擁有鐵路,還有完善的公路網絡和港口,並且有利比亞東部最大的機場——距離託布魯克港15英裡外就是哈爾法機場。在距離市中心大約14公裡的位置,義大利人修建了長達50公裡的環形要塞。之所以是環形要塞,是因為這裡的地勢平坦,若不採取這種布防方式,把那些制高點都囊括其中,恐怕是沒有什麼安全感的。而南面則是懸崖峭壁,將大沙漠和託布魯克分割開來,形成了一道屏障。

再說說防線本身,該死的義大利人分出了兩道防線,第一道是由150個水泥結構的地下堡壘組成,堡壘和堡壘之間還有反坦克壕溝以及炮位,雖然沒有完整修好,卻也足以發揮作用。地堡和地堡之間的外圍地域則是由塹壕和鐵絲網組成。

第二道防線則是位於第一道防線後,是位於託布魯克市區裡的,大體結構和第一道防線相當。另外中心城區的所有建築都已經要塞化,配備有射擊口和作為掩體的胸牆,並且有四座用花崗巖構築的大型堡壘。

如果這麼看的話,以隆美爾現在的兵力去硬碰託布魯克要塞,實在不是一個明智之舉。這些防線雖然部分地段沒有完工,卻也十分堅固。缺乏重武器的非洲軍團如果強攻託布魯克,那麼必然會造成己方的劇烈傷亡。

這對於手頭缺兵少將的隆美爾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可如果不去進攻託布魯克的話,那麼隆美爾就必須放棄現在控制的區域,退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班加西一線。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放棄眼下部分的戰果,這一結果是隆美爾難以接受的。但假如不去打託布魯克,那麼隆美爾就只能去選擇攻打馬爾他島了。

三、無法抵達的馬爾他島

事實上,因為北非戰場存在有鐘擺效應,所以雙方的進攻距離都是十分有限的。這一點對於現在的隆美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寫照,除去兵力上的不足,物資的匱乏更是限制隆美爾的發揮,沙漠裡漫長的補給線讓他的物資消耗劇烈,前進到一定距離就必須後退。

這也是隆美爾急於拿下託布魯克的原因,因為一旦拿下託布魯克,他就可以利用當地的港口獲取補給品,從而趁著英軍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一舉攻下埃及這個戰略要地。

可是眼下的難點在於,因為託布魯克要塞的阻礙,以及英軍在此地頑強的防守,隆美爾恐怕很難奪下託布魯克要塞。放棄攻擊託布魯克的話,那麼隆美爾就必須選擇率兵攻打馬爾他島了。如果打開地中海的地圖,我們不難發現,馬爾他島扼守地中海航道,是英軍在地中海上的一顆釘子。基本上來說,任何從義大利出發的運輸船隊,一旦被馬爾他守軍發現,英軍的地中海艦隊就會迅速出動,將這些運輸船統統擊沉到海裡去。

也因此,無論是德國的希特勒,還是義大利的墨索裡尼,這二位軸心國領袖都曾經計劃,一旦北非的局勢穩定下來,他們就立刻攻下馬爾他島,確保自己的運輸船不會再被打進海裡餵魚。可是對於隆美爾而言,他實在是不希望去攻打馬爾他島。這是因為馬爾他島的地形非常古怪,適合登陸的位置很少,且都在英軍控制之下。

而如果強行登陸的話,部隊必然遭受慘痛的損失。另一方面,部隊進攻時還必須承受馬爾他島旁邊的戈佐島的攻擊,戈佐島的炮臺擁有四門380毫米火炮,雖然比較老舊但是仍舊極具威力,強攻不是個好選擇。

更重要的是,隆美爾手頭的兵力實在是不多,他的部隊要在5月底才能如數到達,即便如此也僅僅只有第5輕裝師和第15裝甲師的部分部隊。隆美爾很清楚,如果他貿然調走了自己的部隊,那麼他的命運就不會比韋維爾好多少,因為韋維爾絕對會立刻在援軍抵達後立刻殺過來,而義大利人是根本擋不住韋維爾的。如果隆美爾把部隊都去打馬爾他,那麼韋維爾十之八九會立刻殺過來的。因此,是否要去打馬爾他,也成了隆美爾內心的一個難以選擇的難題。

