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人們還在夢鄉裡,小鳥已經呆不住了,用它全部的熱忱來讚美、來歌頌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這兩天隔壁老太太從外地回來了,黎明又恢復了原有的熱鬧,麻雀圍著房前屋後,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老太太是個信教徒,以前每個禮拜天都去教堂做禮拜,現在走不動了,依偎在窗前,經常的在窗臺、空調外機上撒小米粒,惹得小鳥們一片鶯歌燕舞,熱鬧極了。我喜歡這樣的場景,經常的和老太太一樣,躲在房間裡,隔窗相望,分享這一快樂的時光。
老太太不在家的幾個月,顯得分外的安靜,安靜的有些不習慣了。好幾次做飯,總能聽到走廊上有咕嚕咕嚕的聲響,一開始不經意,以為是風吹窗簾的聲音,有一回無意中發現,室外的排氣管有動靜,我以為有老鼠,站在走廊上還用小竹竿敲了兩下,這一敲不要緊、嗖的一下,飛出兩隻麻雀來,我探出窗口去張望,那兩隻麻雀不示弱,圍著窗口來回的嘰嘰喳喳,飛的相當勇猛。我斷定麻雀在氣道口坐了窩了,肯定還在生兒育女,否則,不會有那麼的勇猛,可憐天下父母心那……。我開始留意這個做在氣道口的鳥窩,有時做飯的時候,我就看著這根管子,本來物業來整頓應該把它包起來的,幹活的偷懶,每家每戶還出來一百元錢、我不太計較這些小事,他沒包我也沒再去找,塞翁失馬,現在倒是我的一道風景線。這鳥爸鳥媽可忙活了,飛進飛出的,嘴上銜著東西,一進窩就能聽到一片嗷嗷待哺的嘰喳聲,我小時候見過這情景,光禿禿身子,嘴張的比身子還大,閉著個眼睛,嘰嘰嘰嘰的叫個不停,嘴邊有兩根黃線。因為我曾經爬到四層高的樓頂,爬到屋簷邊,掀開瓦片,看到過麻雀窩裡的小麻雀,就是這樣嗷嗷待哺的,一窩的小麻雀,鳥爸鳥媽可辛苦了。我隨手拿了點小米 ,連同水一起放在了鳥窩下面的空調外機上,人躲進了房間裡,目不轉睛地盯著,想讓它們多吃點,誰知這鳥爸鳥媽不領情,一動不動,我仔細的一看,它們每次回來,嘴上叼的都是蟲子,哦,原來營養均衡,不需要外來的幫助和指點,小動物都知道唯物辯證法,太好笑了……
麻雀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五十年代敲鑼打鼓,鞭炮齊鳴,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都沒咋地它,除了一點驚嚇,照樣勇敢地飛翔在藍天上。它也是隨環境而變,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和其他物種一樣,無所不能,不需要人類太多的幫助。西雙版納的亞洲象,你不請,它自到,照樣大模大樣,有恐無視地闖進你的苞米地;在東北那會狼經常偷襲你的羊圈,掏心掏肺地糟塌羊群。
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作的孽,過多的砍伐、墾荒、天天的戰天鬥地,最終把自己鬥裡面去了。現在知道要保護資源了,金山銀山了,退耕還林,土地休生養息,還要人工繁殖,回歸自然,在我眼裡都是亡羊補牢,無濟於事,這種野蠻的掠奪性的破壞,幾代人都難以修復,所以提出兩個一百年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在「還債」。天底下的生靈不能脫離自然法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否則你保護也罷,繁養也罷,過多的、人為的幹預,造就出來的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怪物」。難道不是嗎?你看看小區裡的野貓,還有野性嗎?麻雀都能欺負它,真的,我見過麻雀偷它的貓糧,它一撲,鳥一飛,來回幾次兩隻眼睛一眯,頭一低再也不動彈了。反過頭來你再看看當年被打為「四害」的麻雀,經過了史無前例的運動,現在無恐無慌的,不計前嫌與人為鄰,窩都做到家裡來了,記得小時候回老家,只有燕子才有這樣的待遇,可見,任何事物都在改變,適者生存,與世界相融才是生存之道,有了生存你才能談做人做事,無所不能的小麻雀,你太可愛了。
我喜歡觀察,注意細節,生活中有許多細節,你也許不經意,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可以折射出你的人品,影響你的人緣,決定你的發展和未來。細節包含著許多人的質地,許多尊重,許多敬畏。是是非非,對對錯錯,達官顯貴、黎民百姓,你必須持一樣的心,呈一樣的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你平靜的心,正確的理解細節,你一定會有收穫,「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細節決定成敗,別小看了身邊的點點滴滴。
人總是要老的,在變老的過程中,你不妨觀察一下身邊的老人,聽聽他們的言語,你會有許多的啟發。無奈的老太太,歡快的麻雀,鮮明的對照。生活依舊,日出日落,年復一年,不變的是歲月,可變的是你我,在不變可變之中,偷一份好心情,閒一眼細節,你會有不樣的感覺……(這是我的第一百篇碎筆頭,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