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乎的量子力學有啥用?終於懂了

2020-12-03 驅動之家

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京舉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潘建偉作主題演講。

潘建偉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量子力學和牛頓力學有相似和不同之處。

牛頓力學或者是經典電動力學均屬決定論,「預測所有的現象是決定的」,但是量子力學告訴世人,如果有觀測者對這個客體進行觀測,會對這個狀態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

所以,人類本身的測量行為會對體系的演化發生根本的影響,這導致首次量子力學介入到了測量的範疇。

「概念的改變,必然會帶來科技或者技術方面的進步」,潘建偉稱,目前處於第三次產業變革,在很大程度上來講都和量子力學緊密相連。例如物理檢驗相對論,這種技術又可用到GPS和導航方面,「所以其實在使用GPS時,我們不僅用到量子力學的技術,甚至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技術都用到了相關現實應用中」。

那麼量子力學到底會給人們帶來何等好處?

潘建偉稱,從各個量子力學基礎上根據觀測數據,會發現宇宙可能來自於一個大爆炸的起點,大爆炸過程中,中子的碰撞會產生重金屬,有了重金屬才可能有了幾十億年前生命的出現,「所以說除了帶來信息技術的革命外,量子力學已經能夠初步回答宇宙和人類的起源問題」。

對於量子方面計算成果,潘建偉稱,2012年,首次證明量子計算可以進行。到了2017年五六月份,首次成功實現了一臺可編程的多光子量子計算原型機,首次超越了早前的計算機。此外也實現了十個超導比特的量子晶片。

對於未來,潘建偉提出了三個重點:第一,希望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能夠構成和地面的光纖網絡,最後形成一個廣域量子通訊網絡。第二,發展新一代高效視頻傳輸技術,有了這種技術可以反過來檢驗量子力學。第三,三到五年裡,可以實現一百個量子比特的相關操縱。

