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最常見的鳥類之一,也是非觀鳥人士能叫出名字的少數鳥種之一。沒有觀鳥之前,我想當然以為全世界的麻雀都是一樣的。觀鳥之後才發現,原來世界各地叫作「麻雀」的鳥長的並不一樣,全世界麻雀共有19種,而中國產的有5種,身邊能見的只有2種——[樹]麻雀與山麻雀。
麻雀雖有多種,但大小相近,體上大都有細碎黑褐色斑點,也許是鳥名中「麻」的意思吧。其中樹麻雀為廣布中國,為最常見的麻雀,常直接稱為「麻雀」。樹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體長僅為14釐米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谷鳥特徵。臉頰部左右各一塊黑色大斑,這是區別於其它麻雀最易辨認的特徵之一。它們的棲息所和覓食地常就在城鎮村落中,但本物種僅見於平原,山區難見它們的身影。麻雀是典型的親人種,活動於人類活動較多的環境,它不怕人,喜在屋簷瓦片下或牆洞(比如空調洞等)做窩,有時也會佔領家燕的窩巢。也會在人來人往的熱鬧路邊的可見樹洞裡築巢。
麻雀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都喜歡成群結隊地活動,或集體覓食,或聚在一起唧唧喳喳。
1958年4月21日,《北京晚報》在顯赫位置上刊載了一首詩——
這首現在看似荒唐的打油詩,它的作者竟是時任中國文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當不該說話的人討好政治勉強說話時,留下的遺產多數是不光彩的。大量麻雀和其他小型鳥類因滅麻雀運動而喪命,據不完全統計,僅1958年3月至11月上旬,全國捕殺麻雀即達19.6億隻。很快這種人工幹預生態環境行為的不良後果開始顯露,一年以後,各地陸續出現園林植物蟲災,有些還是毀滅性的,農業生產反而遭到嚴重影響。
有研究證實,在麻雀的食譜中,人工種植的穀物僅佔不到50%的比重,麻雀在繁殖期以昆蟲育雛,能消滅大量害蟲。害蟲也是麻雀的食物之一
麻雀幼鳥
山麻雀體型與樹麻雀相近(14釐米),但雄鳥顏色豔麗。雄鳥頂冠及上體為鮮豔的黃褐色或慄色,雌鳥色較暗。雄成鳥
雄幼
雌成鳥
雌幼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同樣,貌不驚人的麻雀作為生態鏈中一環,也有它自己的重要地位。簡單的一刀切想要完全消滅它們,反映出的是人的自大和無知。歷史已經走遠,願今後的我們對待生態平衡,能多一些敬畏、少一些強人意志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