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日本人對待「最強颱風」的辦法:自己做到最好,然後平靜接受一切。
文 | 張豐
因為來訪學,在日本,我趕上了「史上最強颱風」。
10月13日上午11點,東京銀座的大街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遊蕩。他們和我一樣,想找點吃的,但這並不容易,絕大多數商店和餐館都還沒開門。那些平常笑臉相迎的服務人員,因為颱風,多休息了半天。
被稱為史上最強颱風的海貝思,已經離開了東京,消失在浩瀚的太平洋中。
超強颱風海貝思登陸日本
被誇大的颱風,造謠也沒人在意
「史上最強颱風」不僅是中國媒體的說法,日本人也很信。據說這說法最初來自美國,「強颱風一共分為五級,這次的海貝思達到了6級(根本不存在的級別)。」日本媒體在報導中普遍把這次颱風和1958年的狩野川颱風相提並論,那次颱風從名古屋開始,奪走了四千多人的生命。
10月11日,我在銀座陪家人逛街的時候,聽到講漢語的店員說:「這次颱風預計會死四千多人呢,明天就全部放假,不上班了。」開始我以為這來自不懷好意的網友的編造,後來發現這竟然是正規媒體的封面,有一份叫《日刊現代》的報紙,頭版頭條赫然寫著:「最兇颱風預測東京死者8000人。」當然,「預測」兩個字比較小。
8000人的算法,大概是這樣來的:既然颱風比狩夜川還厲害,又是正面襲擊東京,那死亡人口就翻一倍吧。
這份報紙看上去不太正經,是標準的「八卦小報」,發行量卻超過160萬份(這數字擱中國報媒的黃金時期,也能排前三),很多便利店都能買到。為了多賣幾份報紙,標題往往聳人聽聞。除了大膽預測颱風死亡人數外,當天的頭版還有兩條是咒罵安倍首相的。
安倍不會相信這份報紙上的內容,估計日本人民也不信,但是那樣的「預測」卻毫無疑問加深了讀者的印象,到一個華人店員那裡,就成了「報紙上說的」了。
像《讀賣新聞》《朝日新聞》、NHK這樣的媒體,當然不會這樣預測,但是他們在報導颱風的時候,也有誇大災情的可能性。
事實上,整個日本社會都有點反應過度了。在抖音上,有中國大媽在颱風中揮舞自己的絲巾,也有不少中國遊客拿颱風逗樂,但是日本人卻非常嚴肅,如臨大敵。早在幾天前,基金會的黑川小姐就向我通報,會有史上最強的颱風,讓我一定注意。幾位在日本的朋友都聯繫我,囑咐我千萬別出門,多囤點吃的在家裡。
普通日本人就是這樣做的,超市裡很多貨架都空了。日本人在搶購、囤積食品和水,也有人認真地把浴缸放滿水,應對可能出現的停水。媒體不會報導「人民群眾情緒穩定」,也不會呼籲大家不要去搶購。因為,民眾在天災面前的情緒不穩定不僅是正常的人性,也並不影響社會的「穩定」。
10月11日,颱風登陸前,搶購一空的超市貨櫃,圖源:新華社
政府的反應也有些過度——啟動了最高級別的應急預案,各地共轉移安置了160萬人,平常的那些應急安置點派上了用場。他們絕對不敢讓「死亡8000人」這樣的事情出現,不能讓「謠言」成為「遙遙領先的預言」。
NHK,一個冷漠的核心
12日正好是周末。平常都要正常上班的銀座各大商場、飯店,也都關門歇業了。我訂的房間正好到期,不得不去前臺延一天。服務員告訴我,因為颱風,打掃房間的人手不夠了,酒店餐廳也不能提供服務,「如果你能接受的話,可以減免3000日元的打掃費。」
我沒有別的選擇,就這樣成為了「災民」。有幾個小時,躲在酒店房間裡看NHK的直播。
剛來日本的時候,就去參加了NHK電視臺搞的迎奧運活動。日本朋友說,NHK就是日本的中央電視臺。其實還真不太一樣,比如NHK作為公共電視臺,靠份子錢(市民的收視費)活著,從來不播放廣告(最近開始為自己的節目做廣告了)。
為了應對最強颱風,NHK派出各路記者,發回最新的報導。和中國災難報導不同的是,NHK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受災群眾的穩定」上,他們給災民的鏡頭並不多。同樣,他們也沒有給官員進行自我表揚的機會,除了氣象廳,很少政府官員出現在電視畫面中。讓我頗感意外的是,看了幾個小時的直播,沒發現一個「感人的故事」,也沒發現他們採用一條來自網際網路上的視頻。
看來,NHK對那些戲劇性的新聞並不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災情本身。電視上反覆播放的是最新的災情、交通變化以及各地安置點的消息——他們更重視的是這些真正有用的。我大概看了8個小時電視,沒有發現一個日本人哭了,或者情緒激昂地「救災」,電視主持人也是一臉平靜,這可能就是日本人特有的冷靜(或者冷漠)吧。
後來想明白了,這就是公共媒體的角色。朋友告訴我,千萬不要關掉電視,因為重要的信息或者通知,都會從那上面出來。在超級颱風這樣的災難中,NHK成為日本社會的核心,政府和各類信息處理、搶險機構,都團結在這個核心的周圍。
平靜接受一切
12日晚上,在酒店的12樓,我感受到清晰而劇烈的搖晃。在四川生活多年的我知道,這是地震了。查了一下,震中在東京附近的千葉,芮氏5.7級。大概三小時後,房間又開始明顯搖擺,這次沒有地震的消息,大概是颱風掃過銀座吧。
對日本來說,這是奇怪的一天。早上千葉發生了龍捲風,白天電視上出現最多的受災畫面,就是龍捲風造成的,幾家屋頂被掀翻,有一人死亡。除了颱風和地震,日本還有兩處火山不甘寂寞地噴發了。
日本千葉,房屋被大風掀翻。圖源:NHK
但是,如果你在13日的早上醒來,會發現世界又恢復美好。街上沒有一處積水,也沒有一片垃圾。「史上最強颱風」沒有毀滅東京。乘坐電車去成田機場,經過幾條河流,在昨晚的電視中,這裡的水位都超過了警戒線。河水湍急而渾濁,不像平常那樣清澈,這就是颱風來過的證明,但是時間會讓它恢復平靜。
想起不久前的15號颱風,也是晚上造訪東京。第二天上午是工作日,我走出居所,那個偏僻的地方,竟然有很多人。男性都是清一色的白襯衫和深色褲子,這些上班族平常都早出晚歸,現在卻無可奈何地在街上徘徊。
交通一時不能正常,有很多人滯留在地鐵站,他們站著或者坐在地上,看手機或書,真正的「情緒穩定」。旁邊就是咖啡館,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去咖啡館找個座位休息,他們就那樣安靜地站在外面看書。或許這就是日本人的習慣:只有真正喝咖啡,才會去咖啡館。
基金會的兩個女孩都告訴我,那天她們上班路上花了三個小時,都遲到了。「為什麼不請假?」「如果上司沒說可以休息,日本人都會去上班,不管用多長時間。」
這就是日本人對待「最強颱風」的辦法:自己做到最好,然後平靜接受一切。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聯繫原公號。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