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茬種植西葫蘆,首先要選用耐低溫、長勢比較強、抗病能力好、瓜條直順、商品性能佳的短蔓早熟品種。選擇好栽培時間很重要,華北這邊通常在2月下旬育苗,3月中旬至4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收穫,6月中下旬拉秧。各地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種植環境和條件,選擇適宜的種植時間為準。早春種植西葫蘆,應根據大棚內的安全溫度來決定播種日期,大棚栽培西葫蘆的安全定植指標為地溫11℃以上,夜間最低氣溫不能低於2℃。通常來說,華北地區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東北、內蒙和新疆地區,通常在3月中下旬播種。一般一個月就可以育成4片真葉秧苗,葉片大而肥厚,葉色濃綠、莖粗壯、節間短、已顯現雄蕾,根系土坨外鬚根密布又潔白。育苗健壯優質無病害,是確保豐產豐收的基礎條件之一,便可以進入定植生產階段。
一、早春茬西葫蘆整地施肥。
當前茬耐寒蔬菜收穫以後,立即清除殘株,深翻曬垡,每畝施用優質農家肥3000~4000㎏,複合肥100㎏,腐熟的農家肥1000㎏,腐熟充分的油餅殘渣50㎏,有條件的再施用30㎏草木灰,滅菌改良土壤環境。施肥以後再深耕一遍,耬平耙細。然後按照0.5米小行距,0.8米大行距,南北向開溝起壟,壟高0.2米,寬0.8米待種。
定植前2~3個禮拜,將保護地的設施覆蓋好,提高棚室溫度。白天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儘量提高棚室內的地溫。在早春定植中,較高的地溫不僅可以提早定植,而且更有利於提高成活率、促進西葫蘆幼苗迅速生長發育。
二、早春茬西葫蘆定植事宜。
大棚早春茬西葫蘆適宜的定植期,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根據棚室內的有效恆溫性來確定。當棚室內10~15㎝的土層地溫能夠達到11℃以上,夜間棚室內最低氣溫不低於10℃時,就可以確保西葫蘆幼苗定植的成活率,在這個條件下,儘量適期早定植。在華北這邊拱圓形大棚內(冷棚),3月份的溫度比露地最低氣溫通常高2~5℃,西葫蘆的安全定植期通常在3月下旬。如果大棚內加小拱棚雙層覆蓋的冷棚,保溫效果更好,可比外界自然溫度高4~8℃,西葫蘆的安全定植期在3月上、中旬。通常情況,大棚內覆蓋地膜可以提前4天左右定植,扣小拱棚可以提早5~10天定植。各地區種植戶,應因地制宜,根據種植環境和條件,達到西葫蘆安全定植的溫度條件,靈活選擇定植期。
定植早春西葫蘆,應選擇晴好天氣的上午,在寒流剛過去,天氣開始轉晴變暖的時候進行定植最佳,避開寒流安全生產。選用穴栽暗水定植,或者開溝明水定植,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如果定植期比較早,為了防止大水澆灌造成地溫下降,不利於緩苗,通常採用穴栽暗水定植為宜。事先在0.8米寬的高壟上開一條水溝,溝寬50㎝,深10~15㎝。在溝兩側的壟上,按照設定好的株距挖穴,將幼苗帶坨放入穴中,每穴澆水2.5㎏左右,以澆透水為準,當水滲透後,封土覆蓋地膜。
如果定植較晚,外界已經開始回暖,可採用開溝明水定植,以確保緩苗期植株水分供應充足。做法是在高壟上開兩條定植溝,溝距50㎝,溝深10㎝為宜,按照株距將幼苗放入定植溝內,埋少許土,然後引水灌定植溝。待水澆透以後,從兩溝中間取土封溝、培土。在兩條定植溝處形成小高壟,兩條溝之間形成一條淺溝,方便以後澆小水使用。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西葫蘆根系生長速度迅猛,大齡苗移栽的時候,容易使得根系受損,因此一定要帶母土坨移栽。栽種不宜過深,以幼苗所帶土坨的表面於壟面齊平為宜。
三、定植後的溫度管理要適宜。
西葫蘆屬於喜溫蔬菜類,不耐霜凍。因此,早春茬種植西葫蘆,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要避免其生長環境0℃低溫的出現,嚴防低溫災害,保持適溫才有利於其生長發育。在華北這邊,西葫蘆定植期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此時外界氣溫還比較低,光照強度偏弱,在管理過程中,以提高棚溫為主。
定植後4天左右,要保持棚內高溫、高溼,白天氣溫應控制在25~30℃,夜間20℃左右,儘快促進緩苗。緩苗以後要預防幼苗徒長,溫度指標要白天控制在26℃左右,夜間16℃左右,草苫要早揭晚蓋,適當延長中午的放風時間。進入結瓜期以後,要適當提高棚溫,且要加大晝夜溫差,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28℃左右,晚上控制在14℃左右。隨著外界氣溫逐步升高,要適時延長通風時間,增大通風量,由只通頂風到上下同時進行通風。當外界氣溫穩定在12℃以上的時候,可以進行晝夜通風;當進入5月中旬以後,太陽光照強度顯著增強時,氣溫升高,要注意棚室溫度過高引起植株早衰的問題,要及時通風,儘量延長西葫蘆的生育期,提高產量。