四、馬爾他還是託布魯克

拿下馬爾他和託布魯克各有好處。如果拿下馬爾他的話,那麼就可以解決自己部隊的後勤問題,起碼可以確保自己部隊的航道是安全的,至少大部分時間是安全的。但反過來說,如果拿下了託布魯克,那麼隆美爾就能趁著德國空軍壓制馬爾他和保護航道的機會,在託布魯克獲取足夠多的補給,然後一鼓作氣的衝向埃及,趁著英軍未能站穩腳跟時,一舉奪下埃及。換句話說,兩個選項都是極具誘惑力的。

但如果從失敗所面臨的風險來看,攻擊馬爾他的風險,遠遠要高於攻擊託布魯克的風險。先說馬爾他島,馬爾他孤懸海外,如果要攻擊馬爾他島,部隊就必須展開一次兩棲登陸作戰,而德國在地中海沒有海上力量,隆美爾的部隊也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故此必須完全依賴與義大利陸軍和海軍。

可是義大利海軍難以戰勝英國地中海艦隊,而義大利陸軍的戰鬥力又十分存疑。進攻的失敗機率過大,而且隆美爾也不能保證如果攻擊馬爾他,那麼韋維爾是否會調遣英軍在北非發動反擊。

更重要的是,為了進行這樣的兩棲登陸作戰,所需要的物資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單單依靠義大利自己是肯定不夠的。如果隆美爾選擇從德國國內調來資源,那麼德國陸軍總部就必然要卡隆美爾的脖子,因為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對於德國陸軍的任何海外作戰,都是持反對態度的。(就這一點而言,隆美爾可沒少在給他妻子的信裡抱怨)而德國此時本身也在考慮對蘇聯發動進攻,參與了南斯拉夫和希臘兩場戰役的部隊,已經開始回調至東線。這樣一來,隆美爾就更不容易獲得他所需的資源了。

可反過來說,攻擊託布魯克的風險可就小的多得多。這不僅僅是因為攻擊託布魯克的話,隆美爾只需要投入自己現有的兵力就好。更關鍵是託布魯克一帶地勢十分平坦,隆美爾的部隊可以從容的發動攻擊,縱然英軍開始發動反擊。隆美爾也可以利用自己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逃離。

換句話講,縱然攻擊託布魯克失敗,隆美爾也可以讓自己的部隊從容的撤離託布魯克,免於被英軍增援部隊殲滅。而如果拿下了託布魯克,隆美爾也可以趁勢進攻埃及。如此看來,進攻託布魯克要塞,就成了隆美爾當下最好的選擇。

結語

最終,隆美爾還是放棄了攻擊馬爾他島,因為攻擊馬爾他島的風險,遠遠高於隆美爾攻擊託布魯克的風險。所以隆美爾花了些功夫說服了希特勒和墨索裡尼,讓他們相信進攻馬爾他是沒有必要的,只要進攻託布魯克就行了。這一舉動或許讓非洲軍團和隆美爾免於眼下的失敗,但是在未來,他們將承受一次更慘痛的失敗。只不過就當時隆美爾所面臨的環境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

