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民滅四害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人民迫切希望能夠改變生活居住環境,為了衛生要求,群眾提出消滅四害:蒼蠅、蚊子、老鼠,麻雀;在農村下水道,陰暗潮溼角落,簡直是他們傳播病毒的溫床,大肆傳播霍亂,鼠疫,瘧疾,流行性腦炎等疾病。
而麻雀因為吃糧食,最初被大量捕殺,最後人們認識到麻雀控制害蟲,可以間接保護莊稼的事實,而逃過一劫,由"臭蟲"代替。
建國初期的四害
二.虎患
五十年代,華南虎數量多達4000多隻,是所有我國所有老虎(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抑印支虎)中最多的,比其他三種老虎總數還要多,並廣泛分布在華中,華東,西南,甚至陝南,隴東,豫西,晉南也曾發現過。
當農民終於有了自己土地,為了溫飽,大量開闢荒山野嶺,嚴重壓縮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甚至有專門的獵手捕殺野豬,野牛等,就這樣餓虎出山了,湖南爆發了餓虎之災,飢餓的老虎威脅長沙城,兩千多湖南人命喪虎口。猛虎時常出沒於密林草叢,竄入偏僻的山村農舍,咬人叼牲口,人們談虎色變,紛紛逃離家園。
建國初期,虎患嚴重,老虎一夜間連吃32人
三.打虎運動
一時間華南虎被列入四害之一。除虎如同 剿匪大打人民戰爭,並組織專門的打虎隊,獎勵各種打虎英雄。
表彰打虎英雄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對華南虎實施大量捕殺,打虎實錄:
1956年全國收購虎皮1700多張,
江西省在1955-1956撲殺71隻虎;
湖南十年間獵殺老虎647隻;
河南省在六十年代撲殺老虎60多隻;
廣東五六十年代獵虎約70隻;
打虎英雄
獵虎工具:陷阱,弩,獵槍,圈套,炸藥
六十年代後期,各地打虎隊解散,1976年,新化奉家山林場職工抓到最後一隻華南虎,1989年華南虎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種群數量處於瀕危狀態。近年來,人們湖南和廣東的各個自然保護區加大了保護力度,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仍未檢測到野生華南虎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