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麻雀會認人

2020-12-10 憩夕

「嘰嘰喳,嘰嘰喳,老鼠麻雀要搬家,搬到東,東邊抓,搬到西,西邊抓,所有出口全堵上,到處肖(不知為哪個字,布置的意思)上大鐵夾。」小五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教她唱這首兒歌了,說是除害歌。老鼠是害她能理解,麻雀為什麼也是呢?父親就給她講,麻雀吃稻子,危害莊稼,也是害。

捕鼠夾

小五兒的隔壁住著二爺爺一家,他們家男丁興旺,不像小五兒家到她這一輩,只有五個女兒。小五兒的二奶奶三十好幾的時候生了她的大老叔,以為這是最後一個孩子了,後來四十多歲的時候又懷孕了,生下來還是個男孩兒,為了區分,小五兒她們叫他小老叔。大老叔年齡和小五兒的大姐姐大燕年紀相仿,小老叔和小五兒的二姐姐英子和三姐姐秋兒差不多大,雖然輩分上要叫他們叔,但實際玩的時候沒大沒小。大老叔和小老叔愛在冬天掏麻雀窩,小五兒姐妹是跟屁蟲,希望他們掏到鳥蛋或者鳥能分一杯羹。掏鳥窩要在晚上,白天的時候麻雀出去覓食,不在窩裡,晚上麻雀在窩裡睡著了,很容易得手。老叔們白天踩點,晚上搬了梯子悄悄下手,小五兒幾個在下面扶梯子,他們登梯子上房簷,……大多數時候一無所獲。小五兒灰心喪氣,但每次老叔們躍躍欲試的時候她還是緊隨其後,希望出現奇蹟。

奇蹟真的出現了,那一晚上他們終於找到了這群麻雀的老巢,一群孩子,每人分到了一隻。孩子們找來線繩,把麻雀的腿拴住,晚上系在門上、窗欞上、椅子上、草帶架子上……防止它們飛跑,白天孩子們牽著麻雀滿場院的跑。小五兒的小雀在她身後遠遠的地方撲稜稜地飛,小五兒覺得自己不能像麻雀一樣飛到高空,只能讓它低就來和自己作伴了,這樣她感覺自己也會自由飛翔了。老叔們的掏麻雀窩比較低級,更高級的方式是用氣槍打。小五兒的村子裡有個叫小烙鐵的男孩子就有氣槍,他的槍法很好,常常拿著氣槍打麻雀,附近的麻雀都快被他打光了。老叔們無鳥窩可掏,有點寂寞。

冬天的小麻雀

小五兒的那隻小麻雀不吃不喝,越來越憔悴。大燕、英子、秋兒和四胖(小五兒的姐姐)的麻雀已經先後斃命,被放進灶坑,烤得外焦裡嫩,進了各自的嘴裡,姐姐們勸小五兒也把這個病歪歪的麻雀烤了算了,可是小五兒堅持要養,並聲稱這會是村裡的麻雀倖存者,必須好好養。她把小米泡一些水,餵給麻雀吃,這個辦法是她看到母親餵小雞仔學來的。小麻雀估計是真的餓了,也可能接受了囚徒生涯,開始吃起小五兒餵的小米,漸漸有了精神,羽毛也由乾枯而變得有光澤了,漸漸地,獨對小五兒很依戀,常常啄她的手玩。

小烙鐵打死的麻雀很多,吃不完,都凍起來放在那貯存了。他不是喜歡吃烤麻雀,他是要為民除害,他因為打死了很多麻雀被村長表揚了,他成了除四害的標兵。他對打麻雀這事就有了更大的熱情。村裡的麻雀被他打得只剩下一隻老家賊(老而聰明的麻雀)和小五兒手裡這隻了。

那隻老家賊會認人,他每次看見小烙鐵出來,就飛到他氣槍的射程之外,「嘰嘰喳、嘰嘰喳」地叫個不停,小烙鐵覺得是在罵他。

小五兒常常想要不要放了自己這隻小雀雀呢,她和小雀雀都是朋友了,再囚禁它是不是不夠朋友呢,但也擔心放了這隻小雀雀會不會讓小雀被小烙鐵打死了呢。

這一天,小五兒照例出來遛麻雀,她在前面跑,小麻雀在後面飛,跑了幾圈之後,小五兒發現小雀不見了,那根拴著小雀的長長的繩子的這一頭還在她的手裡,那一頭的小雀哪裡去了呢,找了一圈,發現在她的腳下,麻雀的翅膀被繩子攪住了,在地上撲稜,她在跑的時候沒注意給一腳踩扁了。

