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害鳥」的麻雀,成群偷吃莊稼,為什麼不能捕殺?

2020-08-19 山水冷知識

在農田裡經常能看到一些稻草人,還有迎風飄舞的旗子。這些裝置其實都是為了防止麻雀來偷吃莊稼。開始這些方式還有一些效果,但時間一久,麻雀也習慣了這些裝置,更加堂而皇之的來啄莊稼。有時甚至是成群結隊,呼朋喚友的來糟蹋莊稼,農民看到這種場景都心疼不已。

1956年的「除四害」運動中,麻雀榜上有名,成為人見人打的鳥類。當時農作物收成少,許多人都填不飽肚子,出現了鳥和人奪食物的情形。但就是因為當時大量的捕殺麻雀,導致麻雀的數量急劇減少,一段時間麻雀竟成了少見的鳥種。也有可能是因為麻雀被人類捕殺多了,開始懼怕了,都老老實實躲到深山老林裡。

現在麻雀成為了國家「三有」動物是嚴禁捕殺的。從法律層面上來說,捕殺麻雀超過20隻就是刑事案件,捕殺超過50隻就是重大刑事案件。開始保護麻雀了,麻雀的數量才多了起來。麻雀生性活潑,好奇心重,並不懼怕人類。有時你看見它們,它們也不飛走,就在你周圍打量著你,覺得無趣了才一鬨而散。

  • 麻雀為什麼會吃莊稼

麻雀的繁殖能力很強,數量可達到百億。種群數量龐大就需要大量的食物。麻雀是雜食性動物,最愛吃的是稻飛蝨、蝗蟲、稻螟等一系列的昆蟲,植物的種子及農作物只能排在昆蟲後面。麻雀餵雛也都是餵昆蟲,幼鳥成年後才會去吃植物種子。

麻雀吃莊稼是因為捕食的昆蟲不能滿足食量才會選擇吃農作物。一般莊稼的種植都是大面積成片的,比森林裡樹木的種子更容易尋找到。按方便程度,麻雀肯定優先會吃農作物。農作物經過人類世代耕種的改良,產量比其他植物都要高。每年都有穩定的產量,麻雀也就習慣性的直接吃莊稼,不再像以前一樣在林間尋找食物。

在春天的時候,很多農作物剛開始冒尖,大量的昆蟲也孵化出來了。這個時候正好也是麻雀育雛的時候,莊稼裡會有很多昆蟲可以捕食,麻雀就會選擇離莊稼近的地方築巢。等小麻雀成年了,最近和最方便的取食區域就是莊稼地了。這個習性慢慢養成,每一代的麻雀就與農作物形成了穩定的生存關係。

  • 麻雀數量巨大,偷吃莊稼,為什麼不能捕殺?

隨處可見的麻雀,讓人都不覺得它們有什麼生存危機。而且麻雀會一定程度上吃農作物,更讓人覺得煩。在幾十年前,浩浩蕩蕩的捕雀運動中,有專家研究了捕殺的麻雀,解剖一看,麻雀的胃裡只有少量的糧食,大部分還是其他食物。這一現象顛覆了人類一直以為的麻雀就是靠農作物生存的觀念。

一般農民種植農作物就會有損耗,從一開始的撒種、維護、收割都會存在大量的損耗。相比較之下,麻雀吃農作物的量就不算什麼了。而且很多時候麻雀吃的還是收割機掉落在地裡的果實,現在農業高度機械化,雖然更方便的了,但收成的損耗率也更大,麻雀更多時候取食的農作物是已經在損耗範圍內的。

現在很多農民都已經習慣了麻雀來取食,即便看到曬穀場上有麻雀來啄稻穀,也不去驅趕它們,每次麻雀一來就去驅趕還挺費勁的,麻雀體型這麼小,也吃不了什麼。所以為了這些少量的損失去捕殺麻雀很沒有必要。

以前一直說麻雀是「害鳥」,但這也是人為定性的。在自然界中根本沒有是否有害這一說,每一種動物都是食物鏈上的一環,缺少了都會引起很大的連鎖反應。以前麻雀被定為「四害」之一,人們開始大量的捕殺它們,結果接下來幾年農作物大量減產。原因就是因為麻雀少了,害蟲們就開始猖狂起來,農作物受的影響更大了。所以大量的捕殺麻雀還會導致農作物減產。

如果允許人類去捕殺麻雀那將有很大一部分人會為了捕殺麻雀而捕殺麻雀。以前有些地方就捕殺麻雀成風,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吃麻雀,甚至還研究出了很多麻雀的做法,很多麻雀就這樣被無辜殺害。有買賣就會有殺害,很多人會借著這個風口來做著經濟的事情。所以也需要用法律去制約。

  • 如何驅趕麻雀?

