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麻雀

2020-11-25 新民晚報
  湯朔梅

  春夏季,每每看到麻雀們在村落裡吱喳時常想:世上還有比它數量更龐大的群體嗎?出於好奇而百度,得知除了南北極、沙漠地帶,其蹤跡遍及各大洲,凡有人處則有麻雀,就像凡有井水處即詠柳詞一般。所以對於人類,可能分不清許多鳥類,但不會不認識麻雀。除非你不食人間煙火。

  麻雀的知名,絕不因其名貴,恰恰是普通。普通得沒有漂亮羽毛,沒有夜鶯、燕子、八哥的歌喉。終其一生穿著灰不溜秋的外套,終日拉呱不完的家長裡短。麻雀一定是有語言的,否則它們整天在嘮嗑什麼呢?也許這是它們的天性,一清早就在屋簷下、場角邊、樹梢上啾啾,直到天黑。

  它們的家在哪裡?每年春夏,是其最忙碌的時候。那是它們的繁殖季,要擇偶,要找地方做窩。這時,麥子、油菜籽將登場,田野裡蟲蟻豐富,這是餵食雛鳥的上佳食料。其窩往往在現成的瓦楞下,或者在茅草屋的簷下啄出一個洞。它們不會在樹枝間搭建巢,喜歡與人類比鄰而居。它們也打鬥,不是為搶奪窠巢就是為擇偶交配。但其爭鬥也君子,從不因之而頭破血流。我想它們整天爭攘、嘮叨的大概就是這些鳥事。之後又和好如初,於是一起覓食,玩耍取樂。若發現有一個覓食的去處,它們總會群起前往,少則幾十隻,多的成百上千。輕捷地掠過樹梢、莊稼地,像大集體時出工的農民。它們風裡雨裡,永遠這樣。其實,你若細心觀察,有時就會發現一隻麻雀,落單在電線桿高處,或樹梢上,啾啾個沒完,或者一聲不吭,像在想什麼事兒。甚至老半天一直這樣。如果說麻雀的群體是一個抱團取暖的大家,那麼,那隻落單的麻雀,則是其中的詩人了。它的存在似乎在告訴這個群體:即便再普通、卑微,心中還應有詩與遠方。儘管這詩與遠方遙遙無期。

  在人看來,麻雀是個樂天的群體,終日無憂無慮。不是覓食、繁衍後代就是在稻穀場上捫蝨談天。其實,它們也有煩心事。從前,茅草屋、牧場到處都是,做窩不成問題。如今卻沒了,所多的高樓大廈瓦楞沒間隙,成年麻雀還能將就,晚宿樹林。但繁殖季必須有窩。它們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幾千年,但依舊上無片瓦屬於自己。也許是已習慣,也許是無可奈何,就不去想它了。最難熬的是大雪紛飛的冬季。鼠類早已囤積得滿倉滿缽的,穿著厚厚的裘皮大衣,在洞穴口欣賞雪景。而麻雀卻沒有隔宿的食糧,僅靠嗦子裡的夜糧,維持不了兩三天。於是它們一聲不吭,憂傷地注視著茫茫原野,祈禱東方升起太陽。實在挺不住時,就鋌而走險,卻遭人類設下的陷阱、網罟。

  那是冬天。但在其他季節也並不安全。由於沒有窩而夜宿樹林,在有月亮的夜晚,捕鳥人在月亮的方向撐開一張絲網,隨後搖動樹幹。受到驚擾的麻雀們,在朝光明飛去的同時,卻落入圈套。第二天,它們被扒皮、剖膛後晾在菜市上,袒露出血跡已凝固但發達的胸肌,不甘心地睜著空蕩蕩的眼睛。此刻,它的眼睛是否看到了詩與遠方呢?有人自言自語: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你看那顆心臟還在搏動呢!

