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級別特高、範圍特大,廣東發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颱風預警,全省各類學校均停課一天。因此,本次颱風引起了全民關注。
廣東颱風預警等級分布圖
颱風山竹刷屏使大家對颱風有了不少的認識。這裡再來補充三個「冷門」一點的颱風知識:
1.颱風登陸前的幾天為什麼特別悶熱?
2.颱風登陸後為什麼就會逐漸減弱?
3.颱風在廣東西部登陸,為什麼遠離颱風中心的江浙滬部分地區卻有暴雨?
1.颱風登陸前的幾天為什麼特別悶熱?
颱風剖面圖
颱風登陸是指颱風中心從洋面移動到陸地。在颱風登陸前的幾天,我們處於颱風外圍大風區的外側,此時此處盛行下沉氣流,空氣下沉增溫,水汽難於凝結,天空無雲或少雲,天氣晴朗;且無風或小風,人體不容易散熱。所以,我們就覺得很悶熱。
2.颱風登陸後為什麼就會逐漸減弱?
颱風的分布
颱風的形成及發展機制,至今尚無完善的結論。但它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5-20度的海水溫度較高的熱帶洋面上,且主要發生在夏半年。這說明它的形成跟空氣中有大量的水汽有關。
水汽輕,帶動空氣上升,低空形成低氣壓,周圍空氣流向低壓區,在地轉偏向力等因素作用下,發展成為氣旋。如果水汽不斷增加,氣旋不斷增強,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1989年之前,我國颱風標準時是8級風),就成了颱風。
流向颱風中心的氣流
颱風登陸後,離開了海洋,缺乏大量的水汽補充,空氣上升運動減弱,颱風中心的氣壓升高,低空的外圍空氣向內流動減弱。於是,颱風就逐漸減弱了。
3.颱風在廣東西部登陸,為什麼遠離颱風中心的江浙滬部分地區卻有暴雨。
颱風山竹的低壓槽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颱風中心的東北方向,形成了一條低壓槽,江浙滬部分地區正好處於低壓槽的控制之下。結合低壓槽知識,我們就不難理解遠離颱風中心的江浙滬部分地區也有暴雨甚至是特大暴雨了(上海崇明島幾小時降水就接近200毫米)。