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伯樂」但昭義深情追憶 與恩師周廣仁半個多世紀的師生情緣

2020-12-02 晶報

在鋼琴教育界,「但昭義」這三個字已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中國鋼琴教育的一個象徵。都說但昭義深具一雙伯樂的眼睛,從李雲迪、陳薩到左章、張昊辰,他的學生們在全國乃至國際鋼琴界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在但昭義的鋼琴教育道路上,也有一位重要的恩師和引路人,是她深深地影響了但昭義的一生,也是她讓但昭義獲得了一生事業發展的良好基礎。她就是我國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廣仁。本期「深圳文藝名家推廣計劃之但昭義」專欄,跟著晶報記者一起聽但昭義深情回憶從教生涯最初的起點,以及與周廣仁延綿半個多世紀的師生情緣。

▲2003年,師,徒,孫三代在北京合影。

兒時不喜彈琴 卻因琴走上教育之路

但昭義教授鋼琴的履歷過於輝煌,以至於大家習慣用「冠軍教練」「金牌教練」「但昭義模式」來作為他的貼身標籤。其實但昭義不肯接受這些稱謂。他對自己總是有清醒的認識:「我自己在學生時代學得很少,能走上音樂道路純屬偶然。」

但昭義出生在重慶市渝中區,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卻特別喜歡音樂。但昭義在家排行老三,父親從小是希望把大哥培養成音樂家,看到廣告上有二手鋼琴賣,就買了一架給大哥學習,他呢,就偶爾碰一下。現在回想起來,但昭義都忍不住笑兒時的自己。「小時候根本不喜歡彈琴,到什麼程度呢?動個小腦筋爬到鋼琴上把鍾撥到點就高高興興地下來了,賴不住彈一小時,大人一對表發現是偷懶,還敢撥鍾,少不了挨一頓打罵。」後來上了初中,班裡有個要好的同學很喜歡音樂,受爸爸影響也會彈風琴。畢業的時候,但昭義通過這位同學得知,四川音樂學院開始招收初高中學生,抱著考著玩的心態,二人就都報名了。那是1955年,學校的招生要求並不像現在,只要會唱歌就行。再加上但昭義有一點鋼琴底子,就順利地考上了。在學校,但昭義很努力,是班裡的尖子生。1961年,學校選派成績優秀的他前往北京進修。也是因為這個機會,但昭義才開始接受了專業的鋼琴教育,獲取了一些科學的方法還有更加明白如何表現音樂。臨走之前,四川音樂學院的領導寄厚望於但昭義,希望他學習歸來可以改變當時學校閉塞的鋼琴教學水平,「所以我是帶著這個很明確的任務出去的。」 從1961年春到1964年夏,三年半時間在中央樂團邊學打擊樂邊進修鋼琴。他一邊學習演奏,一邊揣摩老師怎麼教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但昭義有幸拜於周廣仁先生門下,成為了她的學生。

登門拜師那個夜晚歷歷在目

德高望重的周廣仁先生,被公認為中國鋼琴教育界的泰鬥,她也是中國第一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鋼琴家,所以當時在國內非常有影響力。回憶起1962年登門拜師的那個春夜,但昭義歷歷在目。「我鼓足勇氣敲開了她的家門,從未謀面的周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她認真聽我訴說怎麼從四川來到北京、彈琴遇到什麼問題、學校對我寄予的厚望……聊了一會她說,那我聽聽你彈琴。」

於是但昭義彈了兩首中國曲目《水草舞》《珊瑚舞》。由於過分緊張,他當時的表現一塌糊塗,在他以為自己沒希望的時候,不想周先生卻在送他出門的時候說了一句「小但,你星期天到我家裡來上課吧!」仿佛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但昭義的鋼琴之路。但昭義沉浸在回憶中,眼中還有淚光閃動。周廣仁曾經對媒體說過:「向前看,我有一個中國鋼琴普及的目標。」這話聽起來很大很空,但在周廣仁這卻很實很接地氣。中國鋼琴普及的意識決定她收下但昭義:「我可以為四川做一點工作:播一粒種子,栽一棵苗子,在一個地區發揮作用。」