  但第二天太陽升起前,麻雀群又在村落裡啾啾了。似乎昨晚什麼也沒發生。看來麻雀這個弱勢的群體,有著一顆永遠向著未來的心。否則它們怎麼生存下去呢?

  即便人類不公,甚至於殘忍,但它們還是喜歡與人類作鄰居。不即不離。小時候的我,曾飼養過白頭翁、烏鵲、斑鳩,但幾次試養麻雀而不成。它們用堅硬的喙啄籠子,寧可餓死,也不食你餵的飼料。我由是而敬佩這卑微的小生命:我們可以與你們人類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憑堅韌團結活出尊嚴。但不需要施捨,更不願成為你們的玩物。

  士可殺不可辱!

  窗前,麻雀們正蹦躥啁啾得歡。我總以為,那就是我小時候見到的麻雀,它們未曾老死。即便在他鄉遇見它們,也同樣認為。它們因為樂天而永遠不會老。然後又無端地想,如果我們的周圍沒有了麻雀和它們的嘮叨,這世界該是怎樣的寂寞呢?

相關焦點

  • 老麻雀大白貓小麻雀
    估計是大白貓受到了突然的攻擊,大白貓於是就拚命地奔跑,也許是大白貓被攻擊得糊塗了,她竟然沒有朝屋子裡逃竄,而是在土場上繞圈子狂奔逃避。看來大白貓逃是逃不了了,老麻雀一直在追逐著大白貓,上下翻飛,有機會就俯衝下來叼啄大白貓。
  • 身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麻雀,在農民眼裡為何沒有燕子受歡迎?
    而在農村最常見的兩種鳥類,就是麻雀跟燕子,別看這兩種都是鳥類,可是在農民的眼裡卻截然不同,相比較煩人的麻雀,農民們似乎更喜歡燕子。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麻雀主要以穀物為食,自古麻雀就被人們冠名四害之一。
  • 麻雀隨處可見,可為什麼麻雀的屍體難以見到?
    麻雀可能是我們最常見到的一種鳥類了,它們分布範圍非常廣,種類也非常多,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見到的都是活蹦亂跳的麻雀,很少見到死亡的麻雀,那麼問題來了,麻雀死亡後,它們的遺骸去哪裡了?它們又能活多少年呢?麻雀麻雀的體型較小,體長只有14公分左右,體重只有30克左右。體型較小的它們為了維持體溫,對食物的需求量很大,每天都要外出覓食。
  • 麻雀遍地都是?其實我國絕大多數麻雀是進口的,中華麻雀幾近滅絕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麻雀的分類,麻雀有27種(黑頂麻雀、索馬利亞麻雀、科爾多凡棕麻雀、南非灰頭麻雀、家麻雀、慄麻雀、阿拉伯金麻雀、黃腹麻雀、鸚嘴麻雀、灰頭麻雀、阿布德庫裡麻雀、黑胸麻雀、棕背麻雀、索島麻雀、金麻雀、南非麻雀、死海麻雀、樹麻雀、棕麻雀、叢林麻雀、肯亞麻雀、山麻雀、雪萊棕麻雀、荒漠麻雀、東非麻雀、斯氏麻雀、亞洲荒漠麻雀),在我國有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
  • 麻雀的壽命是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我們小時候的農村上,經常看到麻雀成群結隊地穿梭在竹林和森林之中,尤其是在曬穀物時,只要人離開一會,就會有很多麻雀來偷吃,但是麻雀的警惕性非常高,人稍微一接近就會飛走。
  • 小時候抓麻雀的趣事:如果你也幹過,那就一起來回憶吧!
    推開窗戶,張大惺忪的睡眼,循著聲音尋找,在院子裡花叢中,看到兩隻麻雀在輕盈地歡唱,跳躍。麻雀形不驚人,貌不壓人,聲不迷人。沒有華麗的外衣,色雜,躲在田間地頭輕易看不見。冬天田野裡沒有了東西可吃,麻雀大都聚集在,場院草垛裡,房簷下,豬圈旁……下雪天,掃開一片空地,撒一把穀物,用針線筐,或饃饃筐反蓋在上面,一邊用三四十公分的小木棍撐起,小棍下端系上麻繩,另一端遠遠的牽在手裡,靜等麻雀上鉤了。
  • 歸來吧,麻雀
