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年食麻雀逾百萬 昔日「害鳥」待拯救

2020-11-26 搜狐網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電(馬曉春)今天早上,北京市林政稽查大隊在京郊森林公園放生了五百多隻麻雀。這些鳥兒成群結隊飛到柏楊樹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解放了。

  這些麻雀是昨日北京市林政稽查大隊在鳥市專項稽查之後救回的。放生人員說,現在適值小蝗蟲繁殖季節,鳥兒放生到郊區有水有草的林子裡,只要吃上一兩條小蟲就能恢復體力,開始活蹦亂跳了。

  在五十年代,據說一年能吃二公斤糧食的麻雀,以「與人爭食」的罪名被列入了「四害」,和當時上繳老鼠尾巴一樣,交麻雀同樣可以體現人們對「四害」斬草除根的決心。那時,全北京便有了敲著鍋碗瓢盆驚嚇麻雀使其不敢歇息累死後墜地的現象。

  近年來北京由於水泥建築的增多,使麻雀減少了築窩的場所;農藥的大量使用,使麻雀缺少了食物;再加上人們的捕食使麻雀的生存雪上加霜。據粗略統計,北京每年被用來果腹的麻雀超過百萬隻。北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麻雀的繁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這樣的吃法,將最普通的麻雀列入保護動物中以及進行專項檢查是當前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迫切需要。

  據悉,麻雀已在去年八月頒布明文規定中列入國家保護動物,捕殺、出售、食用麻雀已屬違法。該法規的依據是由我國數十位野生動物專家共同編著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一書。

  據專家介紹,現在加強保護還為時不晚,北京已經啟動了野生動物保護綠色行動,設立了動物鳥類保護點,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動物、鳥類都已得到保護。從過去的保護「益鳥」到今天的保護「鳥類」,這是一次認識上的深化和飛躍。麻雀是人類的朋友,「保護鳥類,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若有一天適應性如此之強的麻雀的種群數量降到了瀕危線,恐怕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惡化到了極點。

  (完)