麻雀既然不能被捕殺但還是有些農戶心疼地裡的莊稼。可以交替使用一些方式,比如噴施驅鳥劑、掛反光帶、光碟等方式。但這些方法只能管住一段時間,等麻雀習慣了就要換成另外一種方式。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架設防鳥網,不僅效果好,還能保持的時間長。

END

更多有趣的冷知識請關注,說點你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焦點

  • 麻雀為什麼是保護動物?
    簡單的說非法獵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一隻就夠刑事,而三有動物,比如麻雀,20隻以上才構成刑事。那麼,麻雀為什麼在「三有名錄」中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麻雀是有益的鳥類?麻雀一直以來被人視為「害鳥」的代表之一,原因有兩個:一是成群的麻雀確實經常出入農作物的田裡,而且它還是雜食性鳥類;二是固有的印象。下面我們分開來了說一下這個兩個原因真偽。
  • 「麻雀」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老農是這麼說的
    麻雀因為會禍害莊稼,一直以來都被農民所討厭,尤其是在生產力不夠的以前,更是大禍害,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裡,麻雀曾經被列為四害之一,被大肆捕殺。
  • 1958年上海滅四害 一天打死麻雀十九萬四千隻
    內容提示:雖然今天麻雀是受中國法律保護的動物,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麻雀是不折不扣的「全民公敵」,「麻雀戰」源頭是中共中央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隨後毛澤東同14個省委書記商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時候,將「除四害」寫進了第27條。
  • 麻雀如今變「鳳凰」曾經還差點成為國鳥!
    麻雀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農田裡、街道上甚至小區內的樹枝上都能看的到。曾將的麻雀一度遭人厭惡,甚至當時它們作為「害鳥」一直被人想除掉的。但是你們想不到吧,如今的麻雀已經變成了「鳳凰」,不僅僅是受到了國家保護,而且曾經還是國鳥的競選之一,呼聲之高遠超競選者!
  • 麻雀遍地都是?其實我國絕大多數麻雀是進口的,中華麻雀幾近滅絕
    麻雀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昆蟲為食物,秋冬季節也以穀粒、草種,甚至生活垃圾為食。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我國麻雀數量極多,遍布全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也很高漲,由於農民直觀的感覺到麻雀偷吃了很多糧食,所以對麻雀深惡痛絕,據當時統計,一隻麻雀每年可吃四到五公斤糧食,相當於每一百萬隻麻雀可吃掉當時六萬人的口糧。並因此向國家做了匯報。
  • 麻雀·彈弓·燕子窩
    用餐後,散步於青島青泉礦泉水公司寬敞整潔的廠區,走著走著,我驀然遇見幾群站在蘋果樹、桃樹、棗樹枝椏上的麻雀,它們旁若無人地嘮著家常,互相追逐打鬧著,完全沒有顧及到天氣已經轉涼,唧唧喳喳把早已變黃變枯的樹葉撞得譁譁作響。        不知為什麼,瞧著麻雀們快樂嬉戲的情景,宛若過電影情節一般,好多塵封的往事和感慨被重新勾出。
  • 麻雀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網友:一時間想不通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存在著很多有趣的事情,而小編就非常喜歡這些有趣的事情,並且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一些世界上各種有趣的事情,而今天分享的原創文章是「麻雀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網友:一時間想不通」。
  • 過去受農民討厭的麻雀,現在人們卻在人工養殖,這是為什麼?
    但有一部分人養的東西就比較奇特,他們養的竟然是麻雀!麻雀對於農村的小夥伴們來說一種非常常見的鳥,它們特別招人討厭,經常會偷吃田裡種的穀子、小麥和高粱,還有自己原理種的葡萄、無花果什麼的。它們經常在百姓家的窗戶上做窩,相信不少小夥伴們小時候都有過掏麻雀窩的經歷。麻雀如此招人討厭,為什麼今天有人開始養殖了呢?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死去的麻雀?
    麻雀可以說是我們常見的鳥類了,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尤其是在農村,成群的麻雀總是站在電線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麼多的麻雀,我們還很少能夠看到死去的麻雀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有個問題,麻雀到底是一種什麼鳥?
    首先麻雀並不是一種鳥,它是人類對於雀科麻雀屬鳥類的一種總稱,那麼雀科麻雀屬下大約有27種鳥類,這27中鳥類廣泛的分布在全世界,它們的體型,外表,顏色都較為接近,所以人類把這27種鳥類都稱為麻雀,那麼我國比較常見的麻雀有5種,例如樹麻雀,山麻雀,家麻雀等。
