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琴教育界,「但昭義」這三個字已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中國鋼琴教育的一個象徵。都說但昭義深具一雙伯樂的眼睛,從李雲迪、陳薩到左章、張昊辰,他的學生們在全國乃至國際鋼琴界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在但昭義的鋼琴教育道路上,也有一位重要的恩師和引路人,是她深深地影響了但昭義的一生,也是她讓但昭義獲得了一生事業發展的良好基礎。她就是我國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廣仁。本期「深圳文藝名家推廣計劃之但昭義」專欄,跟著晶報記者一起聽但昭義深情回憶從教生涯最初的起點,以及與周廣仁延綿半個多世紀的師生情緣。

兒時不喜彈琴 卻因琴走上教育之路
但昭義教授鋼琴的履歷過於輝煌,以至於大家習慣用「冠軍教練」「金牌教練」「但昭義模式」來作為他的貼身標籤。其實但昭義不肯接受這些稱謂。他對自己總是有清醒的認識:「我自己在學生時代學得很少,能走上音樂道路純屬偶然。」
但昭義出生在重慶市渝中區,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卻特別喜歡音樂。但昭義在家排行老三,父親從小是希望把大哥培養成音樂家,看到廣告上有二手鋼琴賣,就買了一架給大哥學習,他呢,就偶爾碰一下。現在回想起來,但昭義都忍不住笑兒時的自己。「小時候根本不喜歡彈琴,到什麼程度呢?動個小腦筋爬到鋼琴上把鍾撥到點就高高興興地下來了,賴不住彈一小時,大人一對表發現是偷懶,還敢撥鍾,少不了挨一頓打罵。」後來上了初中,班裡有個要好的同學很喜歡音樂,受爸爸影響也會彈風琴。畢業的時候,但昭義通過這位同學得知,四川音樂學院開始招收初高中學生,抱著考著玩的心態,二人就都報名了。那是1955年,學校的招生要求並不像現在,只要會唱歌就行。再加上但昭義有一點鋼琴底子,就順利地考上了。在學校,但昭義很努力,是班裡的尖子生。1961年,學校選派成績優秀的他前往北京進修。也是因為這個機會,但昭義才開始接受了專業的鋼琴教育,獲取了一些科學的方法還有更加明白如何表現音樂。臨走之前,四川音樂學院的領導寄厚望於但昭義,希望他學習歸來可以改變當時學校閉塞的鋼琴教學水平,「所以我是帶著這個很明確的任務出去的。」 從1961年春到1964年夏,三年半時間在中央樂團邊學打擊樂邊進修鋼琴。他一邊學習演奏,一邊揣摩老師怎麼教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但昭義有幸拜於周廣仁先生門下,成為了她的學生。
登門拜師那個夜晚歷歷在目
德高望重的周廣仁先生,被公認為中國鋼琴教育界的泰鬥,她也是中國第一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鋼琴家,所以當時在國內非常有影響力。回憶起1962年登門拜師的那個春夜,但昭義歷歷在目。「我鼓足勇氣敲開了她的家門,從未謀面的周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她認真聽我訴說怎麼從四川來到北京、彈琴遇到什麼問題、學校對我寄予的厚望……聊了一會她說,那我聽聽你彈琴。」
於是但昭義彈了兩首中國曲目《水草舞》《珊瑚舞》。由於過分緊張,他當時的表現一塌糊塗,在他以為自己沒希望的時候,不想周先生卻在送他出門的時候說了一句「小但,你星期天到我家裡來上課吧!」仿佛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但昭義的鋼琴之路。但昭義沉浸在回憶中,眼中還有淚光閃動。周廣仁曾經對媒體說過:「向前看,我有一個中國鋼琴普及的目標。」這話聽起來很大很空,但在周廣仁這卻很實很接地氣。中國鋼琴普及的意識決定她收下但昭義:「我可以為四川做一點工作:播一粒種子,栽一棵苗子,在一個地區發揮作用。」
那個年代正值自然災害時期,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周先生不僅免費教學,還經常讓但昭義去她家吃飯。但昭義感慨地說:「她能接受我們這些偏遠地區條件很差的學生實在讓人敬佩。有人說她一輩子沒教過鋼琴家之類的尖子生,是因為她心裡懷著大中國的鋼琴。」
周先生對但昭義最重要的影響是在鋼琴上對他引入了科學的方法,而且幫助他懂得了如何表現音樂。「我從小不願彈鋼琴,當學生的時候雖然很努力,但我對音樂是很迷茫的,我不懂怎麼表現音樂。從天生的角度來說,就是缺乏音樂感」。直到他遇見周先生才明白,通過認識音樂的規律以及音樂手法方面的法則來懂得如何表現音樂。「這方面我走了很長的彎路。但是事情有其兩面性,恰恰是這個過程走過來,從不明白到明白,所以我也會這樣教學生,再加上他們的才能,成就了他們如今所取得的成績。」
周先生的為人和敬業影響其一生
1964年,從北京回到四川的但昭義正式踏上教師崗位。1978年,周廣仁應但昭義之邀來到成都,向全四川的鋼琴教師授課。如今回想起來,但昭義還很自豪:「周先生心裡一直想幫我,她跟我說來四川是衝著你來的。」半年時間,周先生幫但昭義備課,還逐條分析講解了巴赫15首三部創意曲、通彈了莫扎特全套鋼琴奏鳴曲。也正是周先生的指導,才讓但昭義明白應該如何正確地教學。後來周先生回到北京還特意整理了一份音樂術語的詞典和國外的音像資料寄給他。當時但昭義是一邊學習一邊教課。「因為周先生教了很多很關鍵很基本的教學方法,才讓我在教學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 1994年,第一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在北京舉行。四川音樂學院但昭義教授的兩名附中學生——陳薩、吳馳分獲得少年組第一名和第三名。當評委翻開資料發現他們居然是偏遠地區四川的學生時都很驚訝。而但昭義這個名字也開始進入了許多業內頂尖專家的視野。他終於沒有辜負周廣仁的厚望,成為了四川以及全國一等一的鋼琴名師。
但昭義南下深圳後,周廣仁還一直關心著他的事業發展。2006年,但昭義在深圳市政府倡導和支持下籌劃創辦「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時也徵詢了周先生的意見,得到了她極大的支持,並欣然應邀擔任評委會主席,直到現在她還擔任著比賽的名譽主席。談及周先生對自己的影響,但昭義說:「周先生的為人和敬業成了我的楷模,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一生;她讓我獲得了鋼琴演奏的科學方法,開闊了視野,懂得了理解和處理音樂的基本原理,讓我獲得了一生事業發展的良好基礎。」
晶報記者|張瀛戈
來源|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