相關焦點

  • 麻雀為什麼是保護動物?
    麻雀一直以來被人視為「害鳥」的代表之一,原因有兩個:一是成群的麻雀確實經常出入農作物的田裡,而且它還是雜食性鳥類;二是固有的印象。下面我們分開來了說一下這個兩個原因真偽。第二,固有印象麻雀是「害鳥」的固有印象是從20世紀中期開始的,因為它被劃入了「四害」之中,與老鼠,蚊子和蒼蠅同級別,而原因就是人們誤認為它主要吃糧食,在缺衣少穿的那個年代,人的溫飽都是問題,所以搶糧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
  • 曾經是「害鳥」的麻雀,成群偷吃莊稼,為什麼不能捕殺?
    」運動中,麻雀榜上有名,成為人見人打的鳥類。當時農作物收成少,許多人都填不飽肚子,出現了鳥和人奪食物的情形。但就是因為當時大量的捕殺麻雀,導致麻雀的數量急劇減少,一段時間麻雀竟成了少見的鳥種。也有可能是因為麻雀被人類捕殺多了,開始懼怕了,都老老實實躲到深山老林裡。
  • 麻雀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它到底吃啥?
    走進北京的大街小巷,我們常能看到一種出鏡率很高的小鳥——麻雀。我們平常俗稱為「家巧兒」、「老家賊」,的麻雀是雀科,雀屬的鳥類,它的中文名叫「樹麻雀」。  雖然樹麻雀(簡稱麻雀)貌不驚人,它卻在2000年被列入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名錄。
  • 有個問題,麻雀到底是一種什麼鳥?
    首先麻雀並不是一種鳥,它是人類對於雀科麻雀屬鳥類的一種總稱,那麼雀科麻雀屬下大約有27種鳥類,這27中鳥類廣泛的分布在全世界,它們的體型,外表,顏色都較為接近,所以人類把這27種鳥類都稱為麻雀,那麼我國比較常見的麻雀有5種,例如樹麻雀,山麻雀,家麻雀等。
  • 1958年上海滅四害 一天打死麻雀十九萬四千隻
    鳳凰衛視10月22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58年12月13日的上海,天還未亮,吶喊聲便在全市城鄉此起彼伏,到處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人們扶老攜幼出動,有的上房頂,有的站馬路,有的奔田野,可謂是崗哨林立,這一天是全市統一打麻雀的日子,滅麻雀的手段有捕殺、毒殺、打殺,還有150個火槍區在乒桌球乓的放槍,著名作家沙葉新回憶,那天他和同學爬到公路兩邊的一些大樹上不停地敲著鑼鼓
  • 動物科普 | 麻雀也是保護動物!它到底都吃些什麼?
    無論我們走在哪裡,總能看到天空中飛著幾隻出鏡率很高的小鳥——麻雀。麻雀是雀科鳥類,它的中文名叫「樹麻雀」。在自然界中,還有「山麻雀」、「家麻雀」」等。雖然樹麻雀(簡稱麻雀)貌不驚人,它卻在2000年被列入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名錄。為什麼平凡無奇的麻雀會成為國家保護動物?這還要從50多年前說起。
  • 西安人身邊的小鳥——麻雀 寄人籬下的『嘉賓』
    詩中頗有些調侃的味道,鴻鵠、鳳凰肯定不屑與麻雀為伍,所以麻雀雖為嘉賓,卻只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命運多舛的小鳥    千百年來,麻雀的命運,一直被人類所操控。這些人類最熟悉的鳥兒,它們棲身房簷牆洞,和人朝夕相伴,但是人類對它們屠殺時絕不手軟。
  • 麻雀如今變「鳳凰」曾經還差點成為國鳥!
    麻雀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農田裡、街道上甚至小區內的樹枝上都能看的到。曾將的麻雀一度遭人厭惡,甚至當時它們作為「害鳥」一直被人想除掉的。但是你們想不到吧,如今的麻雀已經變成了「鳳凰」,不僅僅是受到了國家保護,而且曾經還是國鳥的競選之一,呼聲之高遠超競選者!
  • 長嘴鳳頭鸚鵡,這種鳥類由於嘴巴長被農民視為害鳥
    長嘴鳳頭鸚鵡,這種鳥類由於嘴巴長被農民視為害鳥。長嘴鳳頭鸚鵡長著這麼長的嘴巴就是為了在地面上尋找吃的,用它們能活動的上頜幫助它們取食埋在土裡的食物,包括落在地裡各種的堅果,藏在土裡的昆蟲,尤其喜歡集體飛入農耕區,刨食長在田裡的糧食——胡蘿蔔,土豆,花生,葵花籽,玉米等。
  • 農村常見的喜鵲,到底是吉祥鳥還是害鳥?
    夏季的喜鵲以昆蟲等動物為食,其它季節則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它們的食物種類有蝗蟲,蚱蜢,金龜子,甲蟲,螞蟻等,也吃一些玉米,高粱,豌豆等農作物。從它們的覓食種類來看,它既是益鳥也是害鳥,但是很多的鳥類不都是這樣的嗎?所以從文化的角度看,它的確是一種吉祥鳥,從鳥類覓食角度看,它也不算全是害鳥,所以人們還是很待見它,喜歡和這種鳥生活在一起的。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在大家的印象中,動物的體型和壽命大致是相關的哦,比如朝生暮死的蜉蝣只有幾個小時的壽命,還有各位看都毛骨悚然的老鼠,大概是1-3年,而大象壽命則是80年左右,藍鯨的壽命則可能超過100年!那麼麻雀的壽命是多久呢?
  • 麻雀遍地都是?其實我國絕大多數麻雀是進口的,中華麻雀幾近滅絕
