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而清潔能源的廣泛使用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經濟參考報》記者先後深入四川6個市州17個縣(市、區)實地調研了解到,四川連續50年堅持辦沼氣,不僅在推進農村能源革命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且在新時代對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態環境革命,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全國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有效解決農村能源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四川從解決農村能源入手,連續50多年大力發展沼氣事業,沼氣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燃料缺乏問題,而且在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出獨特作用。
「自從用了沼氣,就沒有砍過一棵樹。」這是德陽市中江縣龍臺鎮沼源村90歲的楊洪榮老人,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沼源村是四川沼氣的發源地,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初的日子,楊洪榮感嘆說:「那時燃料奇缺,山上都砍得光禿禿的,樹都沒有了。如今不同了,沼氣起了大作用,煮六七個人的飯都用不完,還可以照明。」
沼氣好處很多,村裡77歲的曾才福老人回憶說:「煮飯不燒柴和炭,點燈不用油和電。英雄黃繼光的母親來村裡看過,也用了七八年沼氣。延安知青也來學過,他們建成了陝西第一口沼氣,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神話。」
沼氣就是沼澤地產生的氣體,其主要成分和天然氣一樣,是甲烷,可燃燒。人畜糞便、汙水、秸稈等廢棄物(有機物質),在人工修建的沼氣工程內,經沼氣池(或發酵罐)厭氧(隔絕空氣)發酵後,產生的氣體即沼氣。
沼氣可提純製成生物天然氣,是可再生清潔能源。在沼氣行業內部有一種生動的比喻,即建一口小型沼氣池,不僅相當於建了一座小型天然氣廠,還相當於建了一座小型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有機肥料廠、小型林場。被群眾稱為「錢串子」「聚寶盆」,是一項投資小、作用大,利國利民的事業。
德陽市農村能源辦主任袁軍告訴記者:「這幾年新建的集中供氣站,實行專業化管理,既使用方便,又價格便宜,很受群眾歡迎。」
瀘州市江陽區藍田鎮沼氣服務站站長尹建明告訴記者:「沼氣站建成後,許多蜂窩煤加工廠倒閉了,光禿禿的山變綠了,野生動物也有了,沼氣改變了農村。」
沼氣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物清潔能源,在保護綠水青山方面具有獨特功效。據專家測算,一口8立方米戶用沼氣池年產沼氣450立方米,折合節約標準煤350公斤,或節省薪柴約1760公斤。按每立方米薪柴750公斤計算,則可節約薪柴2.3立方米。按目前市場薪柴價200元/立方米計算,則相當於節省了460元以上的燃料開支。相當於保護森林植被3.5畝,減少水土流失2噸,可減少2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們這裡達到了零排放,從來沒有老百姓反映過環保問題。」德陽市旌陽區洪國養殖場負責人楊洪國告訴記者:「沼氣的特殊作用是環保治汙。」
西充茂源農業公司總經理何明告訴記者:「根據一萬頭豬的規模養殖,按照循環農業的整體設計,我們累計建了沼液發酵池1800立方米,完全實現了養殖糞汙零排放。」
宣漢縣發展了幾百個養殖場。副縣長吳中凡告訴記者:「既要脫貧,也要環保。我們專門引進了四川納智肥料有限公司,可解決54個鄉鎮的畜禽糞便和農業廢棄物,建成後可實現10萬至15萬噸的農業廢棄物處理能力,同時就地生產5萬至8萬噸有機肥料。」
據專家測算,沼氣還可治理大氣汙染、江河汙染。使用沼氣,室內一氧化碳的濃度比燃煤降低80%, 二氧化碳濃度降低60%,硫化氫降低80%,飄塵濃度降低90%,同時還大幅度降低飲用水源的細菌總數、大腸桿菌、氨氮等各項指標,保護了水源,改善了水環境質量。
全面推動農村實現「廁所革命」通過辦沼氣帶來的農村「廁所革命」,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多年來,四川各地通過戶用沼氣池建設,配套改廁、改廚、改圈,徹底改變了昔日農村「燒柴煮飯煙燻眼,糞水蒼蠅滿庭院」的面貌,廣大農民過上清潔衛生的生活。
精準扶貧以來,四川通過一大批新村聚居點的沼氣集中供氣站建設,使近5萬農戶用上了清潔便利的「管道沼氣」;通過3000處村級生活汙水淨化系統——沼氣工程建設,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汙水出路。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凡是建了沼氣池的地方,告別了「人畜共居、門前一堆糞」的千年落後習俗,改變了農村圈廁糞水橫流、臭氣燻天、蒼蠅蚊子到處飛的狀況。
由於是厭氧發酵,人畜糞便、汙水、秸稈等廢棄物(有機物質),在密封的發酵池(罐)內與空氣、氧氣隔絕幾個月,可以殺死絕大部分病菌和寄生蟲,沼氣有效防控了疾病傳播。
