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商論》篩選出五本今年必讀的全球商業新書,強烈推薦對創業,網際網路和創業感興趣的朋友閱讀,一起來看看吧~
創業生態的變化
《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
No Filter:TheInsideStoryofInstagram
莎拉·弗萊爾 SarahFrier著
Instagram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了不起的商業故事,也是當今文化深刻改變的反映。Instagram是自拍走紅的源頭,整整一代年輕人都在用這款應用來表達自己和觀察世界。人們通過它來尋找各種視覺靈感,掀起各種潮流,最終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娛樂、休閒、社交,甚至是工作和商業模式。c
2010年,凱文斯特羅姆和邁克克裡格開發了一款名為Instagram的照片分享應用程式,它有一個簡單卻令人難以抗拒的特點:它會讓你用手機拍下的任何照片看起來都更漂亮。很快,它就引起了Facebook的注意,馬克扎克伯格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公司,使之一夜成名。
莎拉弗萊爾從Instagram的創始人、員工、高管和競爭對手那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富資料,她詳細講述了兩位創始人如何抓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機遇,歷經艱苦創業,開發出Instagram並獲得巨大成功。在被Facebook收購後,兩位創始人一直試圖保持Instagram的文化和獨特性,同時也努力調和著與馬克扎克伯格的發展理念之間的衝突,他們強調簡潔性和創造力,反對Facebook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實現利潤增長的戰略。在Instagram獲得了10億用戶之後,兩位創始人離開了Facebook。
《無濾鏡》不僅講述了社交媒體Instagram的發展史,更著重描述了Facebook於2012年以驚人的10億美元併購Instagram之後,創始人在Facebook內部和平臺上繼續創業的發展和衝突。本書的作者同時也是彭博社記者,莎拉·弗萊爾(Sarah Frier)拋出的問題顯然也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當類似的併購變得更加普遍之後,企業創新能否持續?
《無規而治》No Rules Rules
裡德·哈斯廷斯 Reed Hastings&艾琳·邁耶 Erin Meyer 著
創業企業擴大規模之後如何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如何吸引最優秀和最合適的人才?同時如何創新組織架構,讓更多員工參與決策?流媒體公司Netflix奈飛也許不能給出標準答案,但是不妨礙我們從奈飛的文化手冊中理出些許頭緒。奈飛的聯合創始人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在他的新書《無規而治》(No Rules Rules)中詳細剖析了奈飛的文化手冊,並首次揭示了全球最具創新性,想像力的公司如何憑藉非正統的企業管理文化獲得成功。
此前,從來沒有一家公司像Netflix。不僅因為它引領了娛樂行業的一場革命,或因為它產生了數十億美元的年收入,甚至是因為它受到近200個國家/地區的數億人的關注。哈斯廷斯與他人共同創立Netflix時,他制定了一套違反直覺和激進的管理原則,違背了所有傳統和預期;而這套規則就是使得奈飛得以不斷地重塑自己,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的原點。
哈斯廷斯拒絕其他公司經營的傳統智慧,而是設定了新的標準,在流程上重視人員,在效率上強調創新,並賦予員工背景而非控制。在Netflix,足夠的表現會得到足夠的遣散費,而辛苦的工作則無關緊要。在Netflix,您不會試圖取悅老闆,而是提供坦率的反饋。在Netflix,員工永遠不需要批准,並且公司始終在市場上佔主導地位。
「人才密度」、「坦誠文化」、「廢除約束」
「Hard work is irrelevant. Be radically honest. And never, ever try to please your boss.」
當哈斯廷斯和他的團隊首次設計這些原理時,其含義是未知且未經檢驗的,但是在短時間內,它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速度和果敢性。打造自由和責任的文化使公司能夠隨著外部世界及其成員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壯大。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看Netflix如何成功,在領導者風格形成、以及如何管理創新人才方面同樣具有很大啟發。
如何在假新聞滿天飛、碎片信息充斥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認知
《拆穿胡扯:數字時代的懷疑主義藝術》
Calling Bullshit: The Art of Scepticism in a Data-Driven World
卡爾·伯格斯特龍和傑文·韋斯特 著
By Carl Bergstrom and Jevin West
整個世界充斥著胡扯,快把我們淹沒了……這本書正是我們回擊的力量。」一開篇,作者就慷慨激昂地向我們展示了科學的語言可以如何被武器化,誤導研究人員和公眾。
這是一本十分有用的指南,幫助讀者分辨生活中充斥的各種基於欺騙性數據的可疑說法。這本書通過講述趣聞軼事、引用網絡文化和古代哲學典故來告訴普通讀者如何識別騙人的鬼話。作者概述了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的區別,簡要介紹了可視化技術,解釋了機器學習原理,從而讓讀者有能力去辨別那些聽上去(因此很可能確實也是)「好到或壞到不真實」的斷言。數據的欺騙性和謬誤多種多樣,作者無情地予以揭露。無論是科學家同行、媒體,還是「打著TED旗號的胡扯」,誰也不能倖免。他們描述了如何操縱研究結果,讓它們看起來具備統計上的重要性,儘管實際並非如此;以及如何將經過扭曲的數據輸入算法,從而得到不可靠的結果。
從有形經濟向無形經濟的發展過程會帶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工作的世界》
A World Without Work
丹尼爾·薩斯坎德著
By Daniel Susskind
《沒有工作的世界》(A World Without Work)描述了未來職場的黯淡前景,除了機器取代人類工作之外,還可能會出現工作技能不匹配、工作身份認同、工作地點不合適等問題,人類社會在未來幾十年間,會面臨大規模的結構性失業。
技術進步和自動化會讓某些職位消失,這樣的論斷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但書中給出的論述,系統性地說明了為何這一次不同。隨著以AI和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新的發展,在曾經那些認為人類無法被替代的領域有了重大突破。職位的消失也不是在特定的某一天發生的,而是在溫水煮青蛙式的,變得越來越嚴重。
這使得我們既能夠擁有足夠多的時間,來提出系統性的應對方法,但也意味著我們會忽略一旦人類變得在經濟上"無用",問題會有多嚴重。個人對社會的貢獻體現在其工作中,當個人在經濟上變成」無用之人「,如何重塑個人與社會的聯繫,將變成亟需解決的問題。
《MBS: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掌權之路》
MBS: The Rise to Power of Mohammed Bin Salman
本·哈伯德 著
By Ben Hubbard
記述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新書《MBS》(這也是他的簡稱)則從這位只有三十多歲的石油王國千禧世代繼承人的思考和行動,折射出從石油經濟向創新經濟轉型之難。MBS是弄權的高手,是馬基雅維利主義培養出來的王子,他希望通過集權推動沙特經濟的轉型,卻又無法對既有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做出本質的調整。
沙特事實上的統治者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身上有一點特查拉(《黑豹》中的非洲王子)的影子。這位通常被人叫做MBS的年輕王儲正試圖打開他那與世隔絕、盛產石油的王國。作為實現經濟多元化的舉措之一,沙特現在歡迎遊客和外國投資者的到來。隨著沙特人設法緩和嚴厲的伊斯蘭教教規,它捂住了保守的神職人員的嘴,限制了風化警隊的權力。電影院禁令和婦女駕車禁令等陳舊的限制已經被取消。
西方的沙特觀察人士一度被這位大膽而野心勃勃的王子迷住,但近年他魯莽而無情的一面越來越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