    麻雀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昆蟲為食物,秋冬季節也以穀粒、草種,甚至生活垃圾為食。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我國麻雀數量極多,遍布全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也很高漲,由於農民直觀的感覺到麻雀偷吃了很多糧食,所以對麻雀深惡痛絕,據當時統計,一隻麻雀每年可吃四到五公斤糧食,相當於每一百萬隻麻雀可吃掉當時六萬人的口糧。並因此向國家做了匯報。
  • 益鳥還是害鳥?啄木鳥真的配得上「森林醫生」的美譽嗎?
    「啄木鳥,懂禮貌,看病先把門兒敲……」,很多人小時候一聽到關於啄木鳥的童謠,一副「森林醫生」的形象就在腦海中浮現,我們很早就被告知啄木鳥是益鳥,因為它幫助樹木從樹幹中取出蟲子,「救治」樹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啄木鳥是益鳥還是害鳥產生了爭議,因為經過啄木鳥「救治」的樹木,大多數在不久之後就會死亡。
  • 英國發現罕見白化麻雀 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
    在英國薩默塞特郡,一隻罕見的白化麻雀出現在一處花園裡,這種麻雀出現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白化麻雀是世界上最罕見的鳥類之一。它們有著粉紅色的眼睛和純白色的羽毛,特徵十分明顯。一位名叫Carl Bovis的男子成功將這隻白化麻雀拍攝了下來。Carl說,起初是8歲的女兒告訴他,曾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隻白色的麻雀。幾天後,他又聽另一個村民說起這隻麻雀。於是他開始尋找這隻麻雀,並幸運地拍攝了下來。白化麻雀很難活到成年,因為它們很容易成為捕食者的目標。
  •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原標題: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家住豐臺區洋橋西裡的石先生撿到一隻「怪鳥」,它外形像麻雀,卻通體白色,尤其眼睛更是特殊,是鮮豔的紅色。專家鑑定,這是一隻白化了的麻雀,比較罕見。  石先生說,這隻白色小鳥是他在小區樓下撿到的。前天下午,他正在樓下乘涼,發現了這個小東西。「當時有隻麻雀帶著它飛,小鳥撞到樓下的儲物間門上,就掉到地上了。」石先生救起了小鳥,發現它和普通的麻雀長得很不一樣。這隻小鳥雖然個頭兒像麻雀,全身卻是白色,只有頭頂有一點淡淡的褐斑。另外,小鳥的眼睛是紅色的,和普通麻雀也有明顯區別。
  • 「麻雀」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老農是這麼說的
    ,麻雀曾經被列為四害之一,被大肆捕殺。幾十億隻麻雀被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捕殺。但由此發生了許多觸目驚心的現象,樹木植被上害蟲瘋狂生長,莊稼上的害蟲也大幅度增長。許多專家呼籲停止消滅麻雀的行動,專家認為,麻雀雖然對穀類農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但它們吃害蟲更多,特別是哺育幼稚時專捕害蟲餵養幼稚,屬於功大於過。消滅了麻雀,對生態平衡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1959年11月,毛澤東終於說了: 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
  • 身邊的野鳥之麻雀與山麻雀
    觀鳥之後才發現,原來世界各地叫作「麻雀」的鳥長的並不一樣,全世界麻雀共有19種,而中國產的有5種,身邊能見的只有2種——[樹]麻雀與山麻雀。麻雀雖有多種,但大小相近,體上大都有細碎黑褐色斑點,也許是鳥名中「麻」的意思吧。其中樹麻雀為廣布中國,為最常見的麻雀,常直接稱為「麻雀」。樹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體長僅為14釐米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谷鳥特徵。
  • 我國科學家揭示麻雀選食高粱的分子機制
    我國科學家揭示麻雀選食高粱的分子機制 來源:光明日報 • 2019-09-26 15:45:42
  • 大群麻雀聚集中央大街,與野鴿群搶食來了?|原來,是「『八合一...
    近日,春光中的中央大街忽增一景:每天中午,野鴿群與麻雀群齊飛共舞、同時同刻共食鴿糧,3日,記者來到紅磚街上觀察鴿雀同食盛況。臨近中午,野鴿們從天而降如期飛至小廣場覓食,而新客麻雀們早就先鴿子們一步聚眾而來。麻雀們先是齊刷刷地棲息到紅磚街口一家飯店外的鐵藝房簷上,仿佛在等待鴿子飛臨。
  • 外媒: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10億人被要求待在家
    【海外網3月23日】據法新社23日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0億人口被要求待在家中。 (原標題:外媒:全球逾10億人被要求待在家,涉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