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示:雖然今天麻雀是受中國法律保護的動物,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麻雀是不折不扣的「全民公敵」,「麻雀戰」源頭是中共中央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隨後毛澤東同14個省委書記商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時候,將「除四害」寫進了第27條。
鳳凰衛視10月22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58年12月13日的上海,天還未亮,吶喊聲便在全市城鄉此起彼伏,到處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人們扶老攜幼出動,有的上房頂,有的站馬路,有的奔田野,可謂是崗哨林立,這一天是全市統一打麻雀的日子,滅麻雀的手段有捕殺、毒殺、打殺,還有150個火槍區在乒桌球乓的放槍,著名作家沙葉新回憶,那天他和同學爬到公路兩邊的一些大樹上不停地敲著鑼鼓、臉盆和一切能發出響聲的東西,使疲於奔命、驚魂未定的麻雀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然後紛紛墜地死亡,僅這一天上海就消滅麻雀十九萬四千四百三十而只。
雖然今天麻雀是受中國法律保護的動物,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麻雀是不折不扣的「全民公敵」,「麻雀戰」源頭是中共中央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隨後毛澤東同14個省委書記商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時候,將「除四害」寫進了第27條,規定最多在12年內基本消滅老鼠、麻雀、蒼蠅和蚊子,在圍殲戰中,一些有責任感的科學家坐不住了。
1956年秋,動物學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展開了一次麻雀問題的討論,率先打破沉默的是中科院生物學家朱洗,他舉了一個例子,1744年德國的腓特烈大敵懸賞除滅麻雀,結果因為沒有天敵,果樹顆粒無收,腓特烈不得不收回成命,從外國運來麻雀,加以保護和繁殖,朱洗認為「是否應該消滅麻雀尚應考慮」,幾位動物學家表示了贊同,朱洗們的觀點引來了生物學家周建人的反對,身為教育部副部長的周建人在《北京日報》刊發文章,《麻雀顯然是害鳥》,以自己幼年的經驗斷定,「麻雀為害鳥是無須懷疑的」,他強調「人類是能支配自然的,決不是順民」,而秉承科學實證精神的鳥類學家鄭作新和他的同事們則走訪了農村,採集了848隻麻雀標本,逐個解剖最終得出結論,一年十二個月中只有在七八兩個月間有雀成長的時候才啄食莊稼。
來訪的蘇聯生物學家米赫羅夫也說,麻雀只在成群吃穀子的時候予以消滅才是對的,或許是受以上的意見影響,1957年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補充了一句,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在城市和林區的麻雀可以不要消滅,不過這個有限的修改很快就淹沒在大躍進運動中了,麻雀到底何去何從呢?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