那個年代正值自然災害時期,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周先生不僅免費教學,還經常讓但昭義去她家吃飯。但昭義感慨地說:「她能接受我們這些偏遠地區條件很差的學生實在讓人敬佩。有人說她一輩子沒教過鋼琴家之類的尖子生,是因為她心裡懷著大中國的鋼琴。」

周先生對但昭義最重要的影響是在鋼琴上對他引入了科學的方法,而且幫助他懂得了如何表現音樂。「我從小不願彈鋼琴,當學生的時候雖然很努力,但我對音樂是很迷茫的,我不懂怎麼表現音樂。從天生的角度來說,就是缺乏音樂感」。直到他遇見周先生才明白,通過認識音樂的規律以及音樂手法方面的法則來懂得如何表現音樂。「這方面我走了很長的彎路。但是事情有其兩面性,恰恰是這個過程走過來,從不明白到明白,所以我也會這樣教學生,再加上他們的才能,成就了他們如今所取得的成績。」

周先生的為人和敬業影響其一生

1964年,從北京回到四川的但昭義正式踏上教師崗位。1978年,周廣仁應但昭義之邀來到成都,向全四川的鋼琴教師授課。如今回想起來,但昭義還很自豪:「周先生心裡一直想幫我,她跟我說來四川是衝著你來的。」半年時間,周先生幫但昭義備課,還逐條分析講解了巴赫15首三部創意曲、通彈了莫扎特全套鋼琴奏鳴曲。也正是周先生的指導,才讓但昭義明白應該如何正確地教學。後來周先生回到北京還特意整理了一份音樂術語的詞典和國外的音像資料寄給他。當時但昭義是一邊學習一邊教課。「因為周先生教了很多很關鍵很基本的教學方法,才讓我在教學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 1994年,第一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在北京舉行。四川音樂學院但昭義教授的兩名附中學生——陳薩、吳馳分獲得少年組第一名和第三名。當評委翻開資料發現他們居然是偏遠地區四川的學生時都很驚訝。而但昭義這個名字也開始進入了許多業內頂尖專家的視野。他終於沒有辜負周廣仁的厚望,成為了四川以及全國一等一的鋼琴名師。

但昭義南下深圳後,周廣仁還一直關心著他的事業發展。2006年,但昭義在深圳市政府倡導和支持下籌劃創辦「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時也徵詢了周先生的意見,得到了她極大的支持,並欣然應邀擔任評委會主席,直到現在她還擔任著比賽的名譽主席。談及周先生對自己的影響,但昭義說:「周先生的為人和敬業成了我的楷模,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一生;她讓我獲得了鋼琴演奏的科學方法,開闊了視野,懂得了理解和處理音樂的基本原理,讓我獲得了一生事業發展的良好基礎。」

