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定位於全球化發行,實際與「華為」手機布局全球銷售理念一樣,手機在於品質與質量和全球化的理念,電影關鍵在於內容及全球化的世界觀。那麼是不是每部電影都有全球化的發行空間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有些題材或者區域文化內的電影產品就很難做到全球化發行,即使有些電影也進行了海外發行,但概念與真正布局全球化電影或者全球化發行還有本質區別。一部電影如果能被多地域多民族所共同接受,首先體裁選定一定能是被多地域及多民族所能共同接受的,並且具備全球化的世界觀及價值觀定位。
科幻電影《恐龍人》在開發之初就確定好了她的全球化世界觀定位,包括創意選材及所具有的創新理念,她都是一部可以被世界任何地域或者民族所能接受的體裁。並且該片得到了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大力支持,福克斯公司澳洲分公司總裁韋恩博格親自擔任該片顧問。該片除在中國地區發行外,北美及澳洲等地均是該片的主要發行地區。並且在北美地區還能獲得較高的票房分帳,使該片能獲得更高的全球化發行收益。
在美國,製片方與電影院的合作方式一般有3種:議定保底價、一口價以及分成。一般來說,製片方的平均收入將佔到上映時期整個票房收入的50%,影院則將獲得剩下的一半。上映前三周的票房分帳出品方最高可以得到90%的分帳,換句話說,在美國,一部電影的首周票房如果是1億美元,製片方(即投資方和發行方)最高可以拿到9000萬美元。
莎莉.E.瑞德斯
美國全國電影業主協會成員、國家娛樂公司(National Amusements)總裁莎莉.E.瑞德斯通說過,在美國,製片方與院線最常見的初始分成比例是90%比10%。在與院線分成的合作方式中,製片方與影院的分成比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電影的上映情況隨時調整。
瑞德斯通坦言,90%比10%的分成比例只用於影片剛剛上映的前三周,除非碰上了A類製作的電影或者科幻大片,這樣的超高額票房影片,才有可能延續得更久。票房後期,90%比10%的分成比例就不再被使用,而以60%比40%取代,到了第七、八周,這個比例將變為65%比35%,「這也是影院偏愛大製作的原因,因為放映時間長,所能獲得的利益也多,而且對製片方而言也是有益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