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上海滅四害 一天打死麻雀十九萬四千隻

2020-11-22 鳳凰網

內容提示:雖然今天麻雀是受中國法律保護的動物,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麻雀是不折不扣的「全民公敵」,「麻雀戰」源頭是中共中央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隨後毛澤東同14個省委書記商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時候,將「除四害」寫進了第27條。

鳳凰衛視10月22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58年12月13日的上海,天還未亮,吶喊聲便在全市城鄉此起彼伏,到處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人們扶老攜幼出動,有的上房頂,有的站馬路,有的奔田野,可謂是崗哨林立,這一天是全市統一打麻雀的日子,滅麻雀的手段有捕殺、毒殺、打殺,還有150個火槍區在乒桌球乓的放槍,著名作家沙葉新回憶,那天他和同學爬到公路兩邊的一些大樹上不停地敲著鑼鼓、臉盆和一切能發出響聲的東西,使疲於奔命、驚魂未定的麻雀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然後紛紛墜地死亡,僅這一天上海就消滅麻雀十九萬四千四百三十而只。

雖然今天麻雀是受中國法律保護的動物,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麻雀是不折不扣的「全民公敵」,「麻雀戰」源頭是中共中央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隨後毛澤東同14個省委書記商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時候,將「除四害」寫進了第27條,規定最多在12年內基本消滅老鼠、麻雀、蒼蠅和蚊子,在圍殲戰中,一些有責任感的科學家坐不住了。

1956年秋,動物學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展開了一次麻雀問題的討論,率先打破沉默的是中科院生物學家朱洗,他舉了一個例子,1744年德國的腓特烈大敵懸賞除滅麻雀,結果因為沒有天敵,果樹顆粒無收,腓特烈不得不收回成命,從外國運來麻雀,加以保護和繁殖,朱洗認為「是否應該消滅麻雀尚應考慮」,幾位動物學家表示了贊同,朱洗們的觀點引來了生物學家周建人的反對,身為教育部副部長的周建人在《北京日報》刊發文章,《麻雀顯然是害鳥》,以自己幼年的經驗斷定,「麻雀為害鳥是無須懷疑的」,他強調「人類是能支配自然的,決不是順民」,而秉承科學實證精神的鳥類學家鄭作新和他的同事們則走訪了農村,採集了848隻麻雀標本,逐個解剖最終得出結論,一年十二個月中只有在七八兩個月間有雀成長的時候才啄食莊稼。