當外界的氣溫達到20℃以上時,可在白天揭開棚膜,夜間覆蓋即可。當夜間外界氣溫穩定在13℃以上時,就是徹底撤出棚膜之時,此時,西葫蘆可以在自然溫度下正常生長發育。各地種植戶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並不是晚霜已過立即撤出,而是外界溫度完全適宜西葫蘆安全生長發育的範圍之內進行。
種植戶在棚室溫度管理過程中應注意:採用冷棚定植西葫蘆,如果時間是在3月中旬。此時,外界溫度已經回暖,但是冷棚的保溫性比較差,管理上應採取閉棚、保溫、保溼為主,儘量不通風。緩苗以後,根據當地天氣、棚溫的具體情況,來操控通風時間的長短。特別要注意倒春寒,在寒流到來之前,可以將棚室地面鋤松1~2遍,適當提高棚溫,使土壤中儘量貯藏較多的熱量。寒流來時,嚴封大棚,棚室內可以採用覆蓋地膜、臨時覆蓋作物秸稈等,防止低溫災害。當植株進入生長中後期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通風。
四、定植後水肥管理很重要。
西葫蘆是需求水肥比較多的蔬菜,水肥供應充足與否,是其高產的關鍵因素。但是應注意,早春由於氣溫比較低,澆水容易降低地溫,所以,低溫階段其水肥利用率並不高。因此,在3月份以前定植的西葫蘆,澆水一定要慎重。只要定植水充足,緩苗以後可以適當延長澆水時間。如果定植水不足,需要早澆水,注意要小澆水,一次水量不能過大。
在低溫期,如果澆水過多,降低地溫,還容易造成其植株徒長、落花落果,非常影響早熟。一些早熟品種,坐瓜比較早、瓜密、植株長勢比較弱,結瓜以後容易發生贅秧的問題,所以應輕度蹲苗,以促為主,緩苗以後第1水就要適當早澆。結合第1次澆水,可以隨水衝施腐熟的人糞尿,每畝用量400㎏左右,促進植株生長和根瓜膨大。在根瓜的膨大期和開花結瓜期,應加大澆水量和增加澆水次數,澆水以保持土壤見幹見溼為宜。通常每4天左右澆水1次。當撤出棚膜以後,應根據當地的雨水量,注意澆水和減排工作,保持土壤溼潤無水漬。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澆水要因地制宜,靈活掌握。遇到寒流來襲前不宜澆水。3月中、下旬定植的西葫蘆,可以適當提前澆水,在4~5月份西葫蘆需水、需肥量大的時候,應及時施肥澆水。
早春西葫蘆栽培,通常10~15天追肥1次,一共追肥3~4次,每次每畝施用複合肥18㎏左右。在結瓜盛期,應每7~10天根外追肥0.2%磷酸二氫鉀液,提高植株長勢和結瓜質量,防止植株早衰。
五,定植以後光照管理要認真。
西葫蘆植株葉片肥大,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光照對於西葫蘆自身的營養代謝功能意義重大。當光照不足時,葉片同化功能減弱,葉大而薄,顏色比較淡;在低溫弱光的情況下,西葫蘆容易發生落花化瓜現象,且易發生病害;在高溫弱光環境下,西葫蘆植株呼吸作用加強,養分積累不成比例,容易徒長。再來了解一下棚膜的大致透光率指數:通常新棚膜透光率在80%~88%,覆蓋一個月後,棚膜下50㎝處的透光率大致為70%,覆蓋3個月後,棚膜的透光率大致下降在50%左右。所以,早春種植棚室蔬菜,在光照偏弱的情況下,想提高植株的光合效率,需要管理好棚膜的透光率。
通常在2中下旬定植的西葫蘆,棚膜早使用過一段時間,棚膜上的灰塵相對比較嚴重,所以定植前應用肥皂水衝洗一遍,再用清水衝洗乾淨。西葫蘆定植以後,應定期用幹布擦拭上面的塵土和雜質等,保證棚膜有較高的透光率。採用大棚多層覆蓋模式,要注意白天要及時揭去不透明的覆蓋物,以及小拱棚上的薄膜。但是,應注意要按照棚室安全範圍的溫度指數來揭蓋草苫,通常來說,早春日出拉開草苫,棚室內溫度不降或者略降,就合適。穩妥期間,多採用逐步拉開草苫,不要一下子全部拉開草苫;日落前蓋草苫,翌日日出前後棚室內溫度達到所要求的溫度,證明蓋草苫時機合適;如果溫度比較低,說明蓋的晚了,如果溫度高,就是蓋早了。在陰雨天氣晚適當早蓋草苫,雨雪天氣情況,棚室內氣溫不下降就應該掀開草苫;連陰天也應該揭開草苫,下午早蓋就好。在連續陰雨天后突然轉晴,切記不能在陽光強時猛然揭除棚室上全部的覆蓋草苫等,應在光照強度低的情況下,掀開草苫等物,在光照強度大時,應斷續的間隔時間揭開,讓西葫蘆植株有一個逐步適應強光的過程。
通常在3月份以後,春暖花開,外界光照強度和氣溫條件逐步改善,此時的西葫蘆也進入快速生長期,管理上要勤擦拭棚膜,給西葫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在其生長中後期,應對西葫蘆植株做相應的調整,使得其枝葉分布合理,處於最佳的光照條件下,促進早產、高產、高質。
早熟的西葫蘆品種,多為矮生品種,分枝能力比較弱,通常不用整枝,將其生長點朝南採光為宜。這樣瓜秧方向比較整齊劃一,互不影響,也便於管理和採收。西葫蘆可以單性結瓜,不過授粉有利於提高坐瓜率,減少化瓜,增加產量。早熟栽培早春外界氣溫比較低,昆蟲也少,加上棚膜的隔離,不易接受到昆蟲授粉。因此,人工輔助授粉也十分必要。另外,用生長刺激素防止落花落瓜也很重要,要合理使用。為了節約植株的營養,多餘的雄花、雌花、以及枯黃老葉應及時摘除。在早春西葫蘆種植中,採收越早,經濟收益越高。所以,開花後10天就可以根據當地市場行情,採收0.25㎏左右的嫩瓜上市,趕一個好價錢,增加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