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最高興的事情當屬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但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當時與中國交惡的蘇聯也投同意票呢?
在1971年10月的聯合國第26屆大會上,中國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情況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對於能夠在1971年進入聯合國,出乎國內領導人的意料,可以說完全是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將中國抬進了聯合國。
至於當時為什麼蘇聯會給中國投同意票,其實都是有很多利益和無奈。下面我們一一分析:
一:中蘇交惡,美國示好
隨著赫魯雪夫的上臺之後,因為推行的一些政策,導致中蘇關係惡化,並且在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製造了「伊塔事件」,也切斷了對中國的援助,中蘇關係走向低谷,甚至在1969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珍寶島事件」。
在珍寶島事件上,中蘇都發生了武裝衝突,甚至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威脅到:對我國使用核武器。可見雙方衝突已經到了一種不可調節的時刻。
在這時候,美國則是選擇了與中國接近,改善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並且在1971年7月9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的顧問基辛格都秘密訪問中國,在次年美國總統尼克森都訪華了。
這樣的局面可以說,讓蘇聯都想不到,並且不能接受的,所以蘇聯必須要與中國進行關係上的緩和。
二: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可
雖然與蘇聯交惡,但是因為我國與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友誼不斷加深,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力不斷增加,使得第三國家對於中國的認可度逐漸增加,幫助中國進入聯合國的兩阿提案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當時美蘇爭霸之際,很多國家都選邊站,中國最開始確實站在蘇聯一邊,但是隨著蘇聯對社會主義陣營的蠻橫行為,我們最終選擇了逐步中立,並且在與美蘇爭霸時期都與兩國之間發生過對抗,而中國都沒有落下風,這讓很多國家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已經逐漸強大起來。
三:蔣介石是美國的小弟
在當時聯合國的中方席位是蔣介石政府,老蔣可以說完全是美國的小弟,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中,美國一派就佔到4個位置,很多問題上蘇聯並不佔優勢,雖然中蘇關係不好,但畢竟都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制度都是一樣的,很多地方有著共同意見。
相比1:4,不如接受1:3或者2:3,這樣對於蘇聯來說是有利的。
四:蘇聯的頹勢
在上世紀60年代底開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逐漸被資本主義陣營甩開,隨著西方國家經濟的騰飛,蘇聯自身就面臨著很大的問題。
在進入70年代的時候,蘇聯在美蘇爭霸中開始加大軍費的開支,從各方面想要跟上美國的腳步,但是蘇聯巔峰時期也不過是美國經濟的70%,軍費的開支增加卻面臨著蘇聯經濟發展變得緩慢,而勃列日涅夫也希望改變這一局面,而這其中有一步關鍵之處,就是防止中國倒向美國。
因為捷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使得社會主義陣營開始出現分裂趨勢,蘇聯選擇強硬出兵控制,但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趨勢卻沒有改變,反而讓很多國家開始厭倦蘇聯的蠻橫行為,中國的譴責和阿爾巴尼亞退出華約都是對蘇聯的不滿,蘇聯同意中國返回聯合國,也是為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做出的努力。
五:大勢所趨,蘇聯無奈
最開始希望新中國能返回聯合國的是蘇聯,但是因為當時條件的約束,始終沒有達成,而中蘇關係
惡化之後,蘇聯又不同意中國返回聯合國。
可與中國交好的一些國家,極力幫助中國返回聯合國,隨著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返回聯合國的呼聲越來越高,蘇聯此時也是順水推舟,做一個人情給中國,其實更多的是蘇聯對於此事的無奈,因為蘇聯已經不能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其實中蘇關係再不好,但是在當時的世界環境下,蘇聯認為中蘇很多意見還是一致的,畢竟國家制度的相同,使得很多西方國家想要分裂雙方。
蘇聯手中握有三票全部投給了中國,其實也是對中國的支持,無論關係好壞,中國返回聯合國是完全符合蘇聯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