    喜歡天一亮麻雀就來喚他起床,那嘰嘰喳喳的啼啾就像一支動聽的歌;喜歡在讀書做作業時,麻雀飛到窗臺上來陪他,骨碌碌的小眼裡全是柔情。  可現在,麻雀都飛走了。  也許,是人們的肆意捕殺,讓麻雀逃離了生養它們的故鄉?  村子裡有那麼一些人,一有空就四處獵取麻雀。
  • 麻雀電視劇結局和麻雀真實身份大揭曉
    帶武器了嗎 沒有。如果走不掉,那邊樓梯口有個電閘,你撞上去就行。春羊緊咬著嘴唇堅定地點了一下頭。中年男人笑了:我想請你跳個舞,這是工作。《夜上海》的歌響了起來。中年男人說,知道嗎,這是周璇唱過的歌。有一個明星公司的女演員,特別喜歡周璇的歌。中年男人是陳深,他的微笑中,眼淚流了下來。這時候,距離解放上海的炮聲,已經越來越近。
  • 麻雀的友誼
    聽到頭頂上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抬頭一看,是一隻麻雀在撲稜翅膀。找了一會兒,才發現有隻麻雀順著衛生間換氣扇的通氣口鑽進來了。之前的塑料管老化了,要換新的管子,還沒有換,所以麻雀就從玻璃窗上的圓口鑽了進來,由於向光的一面都是玻璃,麻雀大概眼花了,所以找不到出口。麻雀飛到家裡來,已經不是小概率事件了,相反,是很常見的現象,就像走在街上總能遇上小黃毛。
  • 麻雀為什麼是保護動物?
    第一,麻雀主要以農作物為食?麻雀是我們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它們總是成群結隊的在房頂、樹上、牆上、電線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而且如果你去到田裡,通常會有成片的麻雀從中飛出。據統計,在麻雀沒有從四害除名之前,全國範圍內捕殺的麻雀數量超過了10億隻。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積減少並沒有讓糧食增產,反而因為大多數昆蟲缺少了天敵造成了嚴重的病蟲害。因此,了解到真相之後,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錄」中。
  • 麻雀·彈弓·燕子窩
    用餐後,散步於青島青泉礦泉水公司寬敞整潔的廠區,走著走著,我驀然遇見幾群站在蘋果樹、桃樹、棗樹枝椏上的麻雀,它們旁若無人地嘮著家常,互相追逐打鬧著,完全沒有顧及到天氣已經轉涼,唧唧喳喳把早已變黃變枯的樹葉撞得譁譁作響。        不知為什麼,瞧著麻雀們快樂嬉戲的情景,宛若過電影情節一般,好多塵封的往事和感慨被重新勾出。
  • 辦公室住著一窩麻雀
    我繞到辦公樓的拐彎處向外張望,果然發現有兩隻麻雀在牆外那個圓洞口進進出出。原來這裡住著一窩麻雀!沒想到聰明的小鳥從外面的洞口進入,把這深約兩尺的圓洞當成了自己的家。這兩隻一定是麻雀爸爸和麻雀媽媽,那在洞中不停嘰嘰鳴叫的,一定是它們的孩子。我可愛的鄰居們。在小麻雀的歌唱裡,我每天平靜地工作著,這歌聲提醒我,我的身邊存在著一窩生命。
  • 網友問:麻雀的壽命是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那時候我們還會用棕樹須和馬尾,來編制一種綁腳套,放在麻雀經常出沒的地方,就很容易把麻雀套住,後來市場上有了專門捕捉麻雀的大網,而且捕捉麻雀的人也多了,近幾年農村上麻雀就少了很多,以前的農村四害反而變成了保護動物。麻雀的天敵麻雀以小蟲子和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在自然界中,麻雀的天敵有很多,比如老鷹、蛇、黃鼠狼等等,但是造成麻雀數量銳減的還是人類。
  • 毛澤東與麻雀的故事