相關焦點

  • 費曼何以確信「無人能懂量子力學」?
    費曼是量子力學大神,按理說他應該非常懂量子力學。可是對量子力學,費曼有一句名言:我確信沒有人能夠懂量子力學。費曼對量子力學的評價可以說是物理學家的共識,很多物理學家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量子力學哥本哈根派的領軍人物玻爾就曾說過:如果誰在學習量子力學時不覺得困惑,說明他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我們生活在低速的世界,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和宏觀物理打交道,這時候描述物體的運動用牛頓建立起來的經典力學就足夠了。
  •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這次終於有答案了!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這次終於有答案了!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人們對於死亡想必都是非常恐懼的,在死亡來臨前,大多數的人都會進行非常痛苦的折磨,如果是在災難事故發生的瞬間離開人世的話還好,但如果是因為某種難纏的疾病,慢慢的死去。
  • 人的意識到底和量子力學有啥關係?
    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到底我們的意識和微觀世界有啥關係?其實就目前的主流科學家認可度而言,意識還是獨立於客觀世界而存在的,也就是說意識的參與並不能直接影響到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但是無數次實驗又告訴我們,一旦去觀察微觀粒子,那麼你的觀察行為會不可避免影響到被觀察的微觀粒子,所以其實我們也默認了一個事實:觀察的確會導致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 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仍是一個摸不著看不著的東西,有時我們甚至看不懂電路圖,更別說等你對它做積分的時候數學家們仿佛像機器人一樣做積分運算。更別說量子力學在電子力學這一基礎研究領域是個新東西。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在三體入門這個階段都得熟悉量子力學。
  • 怎麼用量子力學用來控制玻色弦或鐵原子
    物理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礎,各個基礎層面可以穿插運用,例如可以用量子力學用來控制玻色弦或鐵原子。區別:量子力學可以用作科學研究工具,也可以用作實驗工具,對物理學不懂的人可以買一本比較基礎的量子力學和有關材料,然後動手使用,可以學懂量子力學。
  • 用量子力學可以解釋靈魂嗎?
    中國古代有一個笑話,有個大戶人家為兒子請了一位教書先生教識字。先生第一天教兒子認識了「一」,第二天認識了「二」,第三天認識了「三」後兒子便對其父親高呼「兒得矣,兒得矣」,隨後把先生請走了。之後父親要兒子為一姓「萬」的朋友寫請柬,兒子寫了一天也沒寫完,鬧出了大笑話。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同時,誰能保證在這些未知的物質中,沒有一些物質或生靈,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
  • 量子力學編寫動漫!《青春豬頭少年系列》和量子力學有哪些關聯?
    劇中發生的神秘事件「青春期症候群」正是量子力學現象引起的,這也是男主要看量子力學書的原因了!男主看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力學?根本沒人真懂量子力學!為什麼說沒人懂?著名物理學家費恩曼說過「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所以說連物理學家都不理解,我們平常人就更難懂了,但是番劇中的各種事件,櫻島麻衣消失事件、古賀朋繪學妹時間循環事件、雙葉理央的人體分裂事件、豐浜和花人格調換事件等,都和量子力學有著關聯,這也是為何番劇中多次出現量子力學這本書!
  • 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真隨機與機械論的世界
    量子力學這要對一門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越研究越糊塗,量子力學的大師,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玻爾都稱自己不懂領子力學,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上完本科時你好像完全懂了,上完碩士你又迷糊了,上完博士你基本上是完全不懂了,量子力學就是這麼讓人匪夷所思,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截然不同。
  • 關於「量子力學」的一點個人看法,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數學
    如果我們懂得它,那我們就可以講量子力學的數學表達式,為了體現更加通俗的意思,量子力學可以是數學中的符號,那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所以稱為薛丁格方程組。量子力學是作為數學定律,與數學定律的結合體,那些數學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數學,所以他是應該應該以數學的意思去講的。
  • 《量子力學(少年版)》:你讀得懂的量子力學—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張文靜 提到量子力學,人們總有高深莫測之感。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希望用這本《量子力學(少年版)》告訴讀者,其實量子力學的世界並非想像中那樣難以接近。曹則賢說,在過去的教學和研究中,他把量子力學創立過程中經典的文獻,包括英語、德語、法語等版本翻完之後,更驗證了這種想法。「量子力學創立過程中的每一個想法都是有一定基礎的。量子力學到底是怎麼創造的、它面對的是什麼問題、創立者用了什麼方法和工具、他們如何嘗試去解決量子力學的問題從而構造量子力學體系的,我很想嚴肅地去談談這些問題。」
  • 真懂科學的人,會對你這樣講量子力學
    網絡上,一提到量子力學的科學性就會惹來很多質疑,然而真正稱得上科學質疑的,在學術圈內幾乎沒有。當然了,這是在把弦理論排除在外的前提下,因為老郭也是弦理論的質疑者。為什麼圈內和圈外會有這麼大的反差,量子力學中究竟有哪些人神共憤的東西,就是本文要與諸君探討的問題。
  • 探索量子力學世界的語言,薛丁格方程的誕生——波動力學
    小編雖沒學過量子力學,聽過了太多的量子科學家們的八卦故事,偶然的機會認真的了解了量子力學的發展史,有些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但不是八卦故事那樣神秘又傳奇,從今天開始,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量子力學發展的故事。狄拉克等著圖書館一開門兒,馬上就竄進去。然後再書堆裡就一頓找,終於找到他需要的東西了。這東西叫做泊松括號。是法國數學家泊松在解哈密頓正則方程的時候發明的一種數學符號。
  • 什麼是量子力學
    (老高與小茉) 量子力學簡單的講就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 宏觀世界的物理學和微觀世界裡的物理學是非常不一樣,比方說現實世界你有一堵牆你穿不過去但是在微觀世界裡面你就可以穿過去。再打個比方我在日本這個事情其實是不確定的。在微觀世界裡我在日本這個事情是個概率。
  •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這次終於有答案了
    靈魂一直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說辭,現在的科學家們給靈魂賦予了一個新的名稱,那就是意識,按照科學家們的解釋,人在世之時,不管靈魂是不是真的存在,反正意識是一定存在的,而對於意識,科學家又用最新的學說量子力學來解釋。
  • 科普:什麼是量子通訊?量子衛星有啥價值?
    《科普:什麼是量子通訊?量子衛星有啥價值?》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科普:什麼是量子通訊?量子衛星有啥價值?(原標題:量子衛星是什麼?)什麼是量子通訊衛星量子信號從地面上發射並穿透大氣層———衛星接收到量子信號並按需要將其轉發到另一特定衛星———量子信號從該特定衛星上再次穿透大氣層到達地球某個角落的指定接收地點。2016年8月,中國科學家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這有朝一日或許有助於建立一個極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網絡。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加拿大、日本、義大利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員也透?
  • 為什麼物理學家費曼說,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連事物的成因都不明白,能說懂嗎?而量子就是這麼一群,我們還無法確定具體成因的事物,這就是費曼的原意。首先,沒人懂量子。雖然1900年普朗克就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即一份一份傳遞的能量。但這樣的描述僅僅是給量子的概念開了個頭。
  • 快速入門量子力學,看這個就夠了
    熟悉是因為,即使你不理解它到底是啥,也總是在各種場合看到這四個字。陌生是因為,儘管自己有所耳聞,但要說清楚「量子力學是什麼」,估計是個掉頭髮的難題。量子力學無處不在,連電視劇都有它的身影。之後,普朗克一直試圖將自己的理論納入經典物理學的框架之下,可是,量子力學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他本人的想像。1905年,愛因斯坦證明了光不僅有能量單元,而且物體吸收的光也是不連續的,並非均勻分布,從而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一般人看不懂_(:D)∠)_幸好我們有萬能的科普,把它簡化到小學生都看得懂的的樣子。簡化版是:當用特殊的方式產生一對互相糾纏的量子對,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們的狀態在被測量前是不確定的,如果把這對糾纏量子對分離開一光年遠,然後測量其中一個,再次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會馬上隨機坍縮為一個確定的量子態,而由於糾纏量子對符合某種守恆定律,另一個未知的量子態就會同時被確定,也就是說另一個粒子也同時坍縮了。那麼問題來了,那飄到一光年外的另一個粒子是怎麼知道該坍縮到哪個量子態的呢?
  • 量子波動速讀跟量子力學到底啥關係?
    讓廣大網民哭笑不得,讓無數雞娃老母親愛恨難捨的——量子波動速讀。 好奇之下我給某培訓班打了個電話,那邊慷慨激昂地告知我「我們這套課程是有量子力學專業知識支撐的balabalabala……」,當時隱隱約約覺得我作為理科生的過往和智商,在被piàn子們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