飛翔的麻雀

小五兒哭得很傷心,她失去了她的雀友,她覺得是她的囚禁讓它喪了命。小五兒很孤獨。

小烙鐵每天跟那隻經驗豐富的老家賊較勁兒,發誓要除惡務盡。這一天,老家賊在高高的樹梢上嘰嘰喳喳地罵,小烙鐵氣不過,拿著氣槍,對著老家賊的方向,一邊說「我就不信打不到你」一邊開了一槍,也沒瞄準,也沒考慮射程,就那麼隨手一槍,那隻老家賊忽忽悠悠地從樹梢上跌落了下來,腿在地上蹬了幾下,靜靜地閉上了眼睛。

小烙鐵當時覺得很驚喜。第二天,他拿著氣槍,走在村子裡,沒有了那孤獨的嘰嘰喳喳,小烙鐵也覺得挺孤獨。

吃麥子的小麻雀

小區裡有很多麻雀,下雪了,結了婚的小五兒和小烙鐵會把家裡的碎米、生了蟲子的米揚到小區綠化帶的雪少的地方,一大群麻雀嘰嘰喳喳地飛下來,搶著吃,很熱鬧。餵的次數多了,那些麻雀認識了小五兒和小烙鐵,只要他們經過,就嘰嘰喳喳地飛過來。小五兒和小烙鐵怕小麻雀失去覓食的本領,只在每次大雪過後會餵那麼幾次。