晶報記者|張瀛戈

來源|晶報

相關焦點

  • 【深圳文藝名家】從"半路出家"煉成"金牌教練" 但昭義回憶54年從教...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但昭義也牽掛著自己的恩師——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廣仁。早在好幾個月前,他就與北京、上海周廣仁先生的弟子們相約:「今年周先生九十大壽時,我們為她舉辦一場特別的音樂會!」「我是『半路出家』,如果不是遇到周先生,我不可能有今天。」
  • 「金牌教練」但昭義:要保護學生的音樂個性
    在他們背後,有同一個恩師——有鋼琴界「金牌教練」之稱的但昭義。  但昭義從事鋼琴教學50餘年,桃李滿天下,培養了一大批出色的鋼琴演奏人才,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創下紀錄。7月8日,但昭義回到成都,做客經典藝術名家講壇,講述自己多年的鋼琴教育經驗。在他看來,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要保護每一個學生對音樂的天賦和個性。
  • 長江鋼琴音樂節但昭義、吳迎等名師開壇設講
    2019年9月長江鋼琴大師講堂再度強勢登陸第八屆長江鋼琴音樂節但昭義、吳迎、萊昂內爾·莫拉萊斯3位中外鋼琴名家開壇設講,向來自全國各地的鋼琴專業及從業人員傳授鋼琴藝術知識以及先進的鋼琴教學方法。但昭義教授- 《快樂學鋼琴的理念真的能夠實施嗎?》 -在「第八屆長江鋼琴音樂節」期間,長江鋼琴大師講堂-但昭義教授「快樂學鋼琴的理念真的能夠落地實施嗎」為主題的精彩講座如期舉行。
  • 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為深圳高級中學學子授課
    賞析會現場,數百位深圳高級中學的學生認真聆聽但昭義教授的講述。本次特邀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主講《新路徑》鋼琴曲賞析,鋼琴演奏者古靜丹。提起這些年來深圳文化藝術事業的蓬勃發展,深圳早已成為享譽全國的「鋼琴之城」,大家都會馬上想起一個人,他就是鋼琴教育家、深圳鋼琴教學的「拓荒牛」但昭義,他紮根於深圳、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藝名家,為深圳藝術事業的發展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深圳文藝40年輝煌成就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好益學但昭義鋼琴教學體系受教師關注!
    9月6日至9月11日,由好益學HDG主辦的兩場分別由但昭義教授主講的《鋼琴教學中遇到的貝多芬音樂》和但昭義教授主創、青年鋼琴演奏家陳薩代言、王遒教授主講的《好益學鋼琴標準化課程》解析,系列講座效果完全超出預期!
  • 深圳文藝名家 | 學生眼中的但昭義·上
    1988年,年僅9歲的陳薩,每個周末都從重慶坐一個小時的火車前往成都,向但昭義教授學習鋼琴。對於這個開朗活潑、追求個性的小姑娘,但昭義只提出了一個要求:每個星期都準時來上課。陳薩自嘲小時候就是那種愛出風頭的人,性格中有很多別人看來是缺點的東西,但老師卻給她儘可能多的肯定。
  • 深圳經濟特區30年傑出模範人物:但昭義
    但昭義,男,1940年11月生,籍貫重慶,深圳藝術學校鋼琴專業教授、市鋼琴協會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從教40年,以其艱辛的勞動,一流的鋼琴教學方法,培養出一批尖子學生,有21人在國際鋼琴賽事中獲得58項獎,52次獲得前三名,其中23次獲得第一名。
  • 但昭義口述福田:福田給了我一片發展的沃土
    人物資料 但昭義:中國著名鋼琴教育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40年出生於中國重慶,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鋼琴系,任教於深圳藝術學校。培養了李雲迪、陳薩、張昊辰等眾多卓越的鋼琴演奏人才。口述:但昭義 整理:鄧曉偲我是1995年移居深圳福田的,當時已經55歲了。要問為什麼選擇這裡,原因也很簡單,這裡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這裡珍惜人才,尊重藝術。要知道在改革開放之前的那個年代,由於戶籍制度和交通成本之類的種種限制,要到另一個城市工作生活,是比較困難的。
  • 紀念「控煙之父」翁心植誕辰100周年 王辰院士深情追憶恩師
