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國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第62個年頭,那些年全民動員搞衛生的往事老上海人想必不會忘記。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除四害》的社論,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當年消滅麻雀是上海「除四害」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活動,大家敲鑼打鼓,用「轟、打、毒、掏」的綜合戰術,給麻雀以殲滅性的打擊。當然,這也是愛國衛生運動中走過的一段彎路,不過「除四害」活動對傳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搞衛生原是防細菌戰
當年為什麼要全民動員搞衛生?搞衛生又為什麼要和愛祖國聯繫在一起呢?這就要從解放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說起。
上個世紀50年代初,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從1952年1月28日開始,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不斷發現有敵機投下的大量蒼蠅、跳蚤和蜘蛛;同年2月29日至3月5日,美軍飛機侵入我國東北上空,撒下帶有細菌的昆蟲、樹葉等動植物達40多次。對此,我國衛生部、中科院等部門的有關專家組成了調查小組,親臨現場採集樣本,經鑑定,這些昆蟲樣本上都帶有能導致惡性傳染病發生的細菌。也就是說,美國侵略者實施了細菌戰。後來,由瑞典、法國、英國、義大利等7國科學家組成的調查委員會對此事進行了調查,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於是在3月14日,當時的國家政務院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員會,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擔任中央防疫委員會主任,毛澤東主席還專門題了詞:「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接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就這樣在全國開展了起來。
其實上海一解放,上海市政府就開始著手建立群眾性衛生運動的組織體系。1949年5月30日,陳毅同志和粟裕同志籤署的軍管會衛字第一號布告,就是預防夏令傳染病。當時上海地區最厲害的傳染病是天花和霍亂。陳毅和粟裕下令部隊醫務人員參與、組織300多支防疫注射隊,為廣大市民接種疫苗,及時遏制了霍亂的流行。為了扭轉上海地區的衛生狀況,1950年1月,成立了上海市清潔委員會,由時任副市長的潘漢年同志擔任主任委員。上海的清潔衛生運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掃除成為上海市民經常性的集體活動。
在抗美援朝反細菌戰的時代要求下,上海市的清潔衛生運動改為防疫衛生運動,大掃除也升級為消滅病蟲害,進而又提升為愛國衛生運動。1953年1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上海市愛國衛生委員會」改名為「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加上「運動」這個關鍵詞,就是要號召和動員廣大民眾來參與這項持續而有聲勢的、利國利民的、改造中國的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