參考文獻:《北非戰場》

《第三帝國系列:非洲軍團》

《隆美爾戰時文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相關焦點

  • 歷史的思考:北非的決勝點在哪?不在埃及,而是馬爾他島
    北非戰場,二戰中在戰術最為精彩絕倫的戰場。軸心國和同盟國在這裡互有勝負,戰爭優勢幾經易手。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的援助和美軍援兵抵達,才讓同盟國在北非擊敗了軸心國。然而如果仔細觀察歷史,會發現北非的決勝點,並不是在北非的大地上,而是在地中海的馬爾他島。為什麼這座小島會成為二戰北非戰場的決勝點?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析一二。
  • 北非的決勝點在哪?不是埃及的開羅,而是地中海的馬爾他島
    如果提起北非戰役,就不得不說起隆美爾和他的北非軍團。在北非軍團初到北非時,隆美爾僅用很少的兵力就擊敗了韋維爾,迫使英軍大幅度的後退。但從此之後,戰線就在反覆的搖擺。因為隆美爾始終匱乏用來進攻埃及的補給,原本應該送給隆美爾的補給,也都被英國人一個一個擊沉到了海裡。其中導致隆美爾補給嚴重不足的關鍵,就是馬爾他島。
  • 英屬馬爾他:英國控制地中海的重要據點
    一,法軍入侵馬爾他馬爾他群島1522年奧斯曼帝國進攻羅德島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將馬爾他群島租給醫院騎士團,以抵禦奧斯曼的擴張。1565年奧斯曼進攻馬爾他島,被醫院騎士團擊退。1571年西班牙與威尼斯聯軍在勒班陀戰役擊敗奧斯曼,摧毀了其在地中海的霸權,奧斯曼自此對馬爾他不再構成威脅。
  • 馬爾他島——巨人外星人墳墓之謎
    獨眼巨人建造的馬爾他島巨石建築群「古代宇宙飛行士說」辯論家喬治奧·齊奧卡洛斯對這次研究的舞臺——漂洋在地中海的馬爾他島,進行了徹底的調查。↑馬爾他遺蹟的地下發現的長頭頭骨。與南美古代文明的遺物有著共同的特殊形狀。在馬爾他島的整個區域裡的石灰巖質的土壤上,散布著如車轍一般的痕跡。
  • 「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今天我們把目光從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加納,往北移動穿過加納,經過非洲廣闊的熱帶草原地區,進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並穿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來到蔚藍的地中海海域,到地中海中部海域,來介紹第39個國家,「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 位於地中海的「馬爾他島」是一個怎樣的島嶼,會有颱風影響嗎?
    馬爾他島位於地中海的中部地區,距離北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的距離大約為90千米,往西距離非洲的突尼西亞大約280千米,往南距離利比亞大約333千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地中海東西部,以及南北部地區海上交通的要衝之地,所以馬爾他島被稱為「地中海的心臟」。
  • 問答 |位於地中海的「馬爾他島」是一個怎樣的島嶼,會有颱風影響嗎?
    馬爾他島位於地中海的中部地區,距離北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的距離大約為90千米,往西距離非洲的突尼西亞大約280千米,往南距離利比亞大約333千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地中海東西部,以及南北部地區海上交通的要衝之地,所以馬爾他島被稱為「地中海的心臟」。
  • 馬爾他的10個打卡必到處
    馬爾他,位於地中海中部的島國,有「地中海的心臟」之稱。全境由五個島嶼及多處礁石組成,其中馬爾他島面積最大,海岸線長190餘公裡。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均氣溫19.7°C。 馬爾他歷史悠久,公元前5000年,島上即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0~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定居。公元前218年起,羅馬人統治這裡。9世紀起,先後被阿拉伯人、諾曼人佔領。1530年,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團從羅得島移居這裡。1798年,法國軍隊將騎士團逐出。
  • 王石說任正非是「北非之狐」,非常非常狡猾,老謀深算,手腕高明
    任正非的經歷很多人都很清楚了,他出生在一個貴州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師,家裡很窮,但父母沒有放棄對孩子們的教育。文革期間,父親被關進牛棚,任正非去看父親,父親對他叮囑最多的就是一定要堅持對知識的渴求。任正非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考上了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也就是現在的重慶大學。