據四川省農村能源辦主任周南華介紹,目前全省戶用沼氣保有量達607萬戶。另外全省還有沼氣工程總容積170多萬立方米,年處理畜禽糞便近5000萬噸,有效防治了農村面源汙染和大氣汙染,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此外,沼氣池產生的有機肥沼渣沼液,可大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沼渣沼液屬於有機肥,有助於全面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西充縣金科公司養豬場總經理譚嵩,曾做餐飲業20年,發誓要生產放心食品,因此做起了有機生態農業。5年來,他建了好幾個大中型沼氣池,利用沼液、沼渣灌溉了他流轉的2600畝土地,為的就是不用化肥和農藥。
涼山州德昌縣永郎鎮永躍村村民鍾炳祥告訴記者:「自從用了沼氣,這幾百畝地基本不用化肥了,蟲子也很少了,基本不用農藥了。種糧種菜還增產20%以上。」
巴中市南江縣本味源家庭農場,專門建了個200立方米的沼氣池。業主冉東告訴記者:「我最看重的是沼渣、沼液作有機肥料。」
據專家測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氣池一年可生產沼渣、沼液有機肥料10-15噸,其肥力相當於60公斤碳氨、11公斤過磷酸鈣、46公斤氯化鉀的化學肥料,能滿足2畝左右無公害糧經作物的用肥需要。將沼液用作葉面施肥,對47種農作物病蟲害有等同於農藥的防治效果,可大量減少農藥和化肥施用量。
據四川省農村能源辦主任周南華介紹,四川農村沼氣建設已深度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在人居環境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氣候變化應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沼氣上聯養殖業,下聯種植業,是循環農業的重要紐帶。全省通過資源化利用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每年可生產7500萬噸沼渣、沼液,可為2500萬畝農田提供優質有機肥源,促進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圍繞農業節能減排,四川發展沼氣每年至少可替代4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0萬噸。四川還成功實現農村沼氣碳減排國際交易,已累計籤發減排108萬噸,33萬多戶獲得減排收益共900多萬元。
下一步,四川沼氣工程設計將圍繞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突出沼渣沼液綜合利用,重點打造「果(菜、茶)沼畜」循環農業基地。
農村沼氣發展進入新階段據《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數據顯示,在中央投資帶動下,經過各地共同努力,農村沼氣發展進入了大發展、快發展的新階段。截至2015年底,全國戶用沼氣達到4193.3萬戶,受益人口達2億人;由中央和地方投資支持建成各類型沼氣工程達到110975處。
沼氣增強了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國沼氣年生產能力達到158億立方米,約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5%,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約1100萬噸標準煤。
沼氣推動了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據測算,全國農村沼氣年可生產沼肥7100萬噸,按氮素折算可減施310萬噸化肥,每年可為農民增收節支近500億元。
沼氣促進了農村生態文明發展。目前,全國農村沼氣年處理畜禽養殖糞便、秸稈、有機生活垃圾近20億噸,年減排二氧化碳6300多萬噸,對實現農村家園、田園、水源清潔,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發展農村生態文明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我國「五位一體」發展理念的確立,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新形勢下沼氣的多功能效益正在日益顯現,沼氣事業也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於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問題。
國家也頒布了《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相關部委也出臺了發展清潔能源、生物天然氣、沼氣的文件。中央對農村沼氣的頂層設計,為「十三五」期間農村能源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賦予了農村能源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綠色發展方面新的使命。
50多年來,我國沼氣事業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燃料奇缺問題,保護了綠水青山,而且在這一輪藍天保衛戰、環境保衛戰中,正發揮著保衛環境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的作用。
(原標題:四川「沼氣革命」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