圖片源於網絡,可聯繫本人刪除。

相關焦點

  • 老麻雀大白貓小麻雀
    看來大白貓逃是逃不了了,老麻雀一直在追逐著大白貓,上下翻飛,有機會就俯衝下來叼啄大白貓。這一看,才發現大白貓嘴裡正叼著一隻小麻雀呢。原來是老麻雀要來救這隻小麻雀的。老麻雀原先在土場前面的麥地邊帶著剛會飛的小麻雀玩,她沒有注意到附近的那隻大白貓。其實這隻大白貓在那裡侍機很久了。大白貓趁小麻雀不備,一個老虎撲食就叼住了那隻小麻雀。老麻雀發現了,就立刻衝過來,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她的小孩子。
  • 趣味鳥類麻雀摺紙教程,大麻雀背著小麻雀
    昨天教給大家的麻雀大家學會了嗎?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了麻雀的升級版摺紙教程,只用一張紙折出兩隻麻雀,而且是一隻大麻雀背著一隻小麻雀,今天的這個可以很難折的光步驟就要二十多步,你們可要認認真真跟我學噢!首先,拿出一張正方形紙。第二步,上下對角對摺。
  • 紋身的「麻雀」
    她和普通麻雀最明顯的區別是麻將牌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和特別顯眼的紋身,這種特殊的身體結構也導致了體重比普通麻雀會重一些,不會高空飛行。喜歡波點的服裝。 【性格喜好】-  有點好強,很講義氣的女漢子。-  在喜歡的人面前自然而然的裝可愛。-  喜歡任何可愛的東西。-  組建麻雀樂隊是她的夢想。
  • 西安人身邊的小鳥——麻雀 寄人籬下的『嘉賓』
    只不過,這些鳥雖然見過,但很少人真正了解。在第三十三個「愛鳥周」(4月11至17日)到來之前,我們為您帶來4期系列報導——「西安人身邊的小鳥」,介紹與人為伴的飛羽精靈背後的趣事。    唐朝詩人李嶠在《雀》詩中寫道:「大廈初成日,嘉賓集杏梁。銜書表周瑞,入幕應王祥。暮宿江城裡,朝遊漣水旁。願齊鴻鵠至,希逐鳳凰翔。」此詩一出,唐人便給麻雀起了個雅號,名叫「嘉賓」。
  • 屬麻雀的小班長
    看到題目,你可能會疑惑,十二生肖裡頭並沒有麻雀呀?為什麼這個人屬麻雀呢?這個人是我們書法班的班長,因為嘴不管什麼時候都閒不下來,就讓我們認為他是屬麻雀的了。  上課的時候,他的嘴幫了老師的大忙。
  • 飛進辦公室的麻雀
    這一飛,相當於撞玻璃,「啪」的一聲,麻雀弄出的聲響反倒嚇我一大跳。  有麻雀進屋,這已足夠讓我欣喜了。估計是一隻稚嫩的小麻雀,因為它不如其他飛進辦公室的麻雀老辣,那些麻雀見到陌生人就在屋內盤旋,飛得高,屋裡人夠不著,然後再找準一個出口從容鑽出去。  這隻小麻雀顯然缺乏經驗,誤把透明的窗戶當成了天空,直往上面撲。每撲一次,就碰壁一次。
  • 小麻雀受傷獲老人救養 麻雀爸媽天天來餵食(圖)
    麻雀媽媽叼著食物小心翼翼地接近小麻雀籠中的小麻雀在焦急地等待爸爸媽媽來餵食    重慶晚報訊 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受傷掉到小區院壩裡,居民丁婆婆救下帶回家裡養在陽臺上。小麻雀不會進食,哀鳴聲引來麻雀爸媽。近半個月來,這對老麻雀天天輪流銜食餵養小麻雀,一直在小麻雀附近飛來飛去。    昨日記者一走進丁立英婆婆位於江北區洋河新村17號3-2家裡,就聽到陽臺傳來一陣陣「唧唧喳喳」的聲音,好不熱鬧。記者想走近看看,兩隻老麻雀「撲騰」一下飛走了。    「老麻雀怕人,人一靠近,它們就飛跑了。」丁婆婆介紹,每天天剛亮,老麻雀就會前來餵食。
  • 麻雀居然也會使用藥品,愛讓麻雀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
    實際上,動物也會利用自然界中的一些東西治療自己。一篇全新的中外合作論文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中國的赤麻雀會使用巢中的苦艾作為預防藥物,以減少寄生蟲,保護它們的寶寶健康生長。動物會利用一些藥用植物幫助自己的結論可能並不是新的——早有人發現過這樣的現象。
  • 麻雀骨頭的硬度
    仔細辨識,哦,那是麻雀的叫聲。不知何時,幾隻麻雀光臨窗外,在那裡高興地交談著什麼。聲音絲絲縷縷,像一根棉花棒在掏耳朵,讓人痒痒的、酥酥的,直擊神經與心跳。久居都市,鳥聲漸遠。有時在公園裡和居民區裡,才看到被關進籠子裡的鳥兒在跳來跳去。偶爾飛過幾隻麻雀,或者見到幾隻麻雀嬉戲飛起,剎時會湧出久違的親切與兒時的懷想。麻雀,我們已經分開得太久太久。
  • 大淮新村幾個排煙口成為小麻雀的巢
    閩南網2月23日訊 如果你是一隻小麻雀,你會把家安在哪裡?  塊狀的建築物外,那些豁口,至少是一處著陸之地,避風寒延生命;錯綜交織的電線,半懸在空,剛好為葉蔓開道,綻放生命之花。  偌大的城市,閉鎖的建築,都是人類的;但生命,不只剩下人類;活下去,也不只是他或她的存在方式,還有它。如果方便,請為它留條生命綠道。因為它們,也只是想活下去。  前日拍於泉州市區大淮新村。
  • 歸來吧,麻雀
    可是,沒過幾天,那些可愛的雛雀都死了,死得那麼突然,那麼匪夷所思。大明的父親說,一定是麻雀給它們的兒女餵食了帶有農藥的蟲子,中了毒。  雛雀們死了,它們的父母也不想再留在這片傷心之地。它們飛到哪裡去了呢?大明十分失落。  大明從懂事起,就很喜歡麻雀。