來訪的蘇聯生物學家米赫羅夫也說,麻雀只在成群吃穀子的時候予以消滅才是對的,或許是受以上的意見影響,1957年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補充了一句,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在城市和林區的麻雀可以不要消滅,不過這個有限的修改很快就淹沒在大躍進運動中了,麻雀到底何去何從呢?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1958年上海滅麻雀:580萬人打死62萬隻
    2014年是我國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第62個年頭,那些年全民動員搞衛生的往事老上海人想必不會忘記。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除四害》的社論,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
  • 親歷者講述:1958年八億人民總動員除「四害」
    朱宣鹹版畫《打蒼蠅》,1958年作「四害」至今樣樣在,可見人力難勝天。 1958年「大躍進」之初,我親歷、親見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八億人民總動員除「四害」的運動。時間雖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對殘害、滅絕鳥類的一幕,記憶猶新。 那是1958年元月初,四川成都市公安局和西城區政府將管制的100多名右派分子發配到雅安縣農村監督勞動改造。
  • 1958年:全國開始捕殺麻雀
    麻雀,又名老家賊、家雀兒,也叫北國鳥,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 ,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以吃糧食為主。1952年,美國在韓戰中,在朝鮮和中國東北、華北地區使用細菌武器,
  • 中國進口數百萬隻外國麻雀,原中華麻雀為什麼幾乎滅絕了?
    於是,我國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展了持續大約五年的打麻雀,滅四害活動。由於麻雀最易出成績,所以麻雀受災最重。很不幸的是,我國也經歷了類似得過程,並且影響更大,1955年,麻雀與老鼠、蒼蠅、蚊子一起列為必除的「四害」。
  • 麻雀遍地都是?其實我國絕大多數麻雀是進口的,中華麻雀幾近滅絕
    隨後,我國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滅四害行動,其力度空前絕後,在當時形成了擁護與反對的不同聲音,反對打麻雀者認為麻雀益大於害,對防治害蟲有好處,特別是城市地區不應該打麻雀連同武器齊燒空,四害俱無天下同。
  • 全民滅四害,為啥華南虎遭殃了
    一.全民滅四害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人民迫切希望能夠改變生活居住環境,為了衛生要求,群眾提出消滅四害:蒼蠅、蚊子、老鼠,麻雀;在農村下水道,陰暗潮溼角落,簡直是他們傳播病毒的溫床,大肆傳播霍亂,鼠疫,瘧疾,流行性腦炎等疾病。
  • 消逝的黃胸鵐:熬過了「除四害」,卻終難敵貪慾
    此前已經轟轟烈烈的「除四害」,自熱而然也成為了「大躍進」運動的排頭兵。一場規模更加空前的浩劫,朝著麻雀們席捲而來。1958年春節過後,全國各地城市和鄉村都掀起了「全民圍剿、消滅麻雀」的高潮(熊衛民 2012)。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58年11月上旬,全國各地共捕殺「麻雀」19.6億隻。對小小的「麻雀」來說,這是一次災難性的大屠殺(薛攀皋 2011)。
  • 純種中華麻雀幾乎在中國絕跡,為什麼要進口麻雀?
    2、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滅四害運動中麻雀之難1955年,首次提出將麻雀與老鼠、蒼蠅、蚊子一起列為必除的「四害」。甘肅、陝西率先開始,隨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逐步展開。1958年,消滅麻雀進入高潮,據統計,消滅麻雀1.9億多隻。
  • 我國麻雀大多是從蘇聯進口的?研究發現純種中華麻雀幾近絕種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滅四害運動中麻雀劫難1955年,首次提出將麻雀與老鼠、蒼蠅、蚊子一起列為必除的「四害」。1956年,正式展開滅雀運動,要求分別在五年、七年或十二年內基本上消滅包括麻雀在內的「四害」。甘肅、陝西率先開始,隨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逐步展開。
  • 身邊的野鳥之麻雀與山麻雀
    觀鳥之後才發現,原來世界各地叫作「麻雀」的鳥長的並不一樣,全世界麻雀共有19種,而中國產的有5種,身邊能見的只有2種——[樹]麻雀與山麻雀。麻雀雖有多種,但大小相近,體上大都有細碎黑褐色斑點,也許是鳥名中「麻」的意思吧。其中樹麻雀為廣布中國,為最常見的麻雀,常直接稱為「麻雀」。樹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體長僅為14釐米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谷鳥特徵。
  • 麻雀骨頭的硬度
    仔細辨識,哦,那是麻雀的叫聲。不知何時,幾隻麻雀光臨窗外,在那裡高興地交談著什麼。聲音絲絲縷縷,像一根棉花棒在掏耳朵,讓人痒痒的、酥酥的,直擊神經與心跳。久居都市,鳥聲漸遠。有時在公園裡和居民區裡,才看到被關進籠子裡的鳥兒在跳來跳去。偶爾飛過幾隻麻雀,或者見到幾隻麻雀嬉戲飛起,剎時會湧出久違的親切與兒時的懷想。麻雀,我們已經分開得太久太久。