  • 10條圖鑑,幫你1秒get馬爾他精華
    它是由馬爾他騎士團第49任大團長拉·瓦萊特著手建立,並以之名命名的城市。它也是2018年歐洲文化之都、世界文化遺產。 當地人相信,船頭鑲嵌的荷魯斯之眼(The Eye of Osiris)會在海上保護漁民。在馬爾他的許多港灣,都可以見到櫓祖船。它不僅是漁船,也成了遊客們出海遊玩的交通工具。 4.
  • 一步即天涯,墜入馬爾他深藍
    多元文化的混雜使馬爾他不只是個擁有蔚藍海岸的「花瓶」。 來吧~~循著神話的蹤跡,穿越歷史的斑駁,一起感受這如夢如幻的人間樂園——馬爾他! 1.斯利馬(Sliema) 在馬爾他島東海岸,濱地中海的馬爾他海峽。人口2.1萬(1984)。是首都瓦萊塔的衛星城鎮,現代化建築、住宅和旅社集中。海口有中世紀鐘樓,曾用於監望海盜入侵。斯裡馬連接著瓦萊塔和聖朱利安,是一片海景的區域。很多人因為到過這兒所以看上了馬爾他這個國家。在這裡你可以散步、慢跑,欣賞落日和海景。
  • 印度丨沙漠狐,鹽沼中的精靈
    在這個完全以尖牙利爪定輸贏的世界裡,沙漠狐依靠智慧生存了下來。沙漠狐,小卡奇鹽沼上最討人喜歡的動物。一雙大大尖尖的耳朵,兩顆黑水晶似的眼睛,一身棕黃色的柔軟皮毛再加上長長的尾巴,行動敏捷。下午我們來到另一處洞穴,竟然看到了沙漠狐一家四口在山坡上玩耍。兩隻小狐狸已經三四個月大了,還在吃奶。狐狸爸爸擔任警戒,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為了不打擾它們,我們保持一定距離觀察著。
  • 撒哈拉發現沙漠之狐,雄性用尿液作標識,雌性常以糞便來劃定領地
    「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在非洲的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從西到東由大西洋沿岸一直抵達紅海海邊。其實,在當地遊牧居民的語言中,「撒哈拉」就是大沙漠的意思。由於當地的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但是浩瀚的沙漠裡,還是生活著許多動物,比如沙鼠、跳鼠、荒漠刺蝟、斑鬣狗、胡狼、沙狐和細長的獴。
  • 地中海邊的神秘巨石,遠古的建築奇蹟——馬爾他
    導語:馬爾他只是一個面積為246平方公裡的島嶼,但在這個彈丸大小的地區,這裡有一個驚奇的文化成就,即馬爾他巨石陣遺址。這裡不僅僅是一兩個巨石陣,而是多達三十個,這些巨石陣似乎是由上帝精心設計的巨型建築。
  • 集刊| 梁清:國家利益視角下的馬爾他語言教育政策研究(2020年第1期)
    馬爾他也不例外。馬爾他是南歐的一個地中海島國,是溝通歐、亞、非三大洲的橋梁,素有「地中海心臟」之稱。馬爾他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其戰略重要性,歷史上包括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羅馬人、拜佔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安茹人、阿拉貢人、卡斯蒂利亞人、聖約翰騎士團、法國人和英國人等在內的一系列力量徵服過該島。
  • 馬爾他全解析
    這裡有三個主要島嶼,分別是馬爾他島,戈佐島和科米諾島,無論參觀哪個島,都可以望見蔚藍的大海和無邊無際的天空。在馬爾他,可以參觀這裡的博物館,或者進行定製的釣魚之旅和潛水活動;或者只是放鬆一下,享受咖啡館和餐館,這些餐館通常提供直接從海洋中捕撈的新鮮海鮮。
  • 馬爾他希望喬治王子能夠歸還鯊魚牙齒又放棄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馬爾他文化部的官員希望喬治王子能夠把這枚牙齒送還給馬爾他。據了解,這顆巨齒鯊的牙齒就發現在馬爾他,當年大衛·愛登堡爵士來馬爾他度假,發現了這枚化石。可以說這顆牙齒和這個小小的國家相當的有淵源。馬爾他文化部的官員希望喬治王子能夠送還這枚牙齒。他們希望這枚巨齒鯊的牙齒能夠在馬爾他的博物館裡展出。
  • 豬隊友引發的蝴蝶效應:義大利兵敗北非,如何影響德國的最終戰略
    ▲墨索裡尼與希特勒合照這就給了墨索裡尼非常大的空間,墨索裡尼另闢蹊徑,目光不局限於在歐亞大陸上的爭霸之上,而是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不遠的非洲大陸,墨索裡尼決定把自己的主要進攻方向放在北非,希望通過佔領北非的土地,可以把當年雄霸一時的羅馬帝光的榮光重新照耀在自己的身上
  • 神秘的北緯30度,為何被稱之為「死亡旋渦區」?
    神秘而詭異的事件與自然奇觀數不勝數,在這一緯度線上,奇觀絕景比比皆是,自然迷團頻頻發生,如錢塘江大潮、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約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
  • 沙漠中最小的狐屬動物,耳朵佔頭部極大比例,大耳朵是最明顯特徵
    在狐屬動物中,不同種類的狐狸,其體型也是不同的,其中狐狸最大的可超過15千克,而在非洲北部和西亞沙漠地帶有一種最小的狐屬動物——耳廓狐,體重最大不超過1.5千克,卻生活在環境更為惡劣的沙漠中,但長得非常可愛,被評為世界最可愛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