  • 窗臺上的麻雀
    可是最近不行,總有幾隻嘰嘰喳喳的麻雀吵鬧在我的窗前。被幾隻麻雀吵醒的時候,抬腕看手錶,未到將到7點。恨死我了。  這個麻雀,當初曾經是「四害」之一,它要偷吃田間的糧食。為了消除麻雀之害,人們想了不少辦法,人海戰術是最為有效的手段。  小時候牧牛。冬天的時候沒有野外的芳草可供牛兒吃,只好把牛關在牛棚裡。早晚牽牛出去飲水,其他時間在牛欄之間塞上乾淨的稻草,讓牛隨時享用。
  • 小麻雀,在我家搭了個窩
    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和麻雀道早安。久了,讓人心生厭煩,動了驅離之念。鳥爸爸覓食去了,鳥媽媽翹首以盼。新生命離我如此之近,讓人喜不自禁。麻雀的飛不如說是跳更為精準。你看,面對盤子裡的美食,雀媽媽可是警惕著呢,上躥下跳折騰老半天,總擔心屋內的人是否下了什麼套。你瞧,稍有動靜,身子居然可以斜歪成這樣打探我的行蹤。呵,天哪,分明對我不信任嘛!
  • 麻雀電視劇結局和麻雀真實身份大揭曉
    而面對李小男,蘇三省竟然溫柔得像個陷入愛戀的純情大男孩,整個人的氣場和特工身份大相逕庭,他會不由地對小男笑,因誤會被小男亂打卻還開心,送玫瑰送點心,為救小男挺身受傷,小男餵他喝湯時滿臉的幸福滿足,時而還對情敵吃醋……這時的蘇三省是個乖萌暖男, 尹正尤其把他的甜笑表現得真摯、痴情,粉絲調侃「一見小男,秒變地主家的傻兒子「。
  • 麻雀·彈弓·燕子窩
    仔細算來,我與麻雀的恩恩怨怨,至今已有半個世紀之多,就像日久月深的老朋友,難以釋懷......       小尖嘴小眼睛小翅膀小尾巴小身板,麻雀是我家鄉所能看到的較小的鳥類。從我記事那會兒起,遇見最多的鳥是麻雀,吃得最多的鳥肉也是麻雀,傷害最多的還是麻雀,連最「討厭」的仍然是麻雀。
  • 金毛撿到小麻雀,主人用狗毛給麻雀做鳥窩,狗狗接下來舉動暖心了
    網友阿凡家裡養了一隻金毛,一次帶女兒出去遛狗的途中,遇到了一隻不會飛的小麻雀,金毛嗅覺和聽覺都十分敏銳,第一個發現了麻雀,並且掙著繩子把女兒拉到了麻雀的跟前。麻雀在半個世紀前曾為四害之一,當時被捕殺了不少,如今麻雀數量銳減,已然成為二級保護動物,不知是吃農藥糧食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殘留還是麻雀的膽子變大了,麻雀的反應速度也變得遲鈍了。女兒才七歲大,正是童心瀰漫的年齡,看到小麻雀後就覺得很可憐,把它捧在手心給阿凡看,阿凡見周圍也沒有樹木,只有路邊青草,如果鳥兒一直不會飛翔的話很可能遇到危險。
  • 小麻雀是你,安康魚也是你
    你是小麻雀的化身,你是安康魚的精靈。小麻雀,挺著個大肚子,嘰嘰喳喳,耀武揚威,天真可愛。安康魚,提著個小燈籠,亮亮晶晶,抓魚捕蝦,古靈精怪。小麻雀,身邊只要有那麼一隻兩隻,都能夠吵鬧半晌,喋喋不休,他們的快樂來得很簡單,我理解這種快樂應該是源於喜歡分享。近期因為武漢疫情原因,兒子跟著婆婆回了老家,基本每天都會邀請我和媳婦視頻聊天,少則一兩回,多則十來次;短則幾分鐘,長則數小時。每次都是蹦蹦跳跳地喋喋不休個沒完沒了,你不用主動說話,他會主動問你,告訴你他看到了什麼、吃到了什麼、做了些什麼。
  • K11附近的麻雀住在哪兒
    2、如果你站在淮海中路抬頭望一望南北高架路,你將會看到麻雀從不遠處飛回鳥窩去餵食它們的幼鳥。3、在吉安路和自忠路的拐角處這一小塊區域克洛伊發現了四處鴿籠,其中兩處鴿籠被遺棄了,因為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遷走了養鴿子的人。4、太平橋公園有一塊空地是專門用來遛狗的。5、這裡有個鴿籠在一處相對現代化的建築物的樓頂。
  • 「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農村人都喜歡燕子來家築巢,大家都覺得燕子能給家裡帶來好運。但是麻雀卻很少去有人住的家裡築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難道麻雀來家築巢,家裡就會出棟梁?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雖然麻雀經常在有人的地方活動,但是很少有麻雀會把窩安在有人住的家裡,因為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喜歡麻雀,因此麻雀也不敢把窩安在別人家裡。記得小時候村裡的孩子都會上樹掏鳥蛋,其實掏的大部分都是麻雀蛋。
  • 同樣是麻雀,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但它們卻總是很警惕地躲著人。母親有時想抓那隻老母雞,摸摸它的屁股,預知一下今天是否會下蛋。那老母雞都十分警惕,吃食的時候,總是離母親遠遠的。更別說麻雀了。別看麻雀整天圍著人轉,住在人的屋簷下,吃人種的麥子和穀子,但它卻跟人很生分。偶爾飛進到有人居住的屋子,麻雀便驚慌失措,沒了章法,撲稜撲稜地亂飛。一會兒碰了牆,一會兒撞了門,最為可憐的,是它把玻璃窗戶當成天空,用力往上一撞,頓時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