    點擊查看 「翁心植院士對患者,學生、同事,以及中國醫學界均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個真實的人,質樸的人,我們必須去思考,要如何傳承和發揚他的精神。」5月10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下稱北京朝陽醫院)召開紀念翁心植院士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 蕭軍之女蕭耘記九旬恩師王金如先生 古箏情緣今未了
    今天,本報特別約請了現代著名作家蕭軍之女、作家蕭耘撰寫了一篇回憶恩師的美文,以饗讀者。——記九旬恩師王金如先生蕭耘我相信,人和人之間是有「緣分」的。濃黑的半短波浪形髮式——好漂亮啊!也許我當時的樣子一定很傻呆,當她經過我身邊時,一股淡淡的幽香飄拂過來,只記得她衝我微微地一笑,一個淺淺的「笑窩兒」浮現在她的臉頰上……我竟忘了一慣的禮貌,連「老師好!」也沒說,錯過了……新生入學,除了自己的主科外,還要選修一種技能——樂器或歌唱。為了讓學生有感性認識,了解器樂的特徵,必定會安排一場「音樂會」。
  • 韓天雍:與沙老的師生情緣
    在從北京回杭州的高鐵上,隨著列車的轟鳴聲緩緩地駛離站臺,我還是禁不住思緒萬千,用文字記錄下我與沙老點滳的師生情緣。1989年9月初我拿著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去學校國畫系丶教務處丶研究生處報到,並去附近的衛生院體檢等。忙過了一周之後,劉江老師陪我去杭州市龍遊路15號的沙老家。
  • 楊暘鋼琴工作室2020年招生簡章
    1987年師承四川音樂學院鋼琴系但昭義教授,1993年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跟隨鋼琴系趙屏國教授進行學習,1996年跟隨原川音鋼琴系主任楊漢果教授學習,並於1998年專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在楊漢果與唐波兩位教授的培養下繼續鋼琴專業的深造。2001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四川音樂學院本科鋼琴系學習。
  • 裘法祖院士去世 87歲院士吳孟超雨中悼恩師(圖)
    從門口走到裘老的遺像前不足7米,老人卻用了足足兩分鐘時間,燃上三炷香,鞠三個躬,起身後目光再次聚焦在裘老遺像上,望著裘老,老人一直退後,足足退了五步,再次深深鞠了三個躬,每個鞠躬都是90度,時間5秒。 老人一直沒有言語,沒有落淚,鞠躬後站立了半分鐘,在門口的弔唁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吳孟超」。
  • 鋼琴教學各級別比賽與考級參考曲目
    >趣味鋼琴技巧4:塔蘭泰拉舞曲;視唱練耳小曲;西班牙小夜曲音協新教材4級:雲雀之歌(柴可夫斯基);迴旋曲;八音盒4、中國作品:兒鋼3:東北民歌鋼基2:牧民歌唱毛主席;阿拉木汗(李曉平);舞曲(桑桐);郊外去音協跨世紀考級教材4級:樓梯上的競賽;孩子們的舞蹈;
  • 論怎樣培養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
    鋼琴是所有樂器中唯一能讓兒童以最輕鬆 自然 的姿勢坐著演奏的樂器,更重要的是學習鋼琴是開發右半腦和兒童智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學習鋼琴不但能使十個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兒童腦、眼、手、腳、耳乃至全身心投入並協調配合,這種高難度配合的長期訓練必將使孩子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 分析 能力、注意力、靈活程度等各方面都得到明顯的發展。
  • 讓我們用這場詩話會追憶黃大年老師
    1月8日,「初心」追憶——紀念黃大年老師逝世三周年詩話會在吉林大學舉行,學校領導、師生和黃大年老師生前好友、同事、學生共同觀看了詩話會活動。整場活動主題鮮明,內涵深刻,以合唱、獨唱、詩歌朗誦等節目形式,追憶和歌頌敬愛的黃大年老師。
  • 「梵阿玲」琴聲裡的往事:馬思聰與向澤沛的師生情
    馬思聰與向澤沛的師生情:寫在"用琴聲追憶——著名小提琴家向澤沛音樂會"在貴陽舉辦之際  作者:王六一  中國近現代文學、音樂、藝術上青史留名的許多著名人物,在山城貴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對這座城市的文化藝術產生了難以磨滅、經久不衰的影響。
  • 微博追憶老校長
    這幾天,眾多網友紛紛通過微博追憶寧波大學首任校長朱兆祥先生,寧波的網友更是感謝他為創建寧波大學傾盡全力,感謝他為寧波高等教育發展作出貢獻。  11月28日,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日子——當天21點28分,寧波大學首任校長朱兆祥先生在北京中關村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