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古代中國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
構造、水
金星有時被譽為地球的姐妹星,在有些方面它們非常相像:
1、金星比地球略微小一些(95%的地球直徑,80%的地球質量)
2、在相對年輕的表面都有一些環形山口
3、它們的密度與化學組成都十分類似
金星表面上有70%平原,20%高地,10%低地,地函主要成分以橄欖石及輝石為主的矽酸鹽,以及一層矽酸鹽為主的地殼,中心則是一個半徑約3100公裡由鐵鎳合金所組成的核心,中間一層是主要由矽、氧、鐵、鎂等的化合物組成的幔,而外面一層是主要由矽化合物組成的很薄的殼。
金星上沒有小的環形山,小行星在進入金星的稠密大氣層時被燒光了。金星上的環形山都是一串串的看來是由於大的小行星在到達金星表面前,通常會在大氣中碎裂開來。
金星上火山密布,是太陽系中火山數量最多的行星。已發現的大型火山有1600多處以及無數的小火山。由於缺乏水分子,火山爆發的並不猛烈。在大氣高壓下,金星上的風速緩慢,也沒有雨水的衝刷,導致火山特徵能夠清晰地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金星可能與地球一樣有過大量的水,但都被蒸發,消散殆盡,使如今變得非常乾燥。根據探測器表明,發現金星巖漿裡含有水,在硫酸霧的低層,水汽含量為0.02%。
磁場、密度
金星的平均密度為5.24g/cm3,次於地球與水星。
金星本身的磁場與太陽系的其它行星相比是非常弱的,這可能是因為金星的自轉不夠快,其地核的液態鐵因切割磁感線而產生的磁場較弱造成的。
大氣層、溫度
大氣層主要為96%二氧化碳以及3%氮和少來硫酸氣體,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為地球的92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時的壓強。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表面溫度很高,如果沒有這樣的溫室效應溫度會下降400℃。
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主要因為雲層為濃硫酸液滴組成,其中還摻雜著硫粒子,經常下硫酸雨。濃厚的雲層,把大部分陽光都反射回了太空,所以金星表面接受到的太陽光比較少,大部分陽光都不能直接到達金星表面。濃厚的金星雲層使金星上的白晝朦朧不清,基本上沒有地區、季節、晝夜的差別。金星熱輻射反射率大約是60%,可見光反射率就更大。
從地球上看,通常肉眼可見的五顆行星是木星、火星、水星、土星和金星,最亮的行星是金星,最大星等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