  • 麻雀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它到底吃啥?
    雖然樹麻雀(簡稱麻雀)貌不驚人,它卻在2000年被列入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名錄。任何非法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為什麼平凡無奇的麻雀會成為國家保護動物?這還要從50多年前說起。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裡,中國人普遍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是危害糧食生產的害鳥。1958年,中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麻雀和老鼠、蒼蠅、蚊子一起,被列為需要清剿的「四害」。
  • 野豬成群破壞莊稼又不能獵殺怎麼辦?教你最管用的一招
    野豬為什麼會越來越多?陌上花聽父親說,在他的父親那輩,也就是陌上花的爺爺那輩,山上還有不少野狼,這是野豬的天敵,能控制野豬的數量。再加上那會兒村民可以隨意打豬,山上的野兔、野雞、野豬都是獵人的目標,因為狩獵頻繁,這些動物幾乎絕跡。等到了他這一輩,野狼就很少見了。
  • 身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麻雀,在農民眼裡為何沒有燕子受歡迎?
    而在農村最常見的兩種鳥類,就是麻雀跟燕子,別看這兩種都是鳥類,可是在農民的眼裡卻截然不同,相比較煩人的麻雀,農民們似乎更喜歡燕子。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麻雀主要以穀物為食,自古麻雀就被人們冠名四害之一。
  • 長嘴鳳頭鸚鵡,這種鳥類由於嘴巴長被農民視為害鳥
    長嘴鳳頭鸚鵡,這種鳥類由於嘴巴長被農民視為害鳥。它們這種嗜好吃糧食和蔬菜的行為十分的討人厭惡,尤其在當地農民的眼裡,它們簡直就是一群是吃莊稼的害鳥。這種鸚鵡很聰明,它能記住哪些地方種植什麼糧食,什麼時候成熟,用什麼方式把食物找出來。
  • 野豬出沒偷吃莊稼 陝西洛南村民訓練狼狗看護
    本報商洛訊 (記者田亮)近期,時值秋季農作物成熟之際,野豬時常出沒傷人、偷吃、糟蹋莊稼,面對猖狂的野豬,村民原來的驅趕辦法收效甚微。而在洛南縣寺耳鎮伍仙村,每當村民聽到玉米地或紅薯地裡傳來「叭叭」的聲音,村民李萬軍就會立即發出口令:賽虎,上!臥在一旁的大狼狗似離弦之箭,直衝野豬,隨著野豬的尖叫和激烈的搏鬥,偷吃莊稼的野豬或被驅趕、或被「抓捕」。
  • 純種中華麻雀幾乎在中國絕跡,為什麼要進口麻雀?
    麻雀應該是我們最常見的小鳥了,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能聽到麻雀在外面嘰嘰喳喳的叫聲,在野外,麻雀也是分布最多的,特別是農村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麻雀的身影。然而,如今我們常見的麻雀卻大多都不是我國的原有種類,絕大部分都是從蘇聯進口的麻雀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曾經麻雀也有過一段浩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麻雀。
  • 動物科普 | 麻雀也是保護動物!它到底都吃些什麼?
    無論我們走在哪裡,總能看到天空中飛著幾隻出鏡率很高的小鳥——麻雀。麻雀是雀科鳥類,它的中文名叫「樹麻雀」。在自然界中,還有「山麻雀」、「家麻雀」」等。雖然樹麻雀(簡稱麻雀)貌不驚人,它卻在2000年被列入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名錄。為什麼平凡無奇的麻雀會成為國家保護動物?這還要從50多年前說起。
  • 1958年:全國開始捕殺麻雀
    麻雀,又名老家賊、家雀兒,也叫北國鳥,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 ,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以吃糧食為主。人民被動員捕殺麻雀——通過讓它們無法落地,只能保持飛翔,最終死於飢餓和勞累
  • 消滅"四害"中,麻雀幾乎被人類消滅,為何其它"三害"卻沒受影響?
    將老鼠、蒼蠅、蚊子稱之為&34;是令人無法反駁的,那麼當時的中國到底為什麼將麻雀也冠上&34;之名呢?在50年代初期時,麻雀在中國地區的居住地非常之廣,但凡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會有麻雀的蹤影。當然,這並不是說無人居住的地方就沒有麻雀。在全世界,除去高寒荒漠地區以及南北兩個世界的極點,在其他的地區內,麻雀分布得也十分廣泛。
  • 農村對這些鳥類的誤解,除了麻雀和喜鵲,最大受害者是「它」?
    麻雀麻雀可以說是農村曾經最常見最多的鳥類了,特別是秋季小麥豐收的時候,這些可愛帶著點肥胖的小鳥就會大群大群地過來啄麥粒進食。因為喜歡吃小麥的原因,麻雀甚至被列為「四害之一」。而到如今,因為農村不斷地城市化,加上麻雀味道鮮美,不怕人,比較好抓,於是人類的大肆捕獵,農村見到的麻雀也很少是結群出現,只能看到單個或者三兩隻一起的了。現在更是被國家列為了保護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