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
圖片來源:中新網
83%的聚集性疫情以家庭為單位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對全國近千起的聚集性疫情進行分析發現,其中83%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常見的還有聚集性的場所,有醫療機構、學校、商場,工廠、企業等。聚集性疫情的病人年齡範圍比較廣,從嬰幼到老人。聚集性疫情一代大概佔22%,兩代病人佔64%,也有個別的會出現三代甚至四代。
他提出,首先要認識到聚集性疫情發生的場所和地點,若家中有病人,或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這些地方都有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因此,如果家裡有病人,或者需要照顧病人,一定要做好防護,家庭居室注意通風。如果是外出乘車,也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全國各地出院按標準統一執行
針對各地出院標準的問題,會上指出,國家衛健委等已研究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該方案適用於全國,這一標準兼顧了疾病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和病原學檢測等結果,符合當前疾病特點。全國各地都應按此標準統一執行。
武漢新增疑似病例波動下降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作為全國疫情中心城市的武漢,新增疑似病例由2月5日高峰日的2071例波動下降至2月10日的961例,說明隨著武漢市強力推進確診患者集中救治、疑似患者集中隔離、無法排除的發熱患者和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等措施,疑似病人存量正加速分流和消化,既為病人接受規範化治療、減少重症和危重症發生贏得了時間,也為後續可能發生的疑似病人騰出了檢測等方面資源,為武漢、湖北和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創造了條件。
如何加強農村廁所管控?人糞不見面
針對疫情下如何加強農村廁所管控,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回應,推進廁所革命不僅是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有效預防疾病傳播的重要措施。他表示,當前重點是加強農村廁所的日常管理,引導農民群眾加強對廁所的清掃;對於公共廁所,適當增加消毒次數;對廁所糞汙加強管控,已完成改廁地區,確保設施設備發揮無害化效果,對還沒有改廁的,及時對糞便進行覆蓋,人糞不見面。
要關愛農村地區困難群眾,配合相關部門妥善幫助解決好確診患者、疑似患者以及返鄉隔離家庭的實際生活困難幫扶工作。對農村孤寡老人、無人照看的殘疾人等困難群體,要及時安排專人照顧日常生活。他還表示,要結合農時季節,引導農民群眾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積極地開展春耕備耕工作。
要全面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關鍵是要見長效,全面落實農村保潔制度,確保垃圾有人清、廁所有人管、汙水不亂倒。對於農村主幹道、小廣場這些公共區域的衛生,要及時清掃轉運,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要做到不漏掃、不斷檔。生活垃圾應定點堆放,有條件的地區最好能夠做到日產日清,無法及時清運的也要封閉管理,如果具備一定條件要及時進行消毒。
城市鮮葉菜供應緊張?搞好產需供應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毛德智表示,前幾天,調度搜集到了近兩千家農民合作社,這些合作社主要是生產蔬菜。目前在一些城市裡面蔬菜供應,特別是鮮葉菜供應相對緊張,我們了解到這一情況,發布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信息,搞好產需供應。
圖片來源:中新網
責編:王喆 | 編輯:王先進
來源:綜合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