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化學實驗室,大家一般會想到一排排的通風櫥和各種的分析儀器,研究人員忙碌地穿梭其中,稱取樣品、添加試劑、操作儀器等等。曾經在實驗室工作過或正在實驗室工作的人可能都會想像,有一天有個機器人能代替我們做這些繁瑣的工作吧。自動化一直是分析儀器的發展方向之一。據稱,全球實驗室自動化市場預測從2014年的34.742億美元,由2015年到2020年以6.7%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到2020年達到51.057億美元的規模。
機器人分析系統
如今,機器人分析系統的這種想法已經實現了。11月25日,在荷蘭Skalar產品技術交流會上的宣傳視頻和產品專家介紹了機器人平臺。視頻中,我們看到,機器人分析儀正在進行生化需氧量(BOD)的分析,樣品盤上擺放著一排排的大小不一、多達198個的樣品瓶,2個機器手臂不停地移動著,移取樣品、開瓶蓋、加入抑制劑和/或接種、加入稀釋液、攪拌混勻、檢測,蓋瓶蓋、清洗電極和攪拌器,重複動作分析下一個樣品。之後研究人員將樣品架放入培養箱20°C培養5天,培養完畢後樣品支架直接放置於機器人分析儀上;機器人分析儀再次開始工作,開瓶蓋、攪拌混勻、檢測、關閉瓶蓋,重複測量所有樣品。而且,配套的計算機還可以自動計算檢測結果。
一套動作下來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研究人員所參與的只是將樣品支架放置於機器人分析儀上、開啟分析儀、將樣品架放入培養箱或從培養箱中取出。大量的取樣、添加試劑、檢測、清洗等重複工作都是由機器人分析儀完成的,消除了繁瑣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分析效率和結果的準確性。機器人平臺還可以進行COD、PH、電導率、鹼度、碳酸鹽/重碳酸鹽、濁度、色度、離子選擇性電極、土壤顆粒分析等分析,也可組合分析或按照客戶需求定製。
Skalar公司總裁R. van der Wagt, M. Sc.、昌信科學儀器公司總經理羅偉立、昌信科學儀器公司廣州區經理關鍵旭
據Skalar公司總裁R. van der Wagt, M. Sc.介紹,Skalar在上世紀80年代即開始研製機器人分析系統,他們經常和用戶面對面坐下來交流,聽用戶想要做什麼,Skalar再想能提供哪些產品技術。在2年前Skalar推出了最新型號的機器人分析儀,該項業務增長很快。
昌信科學儀器公司總經理羅偉立談到,4年前在中國剛開始推廣機器人分析儀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如今,這種狀況有所改善,因為中國目前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實驗室裡其他儀器也購買的差不多了;而且由於中國政府對環境保護等的重視,一些實驗室的樣品量大幅增加,這時對於實驗室自動化的需求也提到了日程上。對於用戶擔心的價格問題,羅先生也說到,根據用戶不同需求,配置不同模塊,價格也有很大的範圍空間,用戶完全可以負擔。
羅先生補充說,機器人分析儀在歐美、日本、韓國等地區銷售的很好,最近在中國也已經有很多用戶在諮詢這方面的事情了。確實,在此次交流會上,編輯就看到一些用戶對這款產品感興趣,特意來參加會議想了解詳細情況。
連續流動分析儀
荷蘭Skalar公司成立於1965年,公司秉承的宗旨是幫助全球的實驗室特別是環境領域實驗室,讓複雜實驗變得更簡單、更加自動化。公司在成立之初所研製的是小型、簡單的自動化系統,如今公司研製的自動化產品更大型、涉及的範圍也更寬。據R. van der Wagt, M. Sc.介紹,Skalar在60年代開始研製TOC產品,70年代開始了連續流動分析儀的研製,80-90年代研製了機器人分析儀,這三個事件是Skalar公司50年發展歷程中的重大轉折點,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Skalar是一家員工所有的公司,據介紹這還是公司的員工向創始人提議,而創始人也覺得如果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工作時更加盡力,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很大好處,而欣然接受了建議,一直延續到如今。
說起昌信公司與Skalar公司之間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94年,是昌信公司將Skalar的產品帶入了中國,二者合作已經20多年了。Skalar產品業務佔據昌信的90%之多,可見昌信在這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昌信科學儀器公司廣州區經理關鍵旭舉例到,例如對於Skalar的明星產品「連續流動分析儀」,經過昌信的努力,如今在中國市場上,Skalar已經佔據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由於連續流動分析儀對儀器的配套服務要求較高,為了及時解決用戶的後顧之憂,昌信配備了21名服務工程師,提高了服務速度和質量。
談到Skalar的明星產品「連續流動分析儀」,R. van der Wagt, M. Sc.說到,Skalar的優勢在於自動化程度比競爭對手高,目前同類產品中只有Skalar的產品能夠實現全部無人值守;另外,Skalar產品研發力量強大,能夠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快速反應,對此R. van der Wagt, M. Sc.舉例說,在公司總部的120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就有20多名。
荷蘭Skalar產品技術交流會現場
撰稿:劉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