    麻雀如何成了「四害」?   1955年,毛澤東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於是指示:麻雀是害鳥,能不能消滅它們?農業部副部長劉瑞龍找到中科院前任動物所副所長錢燕文。錢回答,我們對麻雀的食性還沒有系統研究過,不敢肯定是否應當消滅麻雀。
  • 麻雀飛進家裡預示什麼?屋簷下麻雀搭窩好不好
    那麼,麻雀是不是保護動物呢?家裡突然飛來麻雀有什麼預示?麻雀在屋簷下搭窩好不好?麻雀的命運可謂是一波三折,在歷史上,麻雀曾經一度被列入「四害」而遭到捕殺,但是現在已經得到「平反」:在2000年8月1日,國家林業局已經將麻雀列入了《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之中,所以麻雀是保護動物
  • 麻雀和狗尾巴草的愛情
    過了一段時間,狗尾巴草越來越粗壯了,麻雀似乎也發現了這一點,便飛來歇在上面,那狗尾巴草怎能承受得住麻雀的重量,彎彎地垂下了牆頭,但卻並沒有折斷,麻雀悠然地在上面蕩著鞦韆,等麻雀一飛走,草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 麻雀骨頭的硬度
    那個時候太窮,人們不想這些家雀兒與人爭食,於是田間地頭扎了稻草人嚇唬麻雀;曬穀子的時候,就要小孩子去看場,以免豬的糟蹋和麻雀啄食。我就當過很長時間的&34;。稻草人有沒有起到嚇唬麻雀的作用我不知道,我這個巡視員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因為這些麻雀特別機靈,看到你走來或者彎腰,就一鬨而散。反正我當了多年的麥場&34;,一個麻雀也沒有逮著。冬天時,偶然會見到麻雀在雪地覓食。
  • 樹麻雀住家裡 家麻雀在樹上—新聞—科學網
    ■趙序茅 麻雀由於太常見,很少有人關注它們的種類,以為見到的麻雀都是一個樣。事實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個種類,不過在中國卻並不「興旺」,僅有5個種類,即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中國只有5種麻雀,但全部見過的人又有多少呢? 說來也巧,麻雀是我在研究所期間認識的第一類鳥。
  • 純種中華麻雀幾乎在中國絕跡,為什麼要進口麻雀?
    麻雀應該是我們最常見的小鳥了,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能聽到麻雀在外面嘰嘰喳喳的叫聲,在野外,麻雀也是分布最多的,特別是農村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麻雀的身影。然而,如今我們常見的麻雀卻大多都不是我國的原有種類,絕大部分都是從蘇聯進口的麻雀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曾經麻雀也有過一段浩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麻雀。
  • 金毛撿到小麻雀,主人用狗毛給麻雀做鳥窩,狗狗接下來舉動暖心了
    網友阿凡家裡養了一隻金毛,一次帶女兒出去遛狗的途中,遇到了一隻不會飛的小麻雀,金毛嗅覺和聽覺都十分敏銳,第一個發現了麻雀,並且掙著繩子把女兒拉到了麻雀的跟前。麻雀在半個世紀前曾為四害之一,當時被捕殺了不少,如今麻雀數量銳減,已然成為二級保護動物,不知是吃農藥糧食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殘留還是麻雀的膽子變大了,麻雀的反應速度也變得遲鈍了。女兒才七歲大,正是童心瀰漫的年齡,看到小麻雀後就覺得很可憐,把它捧在手心給阿凡看,阿凡見周圍也沒有樹木,只有路邊青草,如果鳥兒一直不會飛翔的話很可能遇到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