  • 毛澤東與麻雀的故事
    麻雀如何成了「四害」?   1955年,毛澤東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於是指示:麻雀是害鳥,能不能消滅它們?農業部副部長劉瑞龍找到中科院前任動物所副所長錢燕文。錢回答,我們對麻雀的食性還沒有系統研究過,不敢肯定是否應當消滅麻雀。
  • 男子在自家院內先後打死1隻環頸雉19隻麻雀和1隻沙半雞 被判6個月
    據江蘇南京警方消息,2017年11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劉某發現一隻野雞(後證實為環頸雉)落在自己家的草垛裡,於是便在天黑後拿木棍將野雞打死;2017年12月中旬,劉某在自家牛舍裡和後院杖子上先後四次用彈弓打死十九隻麻雀;2017年12月19日,劉某駕駛車輛駛出嘎密山的時候,拿彈弓將路邊的沙半雞打死放在了車裡,之後又在村子西北方向邊防公路旁看見另一隻沙半雞死在路邊,劉某又下車撿回來放在車裡
  • 以前麻雀是農村四害之一,現在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以前的農村四害反而變成了保護動物。我們大量砍伐森林,使得麻雀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以及大量農藥的使用,甚至一些人還專門捕捉麻雀。
  • 捕捉麻雀
    開始麻雀見狀十分謹慎,不敢飛落在樹枝上,慢慢地麻雀進窩或從窩裡出來就上樹枝站一會兒。麻雀覺得樹枝上玩兒也挺安全,逐漸地嘰叫著飛來樹枝不少。看到時機成熟,我悄悄地在樹枝上系了一些馬尾套環。不一會兒,又有幾隻麻雀飛落在樹枝上亂跳。這時,我突然從暗處出來抖著上衣嚇唬它們,一隻麻雀受驚無備一條腿正巧上套。我抓著這隻麻雀讓小朋友們看,小朋友們十分高興,他們都說我捕雀有術。
  • 麻雀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它到底吃啥?
    雖然樹麻雀(簡稱麻雀)貌不驚人,它卻在2000年被列入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名錄。任何非法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為什麼平凡無奇的麻雀會成為國家保護動物?這還要從50多年前說起。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裡,中國人普遍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是危害糧食生產的害鳥。1958年,中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麻雀和老鼠、蒼蠅、蚊子一起,被列為需要清剿的「四害」。
  • 動物科普 | 麻雀也是保護動物!它到底都吃些什麼?
    無論我們走在哪裡,總能看到天空中飛著幾隻出鏡率很高的小鳥——麻雀。麻雀是雀科鳥類,它的中文名叫「樹麻雀」。在自然界中,還有「山麻雀」、「家麻雀」」等。雖然樹麻雀(簡稱麻雀)貌不驚人,它卻在2000年被列入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名錄。為什麼平凡無奇的麻雀會成為國家保護動物?這還要從50多年前說起。
  • 北京人年食麻雀逾百萬 昔日「害鳥」待拯救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電(馬曉春)今天早上,北京市林政稽查大隊在京郊森林公園放生了五百多隻麻雀。這些鳥兒成群結隊飛到柏楊樹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解放了。  這些麻雀是昨日北京市林政稽查大隊在鳥市專項稽查之後救回的。放生人員說,現在適值小蝗蟲繁殖季節,鳥兒放生到郊區有水有草的林子裡,只要吃上一兩條小蟲就能恢復體力,開始活蹦亂跳了。
  • 它是曾經的四害之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說到四害,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老鼠、蒼蠅、蚊子和蟑螂。沒錯,這的確是四害,不過這是新四害,大家知道嗎,以前舊四害中是沒有蟑螂的,以前的舊四害分別是老鼠、蒼蠅、蚊子和麻雀。可麻雀今非昔比了,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的麻雀頗有點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感覺,它不僅被沉冤昭雪清除出四害行列,而且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二類保護動物。麻雀的命運十分曲折,50年代把麻雀列為四害之一,在當時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據說麻雀與人爭食,一年能吃兩公斤的糧食。因為麻雀是一種專門以吃農民糧食為生的鳥類,對農作物的危害極大,農民見到麻雀幾乎是人人喊打。
  • 國鳥評選遭網友惡搞 網絡投票麻雀居首呼聲甚高
    誰知灰不溜秋的麻雀竟以35.8%的支持率榮居榜首。  投票支持麻雀為國鳥的網友雖多,然而,反對者的呼聲也十分高漲。  平民麻雀深入人心  無論是通俗易懂的歇後語,還是膾炙人口的諺語,似乎都和麻雀很有緣。記者發現,中外歇後語和諺語關於麻雀的明顯多於其他動物,然而,這些似乎都在譏笑麻雀,貶低麻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