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牢籠的說法已經很難考證是什麼時候出現了,當然現在升級成了太陽系牢籠,為什麼會升級?也許跟人類已經跨出地球有關!那麼太陽系牢籠又有所謂的哪些證據呢?
一、前往太陽系外圍的探測器速度下降,最終「撞毀」!
二、除了地球上能看到星星,太空中都看不到星星!
這兩個最典型的「證據」,非常能迷惑人,因為我們從披露的數據來看確實有些印證所說的這兩個理由,但事實果真是這樣嗎,不妨來了解下!
首先我們說說探測器到太陽系邊緣的時候速度為何會下降
旅行者探測器從地球出發時速度約為37千米/秒,可能各位覺得這早已超過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了,但請各位注意下這是相對於太陽的速度,在地球軌道上逃離太陽系的速度是42.2千米/秒(地球環繞的平衡速度為30千米/秒)!所以旅行者可以脫離地球軌道,但並不能逃出太陽系!
因此旅行者必須藉助力量來逃出太陽系,當然能給旅行者加速的就是一種稱為「引力彈弓」的技術,即計算號軌道與角度,在路過行星時讓行星的引力帶著在行星軌道上「跑一會」!
但無怎樣藉助行星的力量加速,在探測器前往太陽系外圍時其速度是越來越低的,為什麼會這樣?按理說越往外太陽引力越低,飛行器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才是?而事實上由於技術限制,旅行者上的發動機並不是拿來作為推進使用的,而是作為引力彈弓加速時軌道調整使用,而引力彈弓加速則是越往外加速效果越差,因為行星公轉速度也越低,在脫離最後一顆行星加速後其最終速度就決定了,在沒有動力繼續作用下,越達到拋物線的高軌,那麼其速度將越低,但其此時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太陽系的逃逸速度,儘管逐漸變慢,但其會趨向一個平衡值並且逃離太陽系!
上圖是旅行者速度變化示意圖,從地球脫離時的36千米/秒一路是下降的,儘管其有引力彈弓加速也抵不住拋物線軌道抬升的角動量守恆,最終從天王星脫離後達到了15千米/秒左右!從整個速度變化過程看,這個速度並非突然下降,而是逐漸下降,但要造謠的文章並不會告訴你這個事實,他們只會說從地球出發時的36千米/秒狂降到15千米/秒,你就信以為真了!
我們再來說說只有地球上能看到星星?
其實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謠傳了半個世紀的謠言居然還有這樣理解,這個梗來自於阿波羅登月的照片,太空人背後深邃的太空中沒有一顆星星!
確實在吃瓜群眾看來已經被迷魂湯灌的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因為一片漆黑的背景上沒有任何星星,這與地球上看到夜景是大相逕庭!
甚至還催生出了一個皮殼層望遠鏡,居然還包括太陽系皮殼層和銀河系皮殼層兩個,還要不要來個仙女星系皮殼層望遠鏡?本星系皮殼層望遠鏡,拉尼亞凱亞超行星團望遠鏡?還有微波背景輻射望遠鏡?實在是忙不過來了哈!而事實的真相則是:
各位能看出來這是什麼天體嗎?明顯不能,因為這是一張在月球上拍攝的過曝了的地球照片,躲藏在深邃太空中的星星暴露出來了!因此並不是月球上看不到星星,而是阿波羅登月的太空人到達月面時都是白天(夜晚的月面非常寒冷,還沒有太陽能支持,實在沒法熬),拍攝的照片都是近景亮度為標準曝光的,背景中幾顆星星被淹沒在近景的強光之中!
當然這傳說中的皮殼層望遠鏡還扯上了大神特斯拉,據說要說什麼旋轉共振才能脫離太陽系,特斯拉時代連冥王星剛剛才發現十多年,他窺探到了太陽系的終極機密?還有說法是:
氫在太陽系中可能是基本的元素,在客觀的事實上僅適用於內圈的太陽系,最大範圍是直徑二百億公裡。氫融合產生的光波在太陽系中是極其強大的,最遠可以傳送到五十億公裡,僥倖的情況下才可以達到一百億公裡。換言之,關於從地球上看到夜晚的星辰是何種光線,問號很大。
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寫下這段文字,想必各位連駁斥的欲望都沒有把,氫融合的光和氦融合的光其實本質上並沒有區別,但在光譜上有些許差異,不過很可惜我們並不歡迎氦融合的光,因為那會太陽不是氦閃就是變成紅巨星,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另一個消息是,無論是氫融合還是氦融合,我們都無法看到,因為它們都躲在內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